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小说网
首页 > 官场 > 霸蜀 > 第815章 眼界之别

第815章 眼界之别

目录

  关中,百尺残楼上,诸葛亮裹紧了身上的薄棉袄,看着半空中一弯如钩的月牙,一动不动。

  月光还不够明亮,远处的长安城一片漆黑,连灯光都看不到几点。更远处的渭水隐隐约约,看得不甚分明。风吹过上林苑的树梢,如同呓语,偶尔传来一声虎豹的咆哮,随即又消散在夜风中。

  诸葛亮静静的看着黑夜,一动不动。如果不是眼皮偶尔眨一下,他就和一尊石像差不多。

  姜维站在他的身后,扶着栏杆,不知道在想什么。

  诸葛亮刚刚收到了费祎的急信。信里详细讲述了到十月初五以前收到的战况。这些战况来自于三个战场,无一例外都是捷报,而且是让他不敢相信的捷报。

  短短五六天时间,魏霸再一次用他的战绩震惊了世人,也把诸葛亮推到了两难的境地。

  孙权不肯向大汉称臣,魏霸奉大将军之令出师讨伐,对吴宣战,双方的联盟不复存在。就算此时孙权向他求援,他也不能有所表示,否则李严肯定会抓住这个把柄,扣他一个通敌的罪名。不仅不能给孙权任何资助,他还要考虑是不是要出兵襄助,不仅仅是名义上的。

  原因很简单,不管他出兵与否,李严肯定有意出兵,他不能让李严独占灭吴的大功,否则,他和李严之间的争斗将尘埃落定,再无翻身的可能。

  诸葛亮有些后悔了,去年不应该急急忙忙的发动对并州的攻势。因为准备不足。功败垂成。如果多准备一年,比如现在出兵,他的粮食就可以多支持至少半年,攻下并州的机会将大大增加,也不会面对如此尴尬的局面。

  并州失利,让他手中的筹码越来越少,主动权已经渐渐的转移到了李严的手中。魏霸出此奇招,无疑是雪上加霜。如果让李严因此灭吴,哪怕是夺回荆州,也会让他处于劣势。

  权衡利弊。与李严、魏霸一起出兵伐吴。争夺战功,反倒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关中有骑兵的优势,可以以灭吴的战斗中起到更大的作用,过孟达肯定没问题。甚至有可能成为整个战场上最重要的力量。而他以丞相之尊。也足以和大将军李严平分秋

  只是这样一来。吴国灭亡的可能只怕又增加了几成。

  诸葛亮还担心另外一件事,关中他是不可能放手的,灭吴之后。谁会掌握吴地?不管是李严还是魏霸,反正不可能是他诸葛亮。不管谁掌握了吴地,都将成为一个新的力量,足以和掌握关中的他匹敌。

  进亦难,退亦难。

  诸葛亮觉得自己有些智穷力竭,就像陷入了泥潭,挣扎得越用力,陷得越快。又像拉着沉重大车的老马下坡,被大车推得向前,根本停不住脚步,也控制不住方向,只能眼睁睁的冲向深渊。

  姜维走了一步,提醒道:“丞相,风大了,回去吧。你身体刚有点起, 可别再受了凉。”

  “没事。”诸葛亮叹息道:“我心里烦闷得很,到这里登高眺远,缓解一下,对身体有好处。”

  姜维低下头:“丞相是为荆州的战事担心?”

  “嗯,伯约,你觉得当如何?”诸葛亮转过头,看看姜维。姜维的脸色也不太好,略显苍白。这段时间他的精神压力也非常大,并州之战的赏罚结果一直没有下来,就像一把剑悬在他的头顶,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落下来,让他提心吊胆,寝食难安。

  “我觉得魏霸只是虚张声势。”姜维的声音有些干涩,听起来不太自然。“按费参军的信中所说,长沙有兵七万,其中四万人是新征召的预备役,没有战斗经验,真正能战的是那三万常备兵,面对四万吴军,他的优势有限,就算占领了整个长沙,也未必攻得下益和临湘。”

  诸葛亮默默的听着,没有急于评价。

  “至于邓艾那一路,就更不值一提了。”姜维有些不屑。“邓艾只是个农夫,是因为和魏霸的母族关系才出任的,他根本没有战斗过,之所以能有如今的声势,不过是出其不意。一旦吴军有了准备,他就没有了优势,难免如鸟兽散。”

  听到邓艾的名字,诸葛亮也皱了皱眉。这大概是他最搞不懂的地方,邓艾虽然年纪不小,却没有领兵经验,据说投奔魏霸之前,不过是襄城的一个屯田农夫。魏霸一下子就让他身担重任,是不是有些冒失?可是想想魏霸以往的用人经验,他可没有犯过这样大的错误啊。究竟是他慧眼识人,还是真如姜维所说是任人唯亲?

