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候宣
⾼文举当街痛骂李三公子的事情,只用了一天功夫,就传遍了整个开封城,就算想找个没听说过的人都有些难。这位新科状元郞,实在是太给力了。自打他进京以来,传言就没断过,一次比一次厉害,一次比一次让人夸张。更加让人觉得贴心的是,⾼大才子的每一次出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是代表着人间那股弱小而正义的一派。醉斗耶律文那次是代表着整个大宋,关乎着家国体面。狠揍孙衙內那次,可是替着所有被这小八王蛋欺负过的生意人出了一口恶气。⾼调公开自己与谢⽟英关系,喊出了许多人心底的呼声,又赢得了所有场女子的尊重。秋闱那次更夸张,几乎是替所有的考生将那股无名业火发怈了出去。琼林宴上更是如此,两个不对付了几十年的老兄弟,被⾼大才子一番话批的抱头痛苦,言归于好。
这些传说中,最让人赞不绝口津津乐道的,却是每次⾼大才子那惊绝伦的文采。状元楼那些让众多自认才⾼八斗学富五车的书生们愧羞的简直不敢见人。而那几首歌曲和那一篇篇即兴而作的绝佳文章,更是为混迹在各大酒楼茶馆的歌ji和说书先生们提供了绝佳的素材…总之,一句话,⾼大才子牛大了!
而这些与那天李衙內的遭遇比起来,可谓小巫见大巫了。对于那天⾼文举与李惟熙对骂的场景,经过短短一天的口口相传,已经衍生出了数不清的版本。这些版本中,大多数亲历的人在对旁人讲解时,虽然对方一脸无法相信的样子,,但讲解的人却依旧感慨,自己毕竟不是⾼状元,没法发挥出人家那种气势的十分之一,啧啧,那阵势,那气派,太让人向往,太让人回味了…
由于以上种种事迹,外加那天痛批李惟熙,将其骂到吐⾎的事情这么一渲染,⾼状元不知不觉的就在百姓心目中树立起了一个⾼大伟岸无所不能的正派角⾊,成了百姓嘴里弱势群体的保护神,正义的化⾝…完全一面倒的正面形象。
至于民间支持⾼状元的人有多少,看看今天开封城里的气氛就能看出些许端倪了。类似这种员官被弹劾参奏的事情,一般情况下都是瞒不住人的,更何况此次⾼文举被李至参这一本更是闹的沸沸扬扬,据说官家一接到奏折马上就转到中书省下发旨意,让状元郞自辩了,或许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状元郞在官家眼中的重要了吧。而京城中的百姓,尤其是受李衙內躏蹂的那些百姓和他们的亲朋好友,没一个不对此恨的牙庠庠的,原本前天状元郞当着大伙的面说过要向官家参这⽗子一本的,大家还没等到看结果的时候呢,他们倒恶人先告状了,这还了得?
不过大家对⾼文举有着一种近乎于盲目的信任,感觉只要这位年轻的状元郞出手,似乎这天下就没有他办不成的事,更别提李至闹的这一场蹩脚的先发制人了。大伙纷纷猜测今天状元郞在朝堂上要怎么给那老家伙一个好看。甚至听说有几个赌坊还为此开了盘口,不过盘口开的比例可就让人有些无奈了,⾼文举赢是一赔一,李相公赢就一赔六。看起来大伙似乎都不怎么看好李相公啊。若是被李相公知道有人如此不看好自己,不知作何想法。
李至其实也是被皇帝那天打了个措手不及,本来他那天按着平素与皇帝达成的默契,打算用已经习惯了的秘奏方式,通过明告⾼鹏,暗揪李沆的把柄,为儿子出一口气,顺便也替自己消消气的。可没想到,官家居然就公事公办的将折子下发了。幸好他那折子只是列举了一些⾼文举的种种劣迹,并没有过多的涉及到那些比较的话题。而听说⾼鹏选择了在廷议之时当堂廷辩,这就让李至有些暗暗⾼兴了。虽然⾼鹏那张嘴是出了名的利害,甚至有名有姓的都骂倒了好几个,可他毕竟年轻,这一次只不过对着自己折子上的东西做准备,这就让手中握了大把其他证据的李至心中多少有了些暗喜之意了。他甚至已经想到了在自己那犀利的言辞威下,⾼鹏只好当着官家的面将⾝后的李沆供出来的情景。廷辩不比奏折答辩,起码还有个缓冲,就算词穷了,还得有个立案调查的过程才能坐实罪名。在这种场合下,一旦落实了这些罪名,那可就真的万劫不复了。李至这时候,一门心思的将⾼文举背后那只黑手当成了李沆,他甚至忘记了当⽇殿试时皇帝与这位新科状元的答对中那些莫名其妙的话语究竟有什么玄机。
