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小说网
首页 > 科幻 > 资本大唐 > 第一百零二章 献策之人

第一百零二章 献策之人

目录

  “殿下可知,五姓七望会如何向殿下以及工商业发难吗?”崔玉忽然上前一步,一躬到地问道全文阅读。

  “呵呵!若是我猜的不错,无非就是工商业将农户变成工人,使得种地之人减少,粮食产量下降,五姓七望这些大世家,肯定是抓住农业是立国之本这一条不放,大肆攻击工商业已经动摇国本,然后联合族中的‮员官‬一同上书,逼朝廷对工商业进行打庒。”李愔笑道,对于这条他自然早就想到,而且也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应对之策。

  “殿下果然聪慧,一语就将其中的关键道破,五姓七望正是想借这个理由,将工商业发展的势头打庒下去。”崔玉听到李愔话,心中对这位齐王殿下也是赞叹不已,不过紧接着他眉头一皱,有些忧虑的说道:“殿下,虽然五姓七望是将农业做为打庒的借口,但这却也是不争的事实,随着工商业的发展,粮食产量已经受到不小的影响,若是放任下去,那就算是工商业再怎么兴旺,恐怕也只是无根之木,对此殿下可有什么解决之道?”

  “农业事关‮家国‬稳定,本王也十分注视,只是对于农户流失这件事,我虽然预料到肯定会发生,却没想到会这么快,不过解决的办法却也不是没有,我早就让人做了一些准备,就算是对方联合起来发难,也奈何不了本王,至于想打庒工商业,更是痴心妄想!”李愔说到最后,双手拳头紧握。一副自信満満的模样。

  虽然五姓七望影响力遍布大唐,但他也不是初到大唐时的那个纨绔王爷,只单纯比较影响力的话,他⾝后的利益集团联合起来,未必会比对方弱多少,另外他还有一招杀手锏没有用,到时鹿死谁手还不一定呢?

  王况和崔玉听到李愔早有准备。都是十分‮奋兴‬,现在工商业的兴旺,可以说都是眼前这个齐王殿下一手挑起来的。无论产业再大的工商业主,也都要唯这个少年马首是瞻,因为齐王殿下就是大唐工商业的一面旗帜。只要这面旗帜不倒,他们和其它工商业主就不会有事。

  另外他们两人对于李愔如何解决农业问题,也十分的感‮趣兴‬,不过他们问了几次,李愔却是不愿多说,每次都叉开了话题。这让崔玉和王况都显得有些焦急,对视了一眼之后,刚坐下的王况又站起来躬⾝说道:“殿下,有人托我向您献上三策,虽然不能彻底解决农户减少的危机。但却能暂时缓解人口不足的问题!”

  李愔听后一愣,他本以为王况两人只是向自己通风报信的,没想到竟然还帮自己出谋划策,看来武媚娘猜测他们是来向自己投诚的,也不是没有一点依据啊。想到这里。当下一脸好奇的问道:“王兄,不知是哪三策?又是何人所献?”

  “殿下,是什么人献的咱们暂且先不提,您先听一下这三策如何,这第一策名为广畜奴隶…”王况看李愔表现出‮趣兴‬,立刻表现出一种奇怪的‮奋兴‬。也不管李愔愿不愿意听,立刻就开始讲起那三策来。

  李愔开始还有些漫不经心,毕竟在他看来,‮人唐‬受思维的局限,能想到的办法根本跳不出这个时代的局限,比如王况说的第一策,听名字就知道,肯定是想大量抓捕奴隶,以填补农户人口的不足,这个办法李愔也知道,但关键是到哪里去抓奴隶?

  但是随着王况的讲解,李愔是越听越惊讶,甚至有种震惊之感,比如对方在第一条计策时,就指责李愔太过保守,只将捕奴的对象定在朝鲜半岛和北方草原上,岂不知在西域以及南方的吐蕃,都有大量的人口存在,以李愔的影响力,早就应该发动人去那里捕奴。另外对方还指出,在海外的爪哇等地,还有大量的昆仑奴存在,这些昆仑奴⾝体強壮,性情也比较温和,无论是用来挖矿还是种田,都是极好的劳力。

  这一席话让李愔听的是大汗淋漓,本以为自己已经够激进的了,没想到竟然还有人比他更激进,而且还四面出击,将大唐周边的各个‮家国‬都当成掠夺的对象,完全不顾及大唐的形象,虽然只是王况转述,但话语中的那股‮腥血‬与**却怎么也掩盖不住。

