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小说网
首页 > 官场 > 边戎 > 第一一二章 十万口头粮

第一一二章 十万口头粮

目录

  大宋宣和三年冬,五艘来历奇特的商船在沧州海岸搁浅,沧州的厢兵报知沧州知州李应古,李应古怕是契丹的细作,忙派人把那些船只包围起来,又命人前去盘问究竟。一问之下,才知道这些都是金国的商船,因为被海风打坏了船只,漂流到此搁浅。他们派了几个商人带着重礼入城求见知州大人,请李应古允许他们将船只修好再离开。

  李应古听说了事情始末后十分奇怪:“金国的船只怎么会漂到我沧州地面来呢?”

  按理说,沧州在渤海西岸,离津门的直线距离很近。但李应古脑中竟然完全没有这种地理概念!

  原来大宋初年太祖虽然削藩镇,收兵权,但对西、北戎边将帅还颇为优容,边将财力丰裕,因此能激励吏士、选间谍,以此抵御尚强的契丹、刺探外族消息。但宋太宗以后此法渐隳,财权收归中央,地方守臣平时无以筹谋展布,战时又无以应急。到本朝天子手中,重边要地的守臣多出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等人门下,在任以搜刮奉上为第一要务,什么军务政务都得靠边,何况是和仕途没什么关联的外国地理?李应古对金国的认知是从汴梁来,而汴梁对汉部的了解则从登州来,从登州到汴梁再辗转传到沧州,各方面的信息已经十分滞后,所以沧州和津门虽然隔海相望,但李应古对女真、金国的了解竟然和陕西、湖广的庸吏差不多!

  李应古召集幕客商量该如何处理这件事情,其中一个幕客道:“当今圣上要结好女真,上下皆知!他们的商船遇难,理应好生照看才是。”这个叫罗贤齐的幕客是两年前来投的,这人别的本事平平无奇,但对购买琉璃、名马、倭刀等海外奇货有独到的门路,不但定能买到精品,而且往往价格较市价为低。李应古常要给童贯等京中权贵孝敬,因此需要这样一个幕客。

  这个幕客的这两句话说得李应古暗中点头,他是童贯的门人,心想:“如今江南已平,朝廷委童太师为陕西、两河宣抚使,显然是要对契丹用兵了!既对契丹用兵,对金国必然借重,这些金国来的商人便不能怠慢。”

  当下命人去请那几个商人来见,这些人都说汉话,衣着模样也和宋人无异,李应古见了已经放心许多,等到那几个商人献上宝物,李应古更是大喜,对其中那面琉璃镜尤喜爱,心想正好拿来转贿童贯!说话间问起他们要去哪里做生意,那几个商人都说要去登州,跟着说了登州货物出入之大,又隐隐透王师中每年收益极丰!

  李应古心道:“登州本来不算是个肥缺,但这几年王师中却十分得宠,屡考得优,想来是他大把花钱的缘故。”心中隐隐妒忌起来:“要是沧州也有个榷场,岂非极妙!”

  他心中才动此念,便有一个商人道:“登州的生意现在都没那么好做了。要是沧州这里也有个榷场,那可多好!”李应古问道:“我沧州离你们金国近么?”

  那商人道:“不远!津门到这里和到登州也差不太多!大人,能否请朝廷再开一榷场,让小人们多条生计的路子?”

  李应古却肃容道:“这是什么话!榷场事宜,朝廷自有定夺,岂能因尔等一二言语所能预!”

  那几个商人连忙顿首称是。那几个商人在沧州逗留了约半个月,向沧州人买木求水,修好船后果然走了。谁知没过几天,又来了几艘大船,为首那首正是上次来到过的商船之一。沧州厢兵因有了上次的经验,就不那么着急了,容那船上的人登岸。

  李应古问那求见的商人:“你怎么又来了?”

  那商人道:“小人几个的商船出海不久,便遇上欧大人的船只。欧大人正要来沧州,便让小人带路,顺便呈上书信一封。”

  李应古问:“哪个欧大人?”

  那商人一脸敬仰道:“是我们大金的靖海将军欧适大人!我们这些人在海上讨生活,全靠欧大人庇护。”

  李应古哦了一声道:“金国的将军?”接过书信,只见上面写着“大金汉部靖海将军欧字付大宋沧州刺史大人李”打开一看,却是欧适邀他上船叙话,信中自称和童贯颇有情,听说李应古是童贯的门生,特来邀见。

  李应古问那商人:“你们这位欧将军请我上船说话?不知是何用意?”