卯时正,天还没亮,九声清脆的鞭响,文武百官在值星官嘹亮的唱名中一一应了声,随后鱼贯而⼊步⼊崇政殿。⾼文举也来了,不过他眼下还没有资格一同上朝,今天需要他当堂廷辩,因此他只得乖乖穿起那件一品太平绅士的朝服,带着准备好的辩词,早早来到噤宮那承传廊下等着。他这还是第一次看到正经的上朝,多少有些好奇,便张着脑袋四下瞅,见到前面人都走了,甚至踩着长廊下的护栏打算登⾼了看看里面的情况。吓的旁边那两位特意为他指派的小⻩门直打哆嗦。说来也巧,这里有一位还是个人,正是上次殿试时被⾼文举当众推了个嘴啃地的那位小喜子公公。
也是上回被这位爷给打怕了,小喜子虽然看着别扭,可哪里还敢多嘴。不过又一想,此事又是自家职责所在,遇到这种极有可能在君前失仪的家伙,又不得不出言提点几句,否则真的出了丑,自家也有脫不了的⼲系。便打着小心劝了一句:“⾼大人,您悠着点。”
⾼文举哪里还记得这么个人物,再者现在天还黑着呢,这里的灯笼看着华丽,可实际上光线却并不怎么样。一听到有人出声,被喊的愣了一下,嗬,我都成⾼大人了。连忙低声问了几句,小喜子见他没生气,也放着胆低声讲了几句规矩。⾼文举这才知道,敢情人家还得先把正事议完了,最后才轮到他,得等到里面传,然后才能进去。按小喜子的说法,起码还得两个时辰才能轮到他。
“这不扯淡嘛!”⾼文举嘀咕一声:“早知道先在外面吃了早点再来呀,害我起一大早赶十几里路,乌漆⿇黑的到这里坐冷板凳?没天理啊!”小喜子腿都软了:“⾼大人!⾼爷!您就饶了小的吧,这些话可都是大不敬的罪过呀,你这让小的怎么处?!”
⾼文举微微一笑:“你放心,连累不了你。要不是这,你先在这盯着,我出去喝碗⾖腐花什么的垫垫肚子,你喜吃甜的咸的,回来给你捎一碗。”
小喜子这回也顾不上了,连忙上前拦住,声带哭腔道:“爷爷呀,这等事可马虎不得呀,万一官家那里无事,回头就宣你的话,小的可就连命都保不住了。”他当差好几年了,还没见过哪位爷敢在噤宮里面耍这一套,这可真是要了命了。
⾼文举笑道:“跟你开个玩笑,你怎么就这么不经逗呢?”
小喜子哭丧着脸一声不吭,心里把⾼文举祖宗十八代都骂了个遍。
⾼文举又逗了几句,看这家伙一副噤若寒蝉的模样,也没了趣兴,心道这太监果然不正常。转头望着灯火辉煌的噤宮,突然有些感触,不由的脫口说了几句诗经里的话:
“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鸾声将将。
夜如何其?夜未艾,庭燎晣晣。君子至止,鸾声哕哕。
夜如何其?夜乡晨,庭燎有辉。君子至止,言观其旂。”
一段话从他嘴里说出来,抑扬顿挫,拿捏的十分到位,听的两个小⻩门都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那一个小⻩门小声赞道:“果然是状元郞啊,连发个牢都这么有味!”
⾼文举笑道:“这是《诗经》里的话,说的就是这种天还没亮,大臣们来上朝的景象,呵呵,倒与眼下的情景像的。”
小喜子见他不再左盯右看,也不想着出去吃早点了,终于松了一口气,也知道想要让这位爷安静下来比登天都难,想着能用话将他套在这儿也不错,便试探着说道:“⾼大人能中状元,才华自然是没的说。可怜我们这些跑腿的,天天见这景,却不知道古人便有这些说法了。大人诵的真好听,就是不知道那诗里是什么意思,您能帮我们说一说吗?”
⾼文举也的确是无聊,看看前后左右都没人理会他们三个,便笑着说道:“那我就给你们用现在的话说一遍,仔细听好喽啊。长夜漫漫何时旦?熬到眼红才一半,庭前火把很灿烂。朝廷的大官们啊,糟糟地来扯淡。”
小喜子两人听着都有些忍俊不噤,捂着嘴吭吭直乐。
⾼文举面不改⾊接着道:“长夜漫漫何时明?现在是个啥情形,庭前火把剩个影。朝廷的大官们啊,糟糟地来应景。第三句换成现在话说就是,长夜漫漫何时亮?东方已经露曙光,火把熄了烟真呛。朝廷的大官们啊,打着旗子把朝上。怎么样?这回听明⽩了吧?”
小喜子他们虽然是內侍,可毕竟也是小孩子,听到他能把古诗解的这么有趣,哪里有不开心的道理,两人都忍不住笑了个不停,但早已养成的习惯又使他们不敢放声大笑,还要一边笑一边四下打量,忍的很辛苦。
⾼文举咂咂嘴喃喃道:“万恶的旧社会,好好的孩子都给腾折成啥样了?”
⾝后突然传来一个声意悠悠叹息道:“火烧眉⽑了也没个正形,你怎么就不知道害怕呢?”
⾼文举闻言面⾊一喜,连忙扭头打量,昏⻩的灯笼光下,一⾝缁⾐打扮的人儿俏生生的站在不远处,正是⽇思夜想的寿昌公主。
有票的看官,打赏几张吧…谢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