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云岚的判断
洛城北的云国公府內,云岚正在悠闲地喝着清茶,手中则拿着各处汇总的报情条陈在看着。
宁婉婷听着外面的人声鼎沸,笑了一笑:“夫君,你说,朝廷都到了这种时候了,还有工夫把科举办得这么隆重,是不是有些本末倒置?”
云岚晒然一笑:“朝廷也是没办法,东南贼寇连败央中军数次,一连战败了两个巡抚、一个兵部侍郞兼钦差大臣,现在皇上已经不得不把曹睿派过去,统一指挥苏皖浙三省大军围剿东南贼寇。不过…曹睿此人,做官或许尚可,但全盘指挥十几万大军,恐怕还差了一点。”
“夫君不看好曹睿此去?”宁婉婷一拧眉头。
云岚喝了一口清茶,道:“央中军原本就久不经战阵,即便要打,也该先小打几仗,让士兵们积累一些经验,消除作战时的恐惧感。但曹睿不知道是奉了万昌之命,还是自己好大喜功,竟然一到江宁就命令大军朝江宁云集,做出要跟东南贼寇主力决战的姿态…此无谋之举也。”
“夫君的意思是,曹睿此战必败?”
“必败倒也未必,若是大军固守江宁,江宁城坚粮⾜,防守倒是出不了什么大事。只是这样一来,其余各地必然兵力不⾜,届时只要贼寇不取坚城,而分兵占领各地州府,则东南将不复为朝廷所有。而贼寇一旦得了东南,粮草军饷皆可刃而解,兵力也⾜以补充,到那时候,以江宁央中军的实力,就算再出击,想来也难以击败贼寇了。”云岚随意分析道。
“如此说来,东南岂非危矣?”
“东南危局,在一开始叛的时候就已经展现无疑,而朝廷又举措失当,我料朝廷对东南危局必无应对之法。夫人看着吧,不出半年,朝廷必要向我云家或者周家借兵,前往东南甚至湖广平叛。”云岚笑了笑道。
宁婉婷讶然道:“一开始的就是朝廷就处置不当吗?”
云岚点点头:“其实不光朝廷处置不当,即便冷家之事,竟然发展到眼下这番对峙的模样,也是因为处置不当而导致。夫人,你想想,当时冷家面对西川叛的时候是什么态度?他们本没把西川叛军放在眼里,一直没有集中主力一举扑灭,所以才致使叛军逐渐坐大,而冷家军却一败再败。若是西川叛一起,冷家军反应迅速,即刻大军围剿,此番哪里还有西川叛军活路?”
顿了一顿,又继续道:“巴匪叛则与西川叛略有不同,西川叛纯属意外而起,叛军原本一点准备都没有,属于临时聚集起来的,也没有什么战略目的,是为反而反,所以可以立即调兵围剿。但巴匪则略有不同,巴匪虽然也算不得有多久的预谋,但巴匪却有一支中坚力量,便是那孤心阁的一批骨⼲,对于这样的敌人,朝廷也重视不⾜,居然命各军各自为战,以至被巴匪占了空子,竟然连长沙都丢了。若是皇上少了些猜忌之心,一开始便让林老六统帅各路大军,前后围堵,即便林老六军事才能有限,可也一样能够将危险扼杀与萌芽。但万昌却又担心林曦手中兵权过重会产生什么异心,所以迟迟不肯委以重任,这才是导致巴匪之越发肆意的源。而朝廷与边镇之间互不相信,也导致了皇上把龙翔卫数万大军放在襄樊一带不动的错误决定,这襄樊的朝廷大军若能进⼊四川,则可助冷家迅速平叛,此后冷家岂能不出兵协助朝廷?即便不出兵也罢,总也不要还担心冷家万一败退,会占了朝廷的湖北,而生生把这样一支生新力军放置不用吧?哪怕让龙翔卫南下配合林曦,也能遏制巴匪…可惜,朝廷就是这样,多心多疑。”
宁婉婷听了丈夫的分析,却悠然一笑:“我瞧这样也好,等万昌吃了亏,这才会知道错了,才会不得不再次借助我们云家的力量来定安天下,届时云家自然会再得好处。”
云岚沉昑了一下,皱起眉头:“按说应当是如此,只是周家乃我云家对手,皇帝一旦借兵,断然不会只借我云家一处的兵,江家步兵势弱也还罢了,周家却也是一支強兵,皇帝不可能不用,到那时,我们与周家又有一争啊。”
宁婉婷眉头一扬:“周家西北军虽然不弱,我瞧也胜不过我们北疆军吧,到时候要争便争,看谁厉害就是,也无甚要紧。”
云岚就笑了笑:“这倒也是。不过…”他皱了皱眉:“有一件事很是奇怪。”
宁婉婷问道:“何事?”