  那商人道:“这个小人哪里得知?不过欧将军说,大金和大宋虽然好,但他毕竟是领兵的将军,又不是使臣,不宜擅自踏入大宋疆土,因此请李大人移尊步到船上一会。”

  李应古心道:“这个金国将军自称和童太师有情,也不知是真是假。若是真的,正该好好结才是。金国涉的事务本来就由童太师主持,想来他老人家认识金国的将军也有可能。只是这事来得太过突然,万一是个骗局,我贸贸然上船岂不便成了阶下囚?”思来想去,终究不敢回绝,决定先派幕客持自己的回信上船去探个究竟。

  其他幕客听了这差遣个个面有难,只有罗贤齐自告奋勇,李应古派厢军护他上船,第二罗贤齐才来回命,请座主摒退左右,这才道:“父母大人!这个金国将军,看来是真的!”

  “哦?何以见得?”

  罗贤齐道:“晚生上得他船,见船上排场甚是严谨,不像盗贼假扮,也不像契丹细。不过晚生谨慎,怕误了大人,不敢就轻信,只是恭他敬他,要看他言语间有无破绽!”

  李应古颔首道:“不错!罗先生做事果然谨慎。”

  罗贤齐继续道:“那欧将军见大人您没到,只派晚生去,脸上就老大的不高兴!对晚生说道:‘我和你们童太师也是平坐论,今天宴请他一个门生,居然请不来!嘿!好大的架子!’”

  “哦?那你如何应对?”

  罗贤齐道:“晚生想,若他们是假的不要紧,若真的是和童太师有情,那可不能得罪。就暂且当他们是真的,替大人代为婉转,说道:‘李大人身居要职,委实走不开。而且他是朝廷大员,不得朝廷允许不能出海的。’又委婉道出大人从来没有听过童太师有个叫欧适的朋友。谁料晚生虽说得婉转,但那欧将军却也是个利害人物,马上作道:‘你这样说,是怀疑我冒名了!’大喝一声‘来人啊!’…”

  李应古虽知他必然无恙,否则现在就不会站在这里了,却仍忍不住问:“他要对你示威、不利么?”

  罗贤齐叹道:“我当时也以为如此,委实吓了一跳,还好,他并不是要为难我,而是叫人捧来一个黄金打成、珍珠为缀的匣子,从匣子中取出一封书信来,对我道:‘这是你们童太师的笔迹!不过谅你这个幕僚也没见过童太师的手迹,且拿去给你们知州大人看看!便知真伪!’”

  李应古哦了一声,忙道:“信在哪里?”

  罗贤齐珍而重之地从怀中取出,说道:“信在此。一路来晚生却不敢擅看。”

  李应古取信一看,见上面写着“大宋江淮荆浙宣抚使童致大金靖海将军欧”一眼就看出这几个字不是童贯的字迹,而是童贯一个幕僚的字迹。打开书信一看,里面却都是通问之辞,并没有重要的内容,但字迹和信封字迹一样,只有最后签押,才真是童贯的亲笔,李应古看毕惊道:“果然是童太师的字迹!”

  若这封不甚重要的信件全是童贯的字迹,李应古反而要起疑,怕是别人仿冒字迹。但这封信大部分内容都由幕僚代笔,只有最后落款是童贯亲笔——这才合理。

  罗贤齐听了李应古的话后也道:“大人是童太师门生,想来错不了!”

  李应古又问:“你可曾问他们此番来到是要干什么来?”

  罗贤齐道:“那金国将军似乎有要紧事要与大人面议。”

  “什么要紧事?”

  “嗯,他却不肯对晚生漏是什么要事!一定要和见了面再说。”

  罗贤齐这时却还不敢对那个金国将军信个十足,踌躇道:“我去他船上恐不合适,不如就请他登岸如何?”

  “我也曾试过他的口风,可这位将军不肯啊。”李应古道:“他总是坚持说‘两国盟约,非得对方朝廷允许,一兵一将不得逾界’,他不敢为了一己方便使金国负背盟之名!”

  李应古心中一凛:“这两国盟约的条款连我也不得而知,不过盟约中有这么一条倒是情理中事。”沉道:“和外国大将交接终究是大事,此事不如待我禀明了朝廷再说。”

  罗贤齐劝道:“大人,此事自然要禀明朝廷,不过现在大人连这欧将军的意图都不明了,这奏章却怎么写?”

  “那依你说又当如何?”

  罗贤齐道:“晚生已经想了一个法子,大人看能否行得!那金国将军不肯上岸,我们便在海中和他相见——却又不是上他们的船,而是让他们上我们的船!”

  “我们的船?”李应古略一沉思,随即道:“妙!妙!这样便不怕他们使诈了!好,就这样!你着手去办吧!”

  这沧州和辽国南京道以河为界,军中原备有两层楼高的战船,在当年乃是极为先进的水上利器!熙宁以后武备废,罗贤齐寻遍边界三寨,竟然连一艘可用的战船也无。泥沽寨的知寨倒还保留了一艘,却已经改成了一艘供行乐的画舫!但此事情急,也没其它办法,且将这艘最上得台面的画舫借来,让纤夫沿着海岸向南拉来,约好时,李应古又怕出意外,调了上千厢兵、上百片舢板把画舫围住,只等那欧将军来赴约。

  时刻将到,李应古正在画舫中候着,忽然外头喧哗起来,李应古探头外望,便见两艘比这双层画舫大出一倍有余的海船冲了过来,周围的舢板见了无不散开,怕被海船过来的花撞翻。李应古吓得脸上变,忙命人去叫那海船停住!幸而那海船不知是怕搁浅还是听了李应古从人的叫喊,在二三里外停住,放下一艘小船,载了四五人,当头一个锦衣矮子,年纪虽轻,但顾盼之间甚有威风!他跳上画舫,船头罗贤齐引了进来,对李应古道:“大人,这位便是欧将军!”