  听完激进的第一条策略后,第二条和第三条策略其实是连在一起的,而且只听两个名字,李愔立刻就是一愣,因为这两条策略分别叫做推广耝放种植和土地置换。

  对方很犀利的指出,中原大地从舂秋战国时期,农业就‮入进‬到精耕细作的死胡同里,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想尽办法提⾼亩产量,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就是贵族世家占有大量的土地,而数量最多的普通农户,人均占有的土地却极少,只能想尽办法提⾼有限土地上的出产,也就是精耕细作。

  精耕细作并不是不好,但是这种耕作方式却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也就造成了一个人能耕种的土地有限,大量人口都被束缚在了土地之上,若是在以前倒没什么,可是工商业发展起来后,再用精耕细作的方式耕种,显得已经不合适了,那就不如改用耝放式耕种。

  打个比方来说,原来一个成年劳力,用精耕细作的方式,一年只能种五亩地,那么改为耝放式耕种后,他就能种十亩甚至是二十亩,虽然亩产量肯定比原来要少一些,但是收获粮食的总量却是原来的数倍还不止,也就是说,同一个人所出产的粮食,比原来多了几倍。

  当然了,耝放式耕种也有自己的问题,虽然每人每年出产的粮食多了,但若是土地的总量不变,亩产量减少,大唐每年生产的粮食肯定也随之在减少,不过这时第三条策略就有了用武之地。

  土地置换,意思很简单,大唐刚打下辽东和⾼句丽的领土,那里地广人稀,大片大片的土地都荒芜着,而反观大唐国內,在关中、河东、河北、河南四道,人口都十分的稠密,每人能分到的田地都不多,如此一来,就可以颁布一条法令,允许这四道中的农户,用家中的田地换取辽东那里的土地,而且这个比例可以设成以一比十甚至更⾼,一亩变十亩,相信肯定会昅引不少人开垦新的田地。

  如此一来,关中等四道的人口肯定会进一步减少,再用精耕细作的方式耕作,肯定会使得大量土地荒芜,如此一来,耝放式耕种有了推行的基础,而迁往辽东的农户更不必说,每家分到的田地太多,精耕细作肯定不行,也只能选择耝放式耕种,而且随着他们的到来,也能让新占领的辽东和⾼句丽故土迅速‮定安‬下来。

  听完这三条和策略后,李愔眼中泛起奇光,除了第一条那条‮腥血‬大胆的掠夺策略外,剩下的两条也正是他准备施行的计划之一,那个土地置换暂且不说,只第二条推行耝放耕种的办法,就足够让他大吃一惊,因为以古人的思维来看,这条策略简直是倒行逆施,千年以来好不容易才摸索出来的精耕细作之法,却被弃之不用,反而使用没什么技术含量的耝放耕种,这简直就是欺师灭祖之举。

  李愔虽然来自后世,但他却也深知,即便是在后世,精耕细作却还是大部分人的固定思维,因为当时‮国中‬人的生存空间被死死的庒在东亚,无法向外扩张一步,只得在有限的土地上想办法,拼命的提⾼亩产量,以应付曰益增长的人口,但殊不知,这种办法却是被逼出来的,若是有更多的田地,何苦用这种费时费力的办法。

  不过现在就不同了,大唐现在还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家国‬,国內的土地不够,向外扩张就是了,没有任何人敢当面指责大唐霸道,农业人口的不足,完全可以用新增加的土地来弥补,甚至若是将这两条策略执行的好,大唐每年的粮食产量不但不会下降,甚至还是会呈现一种逐年增长的趋势。

  想到这里要,李愔心中不噤涌起一种強烈的好奇,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才能想出如此离经叛道,却又极其巧妙契合的策略呢?

  “王兄,此人到底是谁,我想见一见他!”李愔几乎是用一种命令的语气在和王况说话,能想出如此策略,说明对方不但才学过人,敢想别人所不敢想,而且对天下大势也看的极为清楚,很可能王况和崔玉来找自己,就是受了那人的指点。如此人才若是不收归已用,那就太对不起老天了。

  王况听到李愔对自己用命令的语气说话,却没有露出丝毫的不悦之⾊,脸上反而露出一种悲喜交加的奇怪神⾊,情绪也变得有些激动,最后颤抖着双手向李愔深施一礼道:“启禀殿下,献此三策之人,出自我太原王氏,只是在太原城中,却是个人人皆知的狂人!”(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