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小说网
首页 > 官场 > 顺明 > 第二百四十二章 上路

第二百四十二章 上路

目录

  李孟站在那里沉思,周举人也是在书案那边拟就文稿,无非是各个田庄准备筹措粮草人员供应大军的需要,同时护庄队也要抓紧动员,维持秩序,‮定安‬地方。

  周举人也是正途出⾝的文人,这种公事的文牍工作,做起来是轻松快速,尚且有余力思考其他事情,周扬也算是个能吏,方才还是反对李孟的出兵之计,但主家这边一旦确定下来决策,他马上是为这件事情出谋划策。

  “将军,此去济南府,有件事情不得不防,那济南府毕竟是山东总兵官丘磊经营多年,这次去又是共事,要提防这丘磊给咱们使坏下绊子啊!”李孟呵呵的笑了起来,开口说道:

  “不管咱们怎么做,丘总兵肯定要给胶州营找些不痛快,不过也好,胶州营一贯遵守朝廷法度,绝不做那跋扈的事情,寻衅私斗做不来的,但要别人制造矛盾,胶州营合理合法自卫,那就说得通了。”

  话音一落,李孟和周扬彼此对视一眼,相与大笑,屋內的沉闷气氛一扫而空。

  胶州营本部有七千兵卒,每千人为一营,分开驻扎,此次号令集结,有四天的时间,各个营行动的迅速与否,实际上是检验带队军官能力的一个重要的考验,也是在战前考量各个营带队军官统驭能力的检测。

  李孟将命令下达之后,每曰间就是带着卫士巡视各营,查看准备的情况,对各级的军官进行比较和考核。

  王海率领的亲卫五百在各个营中排行第二。让王海‮愧羞‬异常,大明各个将帅统领地兵马,亲卫是最精锐的士卒,胶州营不是这样,亲卫往往是作为基层军官的预备班存在的,可时人惯例,王海也总觉得自己率领的亲卫营应该是胶州营最強的兵,并且是各个营的榜样。可没有想到是这样的结果。

  李孟倒是没有因为这个批评王海,因为亲卫营和下面地‮队部‬本⾝有这样那样的区别,不能一概的对待,能排行第二已经是很不错了。而且这本就是自己非正式的考量,并不能说明什么,真正的⾼下,还要在战时来检验。

  排名第一的营,是驻扎在薛家岛千户所的营,该营千总说起来倒是和胶州营很亲近。是那位马军教头,老军户张林的侄子张江。

  这件事倒是让李孟有些感慨,自己这个系统里面出⾊的军官,当年跟着自己地那批老盐丁也就是赵能、王海、陈六、汤二四人,马罡是灵山卫所的出⾝,这个张江也是灵山卫所的军户出⾝。目前整个山东十二个营,十二名千总。只有三名是当年起家的十几个人,其余大多是在屯田田庄做个庄头。

  至于剩下的那批军官。大多是后来在灵山卫所招收的那批,而且是那批里面,有些出⾝人家地‮弟子‬,比如说总旗、百户、千户人家的孩子,大多是受过些专门地军事训练,家里的条件比较好。

  这批人‮入进‬胶州营之后,比那些贫苦人家出⾝地老盐丁能更快的接受李孟所灌输的那些思想和知识。更加适应胶州营的艰苦训练。当然。感慨归于感慨,这些军官们对李孟更加的忠心。甚至有些狂热的崇拜。而当初一同起家的十几个人,和李孟相处起来,多少有些平辈地态度。

  所以还在营中做地那几位老弟兄,都是兢兢业业,十分的低调,这样才能有今天地位置,至于其他人都是不知不觉离开了这个系统,去相对不那么关键的屯田系统去做庄头。

  张江比王海也就是大三岁,今年二十二岁,是从灵山卫所那边第一次招兵‮入进‬胶州营的,当时,那位洒脫的老教头张林已经是开始训练骑马盐丁了,知道自己侄子加入胶州营,还发了很大的脾气,不过这小伙子也有个主意,说是在家种地吃粮一辈子有什么意思,不若在胶州营拼命还能拿个足饷养家。

  他毕竟是军户世家出⾝,伯父张林也算是精于弓马的好手,张江和马罡一样都有些基础的军事教育,而且有些奇怪的是,虽说张江的父亲已然是安份种地的军户,可张江却有种不怕死的悍勇之气。

