葡萄小说网
首页 > 官场 > 明月东升 > 第八章 千山书坊

第八章 千山书坊

目录

  筹办胡秋青再赴蒙古所需银两、人手,以及用冯伯灵的镇江游击将军大印出具给辽的行文,苏翎又在镇江城內耽搁一⽇,直到第二⽇清晨,一切才俱都备齐。

  胡秋青将前往辽城换取往沈一带的通行文书牌,再奔赴蒙古。这一次苏翎特意从振武营中调集二百骑兵跟随胡秋青,名正言顺地打起振武营的大旗。这二百人都是振武营中挑选出来的佼佼者,按余彦泽的评价,这二百人随时可以加⼊千山堡的队列,这一次也算是一种检验。胡秋青另带着几十匹骡马,驮负的银子被遮掩得严严实实。为方便胡秋青在草原上收购马匹,这些银子都是紧急收集起来的碎银,以至胡德昌为方便存储巨量⽩银而私自开设的银炉整整忙了一⽇‮夜一‬,将胡秋青要的银子全部铸成十两、五两一锭。

  苏翎与胡秋青带队在驿道上分向而行,直奔宽甸堡。

  抵达宽甸堡外,苏翎先在黑甲骑兵营內巡视一番,见一切按部就班,并无要事,这才进⼊宽甸堡內,返回苏府。

  这还未坐稳,赵毅成便进得门来,问道:“大哥,那些印书的工匠如何安置?”

  “已经到了?”苏翎端起桌上的茶壶,见还是温的,便倒出一杯,一口喝下。

  “三个时辰前到的。”赵毅成说道。

  这些印书的工匠,赵毅成倒是知道苏翎曾对胡德昌代过,不过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苏翎并未细说究竟要来何用。这回这些远道而来的工匠们来了十几人,还运回一大堆木箱、托架之类的,显然是这些工匠们赖以谋生的家什。

  这也亏得胡德昌手伸得长,这连人带工具可都给弄到了。只是要这些人做什么,赵毅成目前还没想明⽩。

  “有领头的么?”苏翎问道。

  “有一个胡德昌派去的人,叫吴俊轩的。据他说,这些工匠都是他寻到并一直带过来的。”

  “让他过来吧。”苏翎说道。说完。又侧头想了想。向祝浩说道:“你去请陈芷云过来一趟。”

  “是。”祝浩说完。便走出门去。

  那个叫吴俊轩地。大约不到四十地年纪。穿着一件青⾊棉袍。一张脸看上去倒是生地⽩⽩净净。像是书生模样。这一进到厅內。头虽低着。却是一眼便瞧倒两位着铠甲地武官坐在前方。那吴俊轩略一犹豫。便‮腿双‬一曲。跪了下去。

  “起来。”苏翎微微皱眉。这宽甸堡可很有些⽇子没见着下跪地人了。

  “是。”吴俊轩低声答道。随即站起。低头看着地面。等候吩咐。

  “你跟着胡德昌有多久了?”苏翎问道。常年军伍生涯。让这声音自然带着些铿锵之声。那吴俊轩听了。头埋得更低。

  “小的跟胡老爷有半年了。”

  “胡老爷?”苏翎与赵毅成都是一怔,随即明⽩说的是胡德昌。

  这老爷可不是随便叫的,辽东都司的各个卫所属官在给辽东巡抚、巡按等大人文书中,惯常的抬头便是一句“某某老爷”这没有一定的级别,称老爷便是不合规矩。当然那些大户巨贾们私下里也可这般称呼,如今大明朝可没有如洪武年间那般严格。

  只是苏翎与赵毅成都很少见到属于胡德昌商贸那条线上的人,是故这听到“胡老爷”三字,都有些意外,不过,两人随后便都笑了起来。按说以胡德昌现在的⾝家,称呼也算合适。

  “你是哪里人?”赵毅成问道。

  “小人是苏州府人。”吴俊轩依旧低头答道。

  听到苏州府,苏翎双眼一亮,张了张嘴,但随即又恢复常态,问道:“你怎么跟的胡德昌?”

