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小说网
首页 > 官场 > 大唐顺宗(唐朝吴老二) > 第五十八章 出潼关记(二)

第五十八章 出潼关记(二)

目录

  从老乞丐絮絮叨叨的叙述中,大家才知道这对爷孙昨晚居然就在镇外的一座草堆里生生捱过了一个风雪加的晚上,一晚上之后,饥寒迫,确实难以为继了,才进镇讨些吃食。本来也不想在这大店外讨饭,怎奈小孙儿确实走不动了,才瘫倒在这里。怎料掌柜的毫不怜悯,不施以援手就算了,反而要撵他们走。说着说着,老乞丐已经是哭无泪,只能干嚎,道:

  “小老儿当里也曾随浑令公戍边打仗,却怎想老来凄凉,死了儿子,没了土地,连这孙儿都要没了啊!”听完老乞丐的哭诉,掌柜却依然嘟嘟囔囔,见众人指责,才吩咐小二去短一碗热汤,两块胡过来。对围观的人说道:

  “胡某也不是冷血的人,只是一大早见这老人家卧倒在店门口,觉得彩头不好,不吉利,怕冲了一天的生意罢了。各位都散去,散去吧。”

  “他在这里做来送往的生意,靠得是口碑,做出这不义的事情来,一传十,十传百,还有商旅愿意照顾他生意么?他哪里敢犯了众怒呢?”

  身后的中年男子轻轻地说道,看似是说给黄老爷听,却是说给小公子听。黄老爷轻微地点了点头,表示赞许,小公子却依然一副不甚了了的表情。黄老爷让小公子先上了车,对中年男子轻声吩咐道:

  “让吴赐友给这爷孙俩买些吃穿,派人把他们送到长安,等我们回来。”

  中年男人一拱手,领命去了。吴赐友当然就是那个破获佛光寺圆静一案的御前侍卫吴赐友了,能差得动吴赐友的,自然不是一般人。这三个人任一个拿得出来,都能在这个小镇引起轰动。这个黄老爷就是大唐帝国的元首,李诵,黄老爷是最初出宫的时候定下来的称呼。而小公子就是女扮男装的幼宁公主,中年男子是大唐的执政李吉甫。

  他们不在长安好好呆着,跑潼关来干嘛呢?就算皇帝可以没事下个江南,执政不在朝廷呆着算什么一出戏呢?

  李吉甫已经不是执政了。

  前线传来战报,李愬在接连拿下鱼台之后围困金乡的同时,派侯惟清率领五十二军以偏师的身份继续搂草打兔子,轻装急进,兵锋直指郓州,直达平。这一支奇兵果然出乎郓州方面意料,屡战屡胜,有力地动摇了淄青后方,松动了李师道的统治,所过之地,都有大量百姓扶老携幼,逃往朝廷统治区。这一支偏师也震动了郓州,五十二军上下也是志得意,多进了两步,焚毁了淄青的一座重仓,却不料因此耽误了时间,从平回师时,被淄青骑兵衔尾追击,连输两战,吃了大亏,折损了两员偏将,那位对韩愈的《平淮西碑》不的石将军也在其中。据侯惟清回报,淄青的兵马中有魏博田家军的身影。

  而与此同时,行营传回消息,副元帅郑余庆在陪孙儿玩耍时笨拙地在冰面上滑倒,摔折了一边的胳膊腿脚,无法主持军事。副元帅生病,站在前台的元帅去了哪里呢?因为上次打淮西元帅由太子亲任,来头太大,这次行营就没有设置元帅,军事方略只是指定由执政李吉甫负责,是实际上的元帅。行营有两个副元帅,一个是实际的前敌总指挥郑余庆,另一个副元帅是遥领郓州大都督的均王李纬,作为太子的弟弟,再有才能也只能藏着,李纬这个副元帅也只是在长安猫着,遥领一个虚职。虽然郑余庆病了,也不能把这个主子派出去。思来想去,李诵决定,郑余庆罢平章事,回朝任吏部尚书,暂时先在洛养着。执政李吉甫罢户部尚书,出任宣武节度使同平章事,行营副元帅。兵部尚书陆贽任户部尚书同平章事,执政事笔,这样就确定了户部尚书同平章事为执政的传统。裴垍转任兵部尚书同平章事。

  李诵不是一直力李吉甫的吗,怎么会罢李吉甫的执政事笔呢?事情还得从魏晋延续到唐朝的门阀政治说起。应当说王卢郑二李二崔裴韦等世家大族由于历代传承形成的朝野地位和拥有文化优势的精英培养模式,使得各大家族人才辈出,子弟故旧遍布朝野,即使平庸的子弟上位也很容易。这些家族在朝野的势力极其庞大,往往连皇室的面子也不甩。比如高宗时想和琅琊王氏联姻,被干脆拒绝。