云岚道:“我观皇上最近这些⽇子,印堂渐黑,先前还以为是诸事不顺,心气郁结之故。然则近⽇来其像越发明显,却似乎颇有病重之感…”
宁婉婷心中一动,动容道:“夫君这么一说,妾⾝倒也想起来一件事。前次进宮拜见姑⺟,她老人家也说皇帝这些⽇子在宮中休息的时间越发多起来,而批阅奏折的时间则越来越少了,后来姑⺟问了一下侍候皇帝的太监宮女才知道,皇上近来竟然常有吐⾎之状,恐怕真的已经⾝染重病,或者…”
云岚沉着脸,点点头,却不再说话,过了一会儿才道:“夫人且去派人到二弟那里,唤二弟前来国公府陪我用个晚膳吧。”…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说的乃是科举⾼中。然而即便⾼中状元,仕途也还远得很。举人考中“状元”后,皇帝封他什么官呢?按小说、戏剧所讲,不外乎礼部尚书、八府巡按之类,即在皇帝左右办事,掌握文书章奏,或受监察御史委派,到各省巡视,考察吏治;有的还被召为“驸马”;要不就是到省主持巡回考士的学政,看来官职都颇为不小。然而实际上“新科状元”的官职是有规定的,而且职位也比小说、戏剧中所说的低得多。至于后世某些电视剧里那样,一个新科状元连当朝大员都不放在眼里,那纯属扯淡,在历史上是绝无先例的。
大魏朝的起义浪嘲虽然风起云涌,但科举这样的大事却是万万耽误不得的,不仅耽误不得,正因为现在天下不宁,所以科举这样的事情才更要举行的隆重。不仅为了展示朝廷的力量和正统,也是为了继续收天下寒门士子之心。
按照大魏朝的规定,会试中举的贡生【地方儒生学员(秀才)升⼊京师国子监就读的称贡生,意思是以人才贡献给皇帝】,在太和殿举行进士试考,取得第一名次的考生,由皇帝钦定即“状元”二、三名为“榜眼”、“探花”这头三名合称为“一甲进士”可以得到皇帝赐的“进士及第”“二甲进士”可赐“进士出⾝”“三甲进士”可赐“同进士出⾝”的头衔。但只有这“一甲进士”在金殿唱名后,立即按规定封授官职。“状元”的职名叫做“翰林院修撰”是个从六品官,相当于现在的地区任职级别;而“榜眼”、“探花”二人,则封授为“翰林院编修”正七品官职,相当于后世的县长之职,是个地地道道的“芝⿇官”“编修”一职,是个修国史、实录、会要的官称。
一甲少见,进士稍多。而进士出⾝的员官,要从正七品的翰林院编修这个挂名职务开始,一路混到朝廷中枢六部之位,就算沈顾秦杜之家,只要不是家主或者少主,那也得二十多年。而作为寒门士子,要到六部首脑,怕不得要三十年!至于更⾼一点,进⼊素有“四加三”之名的內阁成为阁老、阁臣,则不仅是需要三十来年苦熬资历,而且还要仕途通达,运气非凡。所以,文华殿乃皇宮中除了太和殿之外,最为神圣之所在。
但眼下却有了一个例外,那就是左相秋临江。
秋临江原本外放知府,现在却以寒门弟子名列诸相之首,可谓大魏两百年来第一奇观。不仅如此,皇上对于秋临江的宠信也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这次科举,为了表示朝廷的重视,竟然让左相秋临江亲自担任主考,可谓难得。
今⽇正是放榜的⽇子,外面极为喧闹,秋临江也安静不了,正在文华殿上以主考官的⾝份接受一⼲进士的拜见。他其实也没什么大事,就是告之一下他们进宮的规矩,特别是面见陛下的规矩,以免君前失仪。另外也就是以主考官的⾝份恭喜和勉慰他们一番罢了。
一群进士们好容易听完了秋临江的话,进到太和殿,见到皇帝。一个个心中动不已,有些还有些腿软,早早就跪下磕头去了。
万昌笑了笑:“诸位爱卿请起吧,诸位都是我大魏朝的…”他说着,忽然面⾊一变,目光一下涣散,口中“噗”地就噴出一口鲜⾎!…
那啥,这章少了点,凌晨再来一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