  在这一点上,诸葛亮与姜维的看法略有区别,如果说任人唯亲,魏霸应该让魏武上阵才对,一母所生的亲兄弟,难道不比母族的一个远房亲戚更贴心?魏霸如果不是对邓艾有信心,又怎么可能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他?

  “最有杀伤力的,还是那支绕道吴郡的水师。”姜维长叹了一声,既有些不甘,又不得不服气。“魏霸的机械之术独步天下,他打造出来的战船肯定是利器。一万水师,再加上附从的海盗、**,就算不能攻取吴郡,控制长江也是很容易的事。这样一来,孙权腹背受敌,前景堪忧。一旦这些水师逆行而上,和魏霸、邓艾会师于夏口、柴桑,对孙权来说,可不是好事。”

  “嗯,那我们当如何?”

  “静观其变。”姜维眼皮一挑,目光灼灼。“丞相,魏霸的三路大军看起来气势汹汹,可是他们有致命的弱点。”

  “什么弱点?”诸葛亮的眼中出一抹笑意。

  “粮食。”姜维提高了声音“长沙的主力暂时不言,邓艾深入敌后,也许能就食于敌,可是那支水师的粮食怎么解决?他难道用大船带着粮食远征吗?吴军又不傻,他们肯定会想方设法毁掉那些运粮船。对付巨舰没办法,对付这些粮船总不至于束手无策吧。一旦断粮,这支水师还能有什么用?”

  诸葛亮微微颌首:“伯约,你的思路很对,可是你能想到的,魏霸就想不到?他如果不做好准备,怎么会轻易做出这样的决定。再者,你只看到了战场上,没有看到朝堂上。”

  “丞相的意思是…李严?”

  诸葛亮轻叹一声,姜维的思维总是偏向战场,却有意无意的忽略了朝堂上的争斗。实际上,战场上的一举一动,都和朝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魏霸显然对这一点非常清楚,他的进退都有着明确的政治目的,并不仅仅着眼于战场。从这一点上来说,姜维和魏霸还有着不小的距离。

  一想到这一点,诸葛亮就有些莫名的遗憾。走到今天这一步,和两个人有着分不清的关系。一个是马谡,他投靠李严,对李严来说是如虎添翼,李严能把丞相府的蒋琬等人得死死的,大部分都是马谡的功劳;另一个就是魏霸,如果不是魏霸异军突起,他也不至于偏安关中,只能坐视李严在成都兴风作。如果这两个人还像第一次北伐的时候那样,是他的左膀右臂,又怎么会出现今天这个局面。

  李严根本不可能有任何机会,说不定现在还在江州苦熬呢。

  诸葛亮不期然的想到了项羽。汉初三杰,可都是从项羽那里跑到刘邦那里的,他一世英雄,却把真正的人才送给了刘邦,最终葬送了自己的霸业。

  他现在的情况就有些类似。他一世聪明,却把蜀汉两个最杰出的才俊送到了自己的对立面。

  难道是我错了?

  诸葛亮一时有些出神,半天没有说话。姜维见他若有所思,也没敢嘴。对诸葛亮刚才说的话,他也有些失落。他一直想和魏霸较量一番,可是一直赶不上魏霸的步伐,他跑得气吁吁,筋疲力尽,总是在以为快要赶上的时候一跤摔倒,等他爬起来的时候,魏霸又跑得无影无踪,连背影都看不着了。

  他有一种无力感,而丞相刚才对他的批评,更让他沮丧不已。

  难道我就真的不如魏霸?不,我不如他,不是因为我的才能不足,而是因为我是个凉州人,他是个荆襄人。我的父亲为了大汉战死在沙场上,而他的父亲还活得好好的,手握大汉最精锐的骑兵。我孤独一人,连个帮衬的兄弟都没有,而他不仅有兄弟,还通过联姻的方式取得了很多人的支持。

  我们从一开始就不公平。

  姜维抬起头,眯着眼睛,看着那弯月牙。他听着身边诸葛亮的息声,忽然又有些坦然。人力有时而穷,只要尽力而为,问心无愧就好。以丞相的绝世聪明都斗不过有荆襄系支持的魏霸,我的才智不如丞相,一时落后又有什么稀奇。只要我能把丞相的智谋学到手,融会贯通,假以时,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姜维低下头,向诸葛亮靠近了一些,恳切的说道:“丞相,朝堂上的权谋,维着实不太清楚,还请丞相指点一二。”

  诸葛亮抬起手掩在边,轻咳了两声。“伯约,孙子十三篇,开章明义,便是上兵伐谋。此谋,非兵谋,乃政谋也。所谓内政不修,外兵不辑,内不止,无以攘外,使君臣一心,军民同志,应先整顿朝堂,使无人掣肘,无人曳尾…”

  。

  。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