  “小的原在苏州府经商,贩些苏缎、云锦、杭罗为生,也做些茶叶、土产生意,后小的听说往⽇本贩货获利颇厚,一时贪心,便雇船出海。谁曾想刚出海没多远,便遇上风浪,沉了船。小的命大,在海上漂了两⽇,被人救起,留得一命。不过小的⾝家全都在那艘船上,田产都押给了别人,还欠着三千两银子,便不敢回去,一路辗转到山东谋生。这才遇到胡老爷。”

  苏翎瞧了瞧吴俊轩,见其脸上倒看不出这番经历留下的痕迹,也算是福大命大之人。说这番话,大概也是经胡德昌指点过的,胡德昌毕竟事务繁忙,这回无法亲自前来办这件事。

  “这事胡德昌是怎么让你办的?”赵毅成又问。

  “因胡老爷要往江南买布,便让小的一起回苏州府,胡老爷说若是小的办成此事,便帮小的垫付三千两的欠债。小的受此大恩,自当尽心办事。”

  重赏之下,必然不会缺人办事,胡德昌的手便是如此伸出去的。按说这一般的商人不会这般行事,但胡德昌可是背景不同,但凡苏翎待的事,没有一件不尽心尽力,花多少银子,从不会在乎。

  “你悉这书坊的事?”苏翎问道。

  “小的家宅附近便有几家书坊,自小便看惯了的。小的还曾贩卖过几次经书、典籍刻本,不过所得不多,便未再做。”

  这吴俊轩还真是商人本,什么都要参与一下,估计与胡德昌有的一比,天生便是经商的命。

  “说说你带来的这些人。”苏翎继续问道。

  “是。”吴俊轩添了添略⼲的嘴,接着说下去。

  “此次小的带来的人,有刻版工五名,刷印工三名,擢配工三名,装订工四名,制笔、墨工各一名,总计一十七人。另所需雕版等工具、器械一并都备齐的,还有纸、墨等也都随船运至。”

  赵毅成一笑,问道:“你这岂不是搬了家书坊来?”

  “正是。”吴俊轩倒没觉察出赵毅成的笑意,接着说道“这些人原本都是一家书坊的,因原主人嫌无利可图,便全都典了出去。小的便将人、物都接了来。”

  “他们肯来辽东?”赵毅成追着问道。

  吴俊轩再次欠⾝答道:“胡老爷给了三倍的酬劳,并说只需⼲満三年,便可回去。”

  “他们不怕辽东的战事?”苏翎紧跟着问道。

  “这个…”吴俊轩迟疑了一下,接着说道:“将军,这些人若是有去处,自是不会赴险。这一是因胡老爷给的银子多。这些人都非苏州府本地人,比如其中的⻩姓刻工,便是歙县人,家中数代都是以此为生。这些工匠,只要哪里给银子多,便会去哪里。二来,辽东虽然听闻战火不断,但既然能招募印书工匠,胡老爷自然能保全他们的命。”

  这也算是一种形势估算吧,工匠们自有自己的盘算。再说,若不能保全命,谁还有闲工夫去印什么书?这些人虽不知道胡德昌到底是谁,但这般手笔,那自然是世家大户们的做派。且坊间传闻朝廷十几万大军正磨刀霍霍,大有一战而胜的事态,那些建奴焉知不会随之烟消云散?

  正说到这儿,只见陈芷云走进厅內。

  “大哥,”陈芷云依旧是去年的那件雪⽩裘⾐,脸上倒是比去年红润许多,这一⽩一红相互映衬,让人不由得眼前一亮,就连低头站着的吴俊轩也在无意中的一瞥之下,将头低得更深了。

  “坐,”苏翎笑着招呼着,见陈芷云着手腕,便又问道:“不是让你不要写那么久的么?”

  陈芷云摇‮头摇‬,笑着说:“不要紧的。”

  陈芷云除了专责照顾那些千山学院的学童之外,近⽇一直带着那些已经可以写得一手好字的学童,以及另外召集的不算太多的人,抄写武官学院归总出来的各项条例。这些条例一部分来自苏翎得到的那部戚继光戚总兵的著述,大部分,则是苏翎等人改动后的条款,不仅如此,原千山堡由胡显成掌管的管事们,也需要一本成册的汇总集录。但这手工抄写,一是费时费力,二来,有些內容却也不能是任人能知的。

  “这回你们不必忙着抄了。”苏翎指了指吴俊轩,对陈芷云说道:“这人叫吴俊轩,从苏州府带回一些工匠,专门印书。这以后,就归你管带了。”

  陈芷云当即答道:“是。”眉宇间挡不住的喜⾊。这不说她自己辛苦,那帮半大的孩童,没有一⽇不叫苦的。这印书她虽未见过,但她自⾝便携带有几本书,在识字的大户人家里,书籍是不会缺的。跟着苏翎以后,这书却是难寻,再说,陈芷云目前已完全丢弃了大户‮姐小‬的气势,走到哪里都是一副落落大方的模样,看书的闲情,也没有以往那般多了。不过,陈芷云不像苏翎,有做不完的事,多数的夜晚,都只能独自面对漫漫长夜。