  李应古上前寒暄,欧适把画舫打量了一会,笑道:“这花船倒也不错!但该放在苏州的小河、杭州的西湖才对,搁这里却是不伦不类!”

  李应古一听不免有些尴尬,罗贤齐连忙来打圆场,请两人入席,奉菜上酒。酒过三巡,李应古问起欧适如何识得童太师,欧适道:“大宋和大金好,本来就是我汉部牵的线!童太师又是大宋方面的联盟主帅,算来和我们便有三分亲!去年方腊之虽然是发生在江南,但海外亦受震动!一些贼冲入海中为祸,我沿岸搜剿,曾和童太师的前锋将军隔水会过面。后来书信来往,我托他些事情,承他面子成了;他托我办的事情也已幸不辱命!因而深,虽未谋面,却已订下高山水之谊!”

  李应古其实并不知这些事的详情,只是唯唯诺诺道:“原来如此!”

  又喝一巡,欧适道:“当在江南,我曾对童太师许下一诺!今前来,正是来践约来着。却不知大宋北伐之师到了没?可别误了两国会师之期!”

  李应古听他问起北伐之师已吃了一惊!这事他如何知道?不敢答应,只是试着问:“不知将军当初许下什么诺言?”

  “就是我汉部将馈赠贵国粮草之诺!”欧适说到这里忽而惊道:“难道这些事情你都不知道?”

  李应古忙道:“这件大事,太师另有措置,所以…”

  欧适打断他道:“我只问你,你可有份参与海上联盟之事?”

  李应古不敢欺瞒:“朝廷虽未下旨意到沧州…”

  “那就是没了!”欧适道:“若是这样,我就不便向你透太多了!真是奇怪,王师中也是临海守臣,怎的他就与闻此事?你不是童太师门生么?辖地又是宋辽前线!这事居然没你的份!你们大宋的军务政务可真是奇怪。”

  李应古给他说得心里不好受,讷讷道:“既然如此,便由在下禀明朝廷,再给将军回复!”

  欧适摇头道:“馈赠粮草,乃是我与你家童太师的私诺,算是彼此一场情,并不是金国送给大宋,而是我送给童太师!这样吧,你既是童太师门生,不如就由你修书,让童太师派一个通晓宋金事务的人来!这事可得快些,我那十万石粮草就快到了,别到时粮草到了没地方卸!”

  李应古惊道:“十万石!”

  “是啊!”欧适似乎对说漏嘴颇感后悔,忙道:“此事乃是军谋,不可轻!”

  李应古忙道:“这个自然!”

  两人别后,欧适便先回去了,只留下一艘海船候命。李应古则派心腹快马加急,前去报知童贯。

  方腊之以后,朝廷对是否北伐又起争议,就连道君皇帝也举棋不定,几乎就想罢约。但事情发展到这份上,已不是赵佶想罢手便罢手的了。没多久方腊这块伤疤在道君皇帝心中痊愈了,开疆拓土的野心又冒了出来,便命童贯复为陕西、两河宣抚使,总领北伐事宜。

  童贯领命后不久,李应古的人便到了,童贯听了这事大感稀奇,左右问道:“太师,真有此事?”

  童贯笑道:“约莫记得有这事。当初那个欧适帮我们收服海边的方腊余,我和他通过几次书信。其中有一次谈到江南初,北伐之粮一时难集,他回信时模模糊糊说愿帮衬些许。当时也没说死是多少,谁知他一给就是十万石!难得,难得!”

  左右都奉承道:“太师洪福齐天,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此番朝廷的兵马还没动呢,先有人给太师运十万石粮草到沧州了!”

  童贯道:“他们有心,我们却不能用冷股去贴人的热脸!得派个得力的人去接头,让沧州的孩儿好好接待着。”

  左右都称是,推来荐去,推出刚刚回国复命的马扩来。童贯叫来马扩,说知事情始末,马扩这几年南北历练,渐沉稳,谏道:“太师!有道是:无功不受禄!这十万石粮草来得突兀,可得小心!”

  童贯不悦,说道:“人家白白将十万石粮草送到家门口,难道还把东西往门外推不成?”

  马扩道:“就因为是白白送来的,所以更加可疑!”

  童贯闻言骂道:“迂腐!这般畏首畏尾,成什么大事!”便不派马扩,而遣一个听话的僚属王瑰北上受粮。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