  在贞观时就有流行语说“年轻有为,进士出身,编修国史,娶四姓女(崔,卢,李,郑)”作为荣耀之事,高宗时某宰相,曾感慨说自己这一辈子的三大遗憾是“不得登进士第、修国史,娶七姓女”四姓里的崔氏分为博陵崔氏和清河崔氏,李氏分为陇西李氏和赵郡李氏,再加上琅琊王氏,就是官方承认的七大姓士族。历史上唐代宰相三百六十九人,崔、卢、李、郑四姓占六十六人,其中崔氏有二十三人。赵郡李氏有十七人。现任宰相中,郑余庆是荥郑氏,此外还有个郑絪,被李诵给按住了,历史上他在贞元二十一年搞掉王叔文集团,李诵的前身退位后拜相。裴垍是河东裴氏,裴氏家族公侯一门,冠裳不绝。仅隋唐二代活跃于政治舞台上的名臣就不下数十人。其中著名的政治家有裴休、裴楷、裴蕴、裴矩、裴他、裴让之、裴政、裴寂、裴胄、裴度、裴枢等;军事家有裴行俭、裴茂、裴潜、裴叔业、裴邃、裴骏、裴衍、裴宽、裴果、裴文举、裴镜民、裴济等,眼下除了裴垍,还有个暂时没有大放光彩的裴度。而李吉甫和李藩还有以平章事身份出任西川节度使的李绛都出身赵郡李氏。李吉甫出身西祖房,李绛出身东祖房,李藩出身南祖房,再加上出身辽东房的前宰相李泌,有宰相声望的出身江夏房的现淮南节度使李鄘,幸亏汉中房暂时没有什么杰出的人才,不然几十年间赵郡李氏真是六房每房一个甚至两个宰相了。现在一门三相,还有一个预备的,想想都会让皇帝头痛。而出身崔氏的崔群,是下一任宰相的人选。作为一个已经把皇帝作为事业来干的穿越者,李诵自然很自觉地把抑制士族势力作为自己的任期目标之一了。

  所以李诵确实很欣赏李吉甫,一直也力李吉甫,但是他现在已经逐步理解了什么叫制衡,赵郡李氏的风头已经太健了,该让他们把中心的位置暂时让出来了。当自己的内官把按他吩咐做好的官员门第图放到他面前时,李诵立刻决定要有所改变。李诵现在理解唐朝历史上为什么有那么多造成一大批声望卓著的公卿大臣遭殃的冤假错案了,皇权和相权之争啊。大家都知道长孙无忌冤枉,可要是不办掉长孙无忌,李治能当家做主吗?权力,政治,果然他娘的黑乎乎的,李诵甚至疑心牛李争也是唐朝后期的皇帝们故意搞出来制衡的了。

  不过李诵很清楚,要想治国平天下,这些士族出身的能臣干吏们还必须联合和依靠,他们的利益现在是和李诵一致的。但是李诵现在已经打算慢慢消融士族的权力体系了,制衡是一种方式,降低进士科的地位,扩大进士科的录取人数也是一种手段。事实上,李吉甫的大局观和对进士科的不正是李诵需要的,作为走门荫进入仕途的官员,宗法观念似乎也不像走进士科的那帮人那么强,李诵也没有打算自毁长城,只是朝中实在缺乏能够镇得住前线将领的大员,所以李诵打算让李吉甫去负责前线军事,也借机把李吉甫从政治漩涡中解放出来,把李氏的风头,将执政的位置让出来给出身吴江陆氏的陆贽。

  听起来陆贽也是出身大家,但是自从司马氏灭吴之后,江南士族的地位就一直很低,隋朝灭陈之后,连同许多南迁的大族比如王谢庾桓四大家族地位都降低了。陆贽本人出身贫寒,才名很高,又曾经辅佐德宗力挽狂澜于即倒,德宗年间执政时良策不断,平定淮西时受封吴国公,是名重天下的良相,由他执政,李诵觉得可以提升所谓寒族的地位,也可以缓和下李吉甫这两年造成的各方势力间的裂痕,以稍微温和的方式推进各方面的大政方针,很合适。果然朝野也都很支持,这两年,李吉甫得罪了不少人,听说李吉甫罢相,很多人很开心,弹冠相庆,写了许多诗歌嘲讽,却一时没有想到李吉甫是立功去的。

  弓拉了,出去才有力呢。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