  “你们带的有书么?”陈芷云向吴俊轩问道。

  大约是从未料到会有陈芷云这样的人物出现,尤其是在两位武官面前,吴俊轩说话便不如适才那般流利了。

  “有的。《⽔浒传》、《幽闰记》、《红拂记》、《琵琶记》、《王合记》等曲本,还有一些经书、诗集。”

  “你去取来。”陈芷云似乎有些急着看这些听名字便觉得有趣的书。在江南,这些书自然可随处买到,在辽东,可是罕见难寻。

  “不必急。”苏翎拦住吴俊轩,转头又对陈芷云说道:“这些人就由你去安置,选一处大些的地方,让工匠们将他们的家什都安置好,先将你手头的印出来,越快越好。”

  “是。大哥。”陈芷云脸⾊一红,微微低下头。

  “你这就去吧,先安置好这些人,再去看你的书。”

  “是。”陈芷云随即起⾝,将吴俊轩带了出去。

  待陈芷云出去,赵毅成便问道:“大哥,你寻这些人来,便只为印这些?”

  这印书虽然重要,不过以眼下千山堡所需,那花的银子未免太多了。

  “不止。”苏翎看向赵毅成,说道“这剩下的,便要你去办了。”

  赵毅成凝神细听,这苏翎待下的事,不少都是出人意表的,这次,又会是什么?

  苏翎沉昑片刻,接着说道:“你选几个精灵点的人,或是寻几个戏班子中会编书的,将咱们千山堡的事,变成故事,印成书,先在南四卫散发。或者…”

  赵毅成没有接话,一边想着前半句,一边等着下面的。

  “或者挑几句对咱们⽇后有用的话,印成帖子,广为张贴。”

  赵毅成想了一会儿,才说道:“大哥说的是让千山堡的好处广为人知?”

  “嗯,类似这个意思。总之要让人羡慕,让千山堡成为一个家家有地,人人有⾐的地方。”

  “这是对一般百姓的?”赵毅成问。

  “当然,那些大户,”苏翎说道“还是要按咱们以往的策略办。但这帖子、故事,便是要为咱们⽇后的事做一个铺垫。”

  赵毅成大约是明⽩了这最后的一句,低头细细琢磨。

  “大哥,”赵毅成抬头看着苏翎,问道:“有句话一直想问。”

  苏翎扬了扬眉,说道“你说。”

  “冯伯灵说袁大人要给大哥一个镇江参将武职,咱们最初商议的,不过是想寻个粮饷的出处,不过,大哥,我还是想问问,咱们这就算是重归大明么?”

  苏翎一听,笑着说:“这辽东的战事不了,我们归不归都没有意义。毅成,你记住,我以往曾经说过的,咱们兄弟要想有一个安稳的家,不论是哪里,都是打出来的。这天下没有⽩吃的饭,不管是大明,还是别的什么人,都不会⽩给我们好处。那袁应泰若不是象咱们估算的那样,能给这个参将?”

  赵毅成点点头,这点是没有疑问的。袁应泰袁大人可不会因为苏翎、赵毅成,改变文官对武官的看法,更何况是逃军的底子。

  “所以,不论我们采用什么对策,我们,始终是我们,没有人能站在我们头上。”

  苏翎说得很重,这即代表了以后的态度。

  赵毅成明确这一点后,再次将话题转回去。

  “大哥,若这样的话,这故事、帖子可得斟酌一下,不能太露骨了。”

  苏翎点点头,说:“所以,最好找几个说书的,或是戏班子的人。这些人肚子里不少故事,又能随口新编,让他们琢磨,效果会更好。眼下只要传出去这个故事便可。至于那些帖子,这印出来的量,⾜够贴到每一个集市、村子里去。不过,写些什么,便要你去想了。”

  “大哥给举个例子?”

  “比如,这在辽东,谁是恶?谁是凶,谁又是善,谁又能让人吃饭。”

  “这么说,要将对咱们有利的消息夹杂其中?”

  “对。”苏翎说道。

  “那…”赵毅成说道“先将努尔哈⾚做的恶事都贴出去。”

  苏翎笑了笑,说:“这由你定。这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如今有了这书坊,印个几千张不是难事,既快又省事。只管将我们需要散布的消息四下散出去,以后或许还有更多的用处。”

  既然如此,赵毅成很快便举一反三。

  “大哥,那努尔哈⾚那里是不是也可以散步一下?”

  “当然可以。你让哨探们小心从事,努尔哈⾚掠去的汉人中,识字的也有不少,尤其是那些降兵降将,这声势如何造,你们好生琢磨。”

  “是。”赵毅成答道,看其神⾊,似乎已经在琢磨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