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小说网
首页 > 官场 > 极品少帅 > 第42章 对关中的战略(上)

第42章 对关中的战略(上)

目录

  周家跟旧太子、今伪帝林旭的关系在很短的时间內迅速变好,这是天下皆知的事情,所以云家既然正式起兵,就不可能不考虑周家的‮大巨‬威胁。

  实际上,周家跟云家这两大家族,历史渊源极深。依照后世的一种学术说法,他们都是关陇集团的辉煌延续。只是云家起于关陇,封于河北而已。

  关陇集团是一个政治统治集团,最早源自宇文泰的八柱国,由北魏六镇武将、代北武川的鲜卑贵族和关陇地区豪族如京兆韦缜、河东柳泽、太原郭彦、武功苏椿、河內司马裔、敦煌令狐整等所组成,陇西李氏被人称为“驼李”杨坚本⾝便是关陇集团的一员。杨坚建国,关陇集团的支持功不可没。汉人如郑译、刘昉、⾼颎等名臣有助推动国策。李唐则自称出自陇西李氏,以西凉李皓的嫡裔自居。陈寅恪先生《金明馆丛稿二编》曾言:“取塞外野蛮精悍之⾎,注⼊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先生多次引用《瘐子山集》,证明关陇士人与鲜卑胡姓的关系。岑仲勉先生则反对说:“况随宇文泰⼊关之北族,虽暂改河南郡望为京兆,但至唐时已大都恢复其河南郡望,唐室如真出自赵郡,又何爱于陇西而坚持不改?陈氏之说,殊未可信。”“陈氏必要把僧孺、令狐楚排出于西魏以来关陇集团之外,无非歪曲史实以迁就其臆见。”但汪荣祖先生《陈寅恪评传》认为岑氏对于陈说赵州昭庆二陵及《光业寺碑》未能提出反证,无法动摇陈说。

  如此就衍生出一个说法,叫做关陇军事集团。因为他们是关陇和河东等地豪強地主的力量,在东、西魏的争夺战中,这些豪強地主都归附了宇文泰。为了把北方六镇武将和关陇豪族的力量统一起来,宇文泰组成了以八柱国为核心,以大将军、开府为主要成员,以府兵系统为基础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一般就称之为关陇集团。这是一个依靠武装力量建立起来、胡汉结合的集团,在西魏、北周、隋和唐初他们都占据着统治地位。

  ‮国中‬在魏晋时期有过许多政治贵族,几乎垄断了当时的政治权力,到了南北朝时期,曾经风光无限的东晋门阀世族们,随着东晋的灭亡,刘宋的兴起而逐渐衰败,王谢庾桓这些响当当的贵姓也已经不复当年,眼看‮国中‬贵族的⻩金时代就要结束,这时,一个新兴的贵族集团横空出世,一飞冲天,延续了‮国中‬贵族时代的寿命,并开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伟大时代,这就是纵横‮国中‬近二百年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他起源于代北武川,初建于关中,共创造出四个王朝,分别是西魏,北周,隋,唐,这在‮国中‬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奇迹,并将‮国中‬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峰。‮大巨‬的家族、门阀,就是在这时期达到巅峰,再往后的云家也好,周家也罢,恐怕都只能算这一集团的延续。

  说起来,一手建立了这个集团的宇文泰,的确是一代人杰。他所创建的功业深深的影响到了他以后的‮国中‬数百年的历史走向,他生于世,养成了冷静沉稳,豁达大度的格“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几乎是以极端理智的方式治理‮家国‬。他不尚虚饰,崇尚简朴,这与南北朝众多荒Ying放的统治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的这种执政风格也被后来的周武帝,隋文帝所继承。

  在数十年的军事政治生涯中,他勤修內政,建树颇多,首创的府兵制,后世向称良法,八柱国十二大将军的影响,可以从隋唐的军事体制中找到,复古为今的六官制,也成为后世六部制的蓝本,是从秦汉以来的三公九卿制演变为隋唐三省六部制的转折点,‮国中‬的行政体制由此又更加完善成。他率先废除了流行千年的宮刑,结束了这一不人道刑罚的历史,在与东魏,南梁的三国鼎立过程中,纵横捭阖,攻城拓地,先后袭取了蜀地和江陵,大大扩展了西魏版图,使西魏在军事政治斗争中逐渐转弱为強,为北周统一北齐奠定了坚实的政治经济基础。功业若此,盛矣哉!

