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礼制
太上皇归天,一直秉承孝道的李世民要为⽗守孝,循周礼。这可不得了,周礼为⽗⺟守星三年,皇帝要是去守孝了,那国事怎么办?众多大臣一起上谏,觉得跟当初汉文帝一样,意思个三十七天就可以除下孝服了。这之间的国事,到东宮吧!
然后,问题又来了。古人是讲究陵墓的,当初秦始皇差不多造了一辈子的陵墓,到死也没全造完。而现在李渊是太上皇,也是做过皇帝的人,还是开国的⾼祖,陵墓的规格也不能寒碜。按照李世民的意思,应该好生持,要像当年汉⾼祖刘邦的长陵一样,一定要厚葬,当然也要在规定时间內完成,总不能让灵柩一直停在外面,还是要早点⼊土为安。汉⾼祖的长陵⾼达九丈,那可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建起来的,哪怕如今建造工艺已经很⾼,可以不用石头用⽔泥什么的了,可是,你总不能光建一个外壳吧,里面也要有料啊!辨定时间里本不可能完成,而且还劳民伤财。
秘书监这时是虞世南,也是个鼎鼎有名的人物,他那兄长虞世基是隋朝的老臣,却不是什么好人,绝对是佞臣,不过,这虞世基却不一样,李世民说他德行、忠直、博学、文词¢翰为五绝,尤其是他的书法,他当年师从王羲之的七世孙智永禅师学习书法,极有风骨,李世民的行书就是跟他学的。虞世基此时就觉得李世民做得不对,便上书劝谏:“圣人薄葬其亲属,并非是不孝,而是深思虑,因为厚葬适⾜以成为亲人的拖累,所以圣人不为。过去汉朝张释之曾说过:‘在陵墓中蔵有金⽟,即使铸铜铁封住南山还是有空隙。’刘向说:‘死者没有生命的极限而家国有兴废,张释之所讲的,是长远打算。’他们讲得深刻,的确合乎道理。陛下圣德超过唐尧、虞舜二帝,而厚葬亲人却效法秦汉的帝王,我认为陛下不当如此。虽然不再蔵金埋⽟,后代的人一见丘垄如此⾼大,怎么知道没有金⽟呢?而且如今陛下服丧依照汉文帝,三十七天脫下丧服,但是丘垄制度惟独依照汉⾼祖的长陵,恐怕不大合适。希望陛下能够依照《⽩虎通义》一书,为太上皇建造三仞⾼的陵墓,所用器物制度,一律节省简化,将这些刻石碑立于陵旁,此外另书写一通,蔵在宗庙內,用做后代子孙永久效法。”
李世民庒就不想理会这个有些迂腐的书生,毕竟,李世民如今已经功成名就,将大唐治理得成了贞观世,每⽇里都有大臣在奉承吹捧,已经没有最初登基那会儿虚心纳谏了,在他看来,自己是皇帝,李渊还是自己的⽗亲,当朝的开国⾼祖,难道给他修建的陵墓⾼大一点有什么问题吗?还说什么要简化从事,这不是丢皇家的脸面么!那怎么行,厚葬是一定要的。
虞世南也有一股子锲而不舍的精神,没几天,又送上了一道奏疏,这回把实际问题摆了出来:“汉代的帝王一般即位后即营造山陵,有的营建时间达五十多年;如今几个月之內要得到几十年的功效,恐怕人力难以做得到。”你去造啊,只要你不觉得把太上皇的灵柩一直放着不⼊土没什么,你就去造好了,大概太上皇等不了五六十年时间。
李世民也是务实的人,时间,这是关键问题。当下把虞世南的奏疏传到工部去,问那些工部负责建筑方面的郞官,到底是不是虞世南这个大胆的书生胡说八道,信口开河。工部的员官也是实诚人,自然就说了,这陵墓确实不是一两个月就能造起来的,何况要造九丈,实在是困难。李世民犯了难,⾼祖陵墓规格不能太低,那是对⽗亲不孝,又不能太⾼,那花费的时间太长,房玄龄、长孙无忌他们也看到了这份奏疏,也不能让李世民难做,便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九丈太⾼,三丈又太低,显示不出⾼祖的⾝份,那么就六丈好了!这也是有依据的,当初东汉光武帝的原陵就是六丈,人家也是中兴之主,也不委屈了⾼祖!
斑祖下葬这事暂且不谈,如今国已定,这皇家的宗庙还是一直没完备的,如今,应该要将⾼祖的灵位请⼊宗庙,并且追封先祖,以为礼制。礼制一直是国中古代统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直是后世的人所难以理解的,毕竟,到了后世,社会制度趋向于完善,已经不依赖于这种道德上的无序规范了。
迸代的家国,不可能如同后世一般,采用各种法律制度来管理家国,那所需要的成本过⾼。而能够降低这种成本的,也就是礼制了。按照孔老夫子的说法,什么叫礼,就是⽗⽗、子子、君君、臣臣,或者是亲亲,尊尊,长长和男女有别,前一个规范的是朝堂君臣还有长辈与晚辈,而后面一个就更加明确具体一点,制约的是家庭,乃至整个整个社会。凭借这似乎有些虚无缥缈的礼制,来调整家庭內部和家族之间的关系,最后纳⼊整个社会管理体系,保证整个社会的规范化。
皇室就要更加隆重一些,要追封祖先三代,这就是名分,别看孟子说什么:“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要知道所谓家、国、社稷,在这种家天下的时代里,就是最重要的。那些历来的皇帝对世家不満也是来源于此,因为他们总是先考虑家,然后才考虑国,这是统治者不能容忍的,虽然他们自己也差不多。
谏议大夫朱子奢上疏请求立三昭三穆而空下太祖之灵位。李世民在于礼部的一班员官商讨之后,同意了。然后就要增修宗庙,原本开国初追封的宣简公、懿王、景皇帝、元皇帝四个,也就是李渊的⽗亲,祖⽗,曾祖,曾曾祖不算,还加了两个,一个是远祖弘农府君重耳,另一个便是⾼祖了。原本房玄龄他们考证了李家的族谱后,还想要追封凉武昭王为太祖,不过,却让于志宁那个读经书的太子左庶子给反驳了,毕竟,李家的霸业又不是从那位开始的,怎么可以追封一个算起来不大相⼲的人呢,李世民想想也是,当下同意了。
自此,李家的宗庙,还有唐朝的礼制大半完备,剩下的可以由以后的各个君王增添或者修改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