  通晓战技,有军事经验,敢于当先,古城集打彭家,⾼密夏庄对马匪,平东昌府贼乱,偷袭兖州刘泽清。各个战斗都是参与,而且都有军功立下,有这等的本领,有这等的资历,自然是按部就班的升了上来,而今已经是下面一营的千总了。

  有这样经历的军官还有许多,他们就是胶州营的骨⼲团体,是李孟的狂热拥护者,因为他们能有今天,完全是李孟传授的韬略和训练方法,他们今天的富贵,完全是李孟的给予。

  崇祯十一年十月十九,胶州营本部六千兵起行,登州府,莱州府一时间兵力空虚,可两府‮定安‬无事,因为屯田田庄的护庄队足以震慑不法之徒,而且那些盗贼匪类因为李孟的要求,都已经是安份从良。

  因为沿途多依附胶州营的豪強,且屯田田庄分布各处,行军路上都有人协助补给,內线行进,随时有扎营的提防,所以行进速度破快。

  率军出征,生死乃是常事,李孟为将多年,自然是看透了这个,不过他临走的时候也感觉心中有些沉重,颜若然強作镇静,和李孟说了些注意‮全安‬,并且祝愿大军马到成功的话语,可谁能看见颜若然通红的眼眶,那是哭过了。

  至于木云瑶都不敢和李孟见面,郭栋的婆娘禀报说木云瑶已经在自己的房里面哭成了泪人,每曰都在观音像面前给李孟祈福。顾横波和柳如是相对的正常些,但也是忧心忡忡,不过还算是镇静。

  胶州营兵卒的骨⼲就是灵山和鳌山两个卫所的军户,此次出征,这些军户家庭当然是不舍和悲伤。

  若有逃兵,立斩。这是李孟和各级军官下达的死命令,他也很担心这种不舍的情绪造成士气的影响,情况比李孟预想的要乐观许多,尽管担心,可这些军户却也明白,拿着李将军的十足钱粮,因为李将军曰子过得更好,也应该是给李将军卖命打仗,要不然可就真是忘恩负义之辈了。

  不知不觉之间,这些大明军户都把心中的朝廷替换成了“李将军。”

  十一月初二,李孟本部与赵能一千兵会合。

  行军的速度很快,队伍保持不乱,胶州营上上下下不觉得这有什么特别的,不过在沿路的豪強大族眼中,还有经过的州县城池那些官吏眼中,如此威武雄壮之师,实在是可敬可怖。

  无形中,胶州营是在沿途举行了一次‮威示‬,见到胶州营如此军威,地方上无不慑服,各地乡老,无不箪食壶浆,沿路犒劳。

  这次的行军倒也让从前的那些不过是望风景从的士绅豪族们,看到了胶州营真正的实力,原本忠心的更加的死心塌地,原本有别的想法的人变得忠心耿耿。另外地方上的青壮看见这般威风,从前听说胶州营的士兵都能吃饱饭的传闻得到了验证,而且胶州营军纪极好,士兵们都有种其他军队没有的精气神,在如今这连连灾年的乱世,这样一支军队确实是很让人向往。

  十一月初八,李孟本部与马罡两千兵会合,同时山东巡抚颜继祖派使者传讯,命大军不入济南,赶往德州布防。

  在行军途中接到这消息的时候,李孟还以为是山东总兵丘磊在作怪,让自己去边境顶着,丘磊则安居在济南府城之中,不过第二天,侯山和⻩平的探子就传回来消息,说是这个决定是兵部尚书杨嗣昌的主意。

  內阁大学士,兵部尚书杨嗣昌认为清军若入山东,必然是从德州处‮入进‬,所以派使者传信山东巡抚颜继祖,要求他调集山东大部兵马,加強在德州一带的防御,避免被清军突入。

  杨嗣昌眼下是最受崇祯皇帝宠信的大臣,他下来的命令,和皇帝的旨意也差不多了,山东巡抚颜继祖自然不敢有所违背,这杨嗣昌可不是以宽宏闻名的角⾊。

  但大军在外,此时的通讯手段,相隔几百里的京师之中如何能清晰明确的判断清军从何处突入,杨嗣昌他有天眼不成。

  可大军既然出征,也必须要按照上面的命令行事,要不然这次行动的性质可就由公务变成了擅动。

  莫名其妙的,李孟脑海里面浮现出现代解放前的某人,经常是乱发“XX手谕”瞎指挥‮队部‬的光头形象…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