  云铮读史之时,甚至忍不住觉得,某非这位宇文老哥,也是一位穿越众?

  做为能与⾼抗衡的一世之英雄豪杰,可以说西魏北周的辉煌都出自他的手中,虽说他与另外七人并称八柱国,但实际上他是府兵乃至整个西魏的真正‮导领‬者。宇文氏在这一时期內也是人才辈出,除了后来独掌大权的宇文护和英明神武的周武帝宇文邕外,在十二大将军中也有宇文泰一族两人:宇文导与宇文贵。宇文泰及其子孙较为宽仁,在篡西魏之后并不是像历代那样杀尽先朝的皇族,反而与之以⾼官后禄,这种宽仁的风格也为唐所沿习。最后又被大魏再次沿袭,这也是內四家并不怎么畏惧帝王的一个原因。

  云岚看着云铮,淡淡地笑道:“如今天下皆知我云家⽗子,一个善守,一个善攻。为⽗坐镇燕京,可使辽、周不敢相欺。你领兵出征,正可建立功业,成就声威。”

  云铮点点头,笑了笑,道:“之前有些将领不是没有找过孩儿,觉得周家就是个玄武,蛇头伸出,可以咬人,缩回去,就是个乌⻳壳,觉得很难办。”

  “你觉得呢?”云岚淡然一笑。

  云铮也笑着,道:“孩儿并不这么看。”

  云岚微微点头:“理由?”

  云铮道:“《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中说:吴起事魏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义不修,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汤放之;殷纣之国,左龙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是故,孩儿以为,江山之固,在德不在险,还是有道理的。”

  云岚点头微笑:“我儿带兵⽇久,果有所得。”

  云铮笑着:“⽗帅过奖了。”

  云铮作为一个伪军,也曾看过一些兵书。在一本专门讨论军事地理的著作中,对于地理因素在政治兴衰和军事成败中的地位,自然会将其单独突现出来,作专门的強调。但这很可能会给人造成一种“地理决定论”的印象,似乎地理因素在政治兴衰和军事成败中起着决定的作用。

  但归结底,其实“在德不在险”决定政治兴哀和军事成败的因素是政治、军事本⾝上的积极进取,而不是地理因素。三苗氏“德义不修”、夏桀“修政不仁”、殷纣“修政不德”虽有险固的山河,也不能挽救其覆亡的命运。

  天下没有攻不破的险要。

  潼关虽险,毕竟项羽曾⼊之,曹曾⼊之,刘裕曾⼊之,安史叛军亦曾⼊之。

  瞿塘虽险,毕竟岑彭曾⼊之,桓温曾⼊之,朱龄石曾⼊之,刘光义曾⼊之,汤和曾⼊之。

  剑阁虽险,毕竟邢峦曾⼊之,尉迟迥曾⼊之,郭崇韬曾⼊之,王全斌曾⼊之。

  长江虽险,毕竟晋师曾渡之,隋师曾渡之,宋师曾渡之,元师又曾渡之。

  “险可恃而不可恃也。”‮国中‬古人对于地理险要与政治兴亡的关系其实已有了比较科学的态度。险之不可恃,是因为决定政治兴亡的自有更为本的因素,而非地理因素。得民心者兴,失民心者亡。勤修德政,自可怀敌附远,弥患于未萌。若不修德,则一舟之人尽为敌国。险之可恃,是在政治、军事上积极进取的前提下,因地设险,防患于未然。险之不可恃是在战略乃至政略层面上的,险之可恃是战术层面上的。

  云岚没有说话,他知道云铮并未说完,果然云铮继续道:“关中在历史上的地位,缘于它得天独厚的地理形势。我‮华中‬地势西⾼东低,自西向东分为三个阶梯。关中位于中原地势的第二级阶梯,背靠第一级阶梯的⾼原山地,下临第‮级三‬阶梯的平原地带。关‮南中‬有秦岭横亘,四有陇山延绵,北有⻩土⾼原,东有华山、崤山及晋西南山地,更兼⻩河环绕,可谓山川环抱,气势团聚。在古代,有用“百二秦关”来形容关中险要的说法,意思是以百万之众攻关中,二万人⾜以拒之。以两万之师挡百万之众,所恃者乃在其地形地势之险。关中对中原,在地势上呈⾼屋建瓴之势,四面有山河为之险阻,几处重要的通孔道,又立关以守之,从而形成能进能退、可攻可守的态势。”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