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恶 战
(今天恢复两更,下午五点到明天下午五点封推,各位大大多支持啊!)
李元奕、韦武分列两边,中间骑在马上的是高崇文,李元奕征询地望了眼高崇文,高崇文点点头。
李元奕令旗一挥,身后的两名战士敲响了硕大的战鼓,一队士兵推着轒輼车抬着云梯快速出阵,士兵们躲在轒輼车后面推车前进,接着一群弓箭手跟在攻城士兵身后,缓慢而坚定地向城墙近。
抛石机也校准了位置,开始发。
“放!”
十几架抛石机同时发,将硕大的石块抛向关上,关上士兵纷纷躲避,却依然有人被砸到,发出一声惨叫,关上的城楼也被击中,砸出一个大。
“放!”
眼见攻城军已经近城下,城上一名军官高喊道,却被一块大石当场砸中,鲜血脑浆迸了一地,甚至溅到周围士兵的身上,不过士兵们也顾不上恶心,忙着放箭。前队完退后,后队上前,还要防备对方的投石车。
城下的士兵们已经自动散开,跟随云梯前进,头上举起盾牌,防备城上下的箭雨,弩手已经停下步伐,开始压制对方。
城上的士兵缓缓推出了一个巨大的家伙,是弩。弩,中国古代攻城器具,又名车弩。是一种装置在架上的大型弩。弩弓极为强劲有力,利用轮铀、绞索绞动张弓,弩身安装在木架上以增加稳定。弩使用的箭如幅,簇如巨斧,程可达500至1000步。城上七名士兵拉动绞盘,一支大的箭飞速出,迅速穿了挤在一起的数名攻城士兵的身体。有一台弩出的箭甚至穿了轒輼车,惊散了车内外的一群士兵,赢得了城上士兵的喝彩。
弩虽然强悍,毕竟数量有限,慌乱了一阵的攻城士兵还是推进到了城下。弓箭手也站住了位置,和城上对,不过由于是仰,还是吃亏不少。
攻城的士兵们举着盾牌,挡着箭,也有聪明的躲到了关下的死角歇息,云梯已经搭上了关头,关上的士兵拼命用手用去推,却被上前掩护的弩手弓手穿,双方开始围绕着云梯放,城上不时还丢下投,运气好的能连续扎到数人。
这种情形下,站在原地或者后退都等于等死,终于开始有士兵登上了云梯,口中衔刀,手中持盾地往上爬。一个接一个,如蚂蚁一般。
“扔!”
在云梯上的士兵多得不易推动的时候,滚石擂木终于招呼了下来。不断有士兵惨叫着滚落,也不断有士兵继续攀登。有接近城头的士兵就会同时遭到几把长兵器的招呼,被挑落下来,一声惨叫,砸到好几个己方士兵。
关门外,士兵们在轒輼车的掩护下抬着巨木,冲撞城门,城门内的士兵不断加固城门,拼死抵住,城门却还是被撞的让人心惊胆战。
终于有士兵趁着城上放的间隔,迅捷地登上了城头,城下观战的高崇文军一时注意力全放在了这路身上,上去的士兵迅速一猫躲过了两把长刀的袭击,从嘴里把刀拿下,一个侧身,在卡住自己的敌方士兵身上划出了一道打血槽。
“上去了!”
不过第二个士兵就没这么幸运了,刚冲上城头,就被一把长刺中,长往外一送,就仰面倒了下来砸到了自己身后的第二个士兵身上,把几个人全带了下来。
“唉!”
高崇文不地看了自己的亲兵一眼,一惊一乍的。先上去的那个士兵终于在连杀几人后力竭被杀,攻上城头的第一个希望就此破灭了。西川士兵毫不客气地将他的尸体扔了下来,几名士兵奋力一推,将架在城头的云梯推翻。
“将军,好了。”
“泼!”
一大锅热油从关上泼了下来,正在撞城门的士兵发出了一声声惨叫,接着火把扔了下来,就着热油点着了轒輼车,士兵们鬼哭狼嚎地窜了出来,忙着扑灭自己身上的火,又成了城上手的靶子。
锣声终于响了起来,高部的士兵们尽量拖着本部士兵的尸体,退了下去,关下到处是损坏的云梯,燃烧的轒輼车,弥漫着一股焦臭味。
高崇文这个老儿子,今天可是下血本了。仇良辅一边恨恨地想,一边把长刀垂下,一滴滴血顺着血槽滴了下来。两个时辰不到,高崇文就连续攻城三次,总是前一队刚退下,下一队就杀了上来,每次都有士兵攻上城头,这次得自己都亲自上了,才把对方上城的士兵了下去。这样的攻城再来几次,只怕就要被攻破了。比起今来,昨真是小孩和稀泥。格老子,不知这老儿子从哪里了这么多抛石机,轒輼车来。
“将军,敌军又集结了!是韦武的旗号!”
这是第四次了,李元奕,韦武,李元奕,韦武,那么对方的郦定进,高霞寓在哪里呢?郦定进是骑将,任务定然是阻止己方增援,而高霞寓至今没有出现,高崇文会怎么用他呢?突袭锦江栅垒?作为后军养蓄锐最后攻城?还是打万胜堆?
仇良辅摇摇头,把最后一个想法否定了。这边攻势这么猛,几次都堪差一点攻上关头,高崇文哪里会分兵绕到万胜堆去?
“将军,敌军攻势太猛,是不是让苏将军侧袭,减轻一下关前的压力。”
仇良辅点点头,道:
“好,不过让苏将军不要太拼命,前出五百步,稍稍吸引一下敌军即可。另外,调城下第三队上城。”
“是!”“你拿我的令箭,去德调五千兵来,务必于未时三刻前到关后。”
“遵命!”
“轒輼车还有多少?”
高崇文侧身问道身边的将官道:
“回大帅,这一个月从附近州县搜集的已经全用上了,从各地征调来的木匠在梓州打造的还在后营,共有五十辆。”
“全调上来给李将军。把弩也调上来,城上的快完了,该咱们威风了。”
“是。”
鼓声再次响起,这次韦武带着亲兵跟在队后亲抵城下指挥,一副志在必得的模样。
(假如没有朱棣,明朝将会怎样?朴实地推荐叶蝉大大的力作《修明》)
上一章 大唐顺宗(唐朝吴老二) 下一章( →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