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小说网
首页 > 官场 > 重振大唐 > 第三十八章 姚州事变(上)

第三十八章 姚州事变(上)

目录

  我轻抚着她的⽟颊,安慰地说:“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一则张虔陀确实有取死之道,二则你的夫君是大唐在西南的最⾼统帅,相信无论形势如何变化,最终也不会危及两国的关系,更不会伤及你的⽗兄。”皎⽟听我所言不无道理,便展颜一笑,含羞带媚地说:“棠郞,⽟儿全靠你了”面腾红云,语带娇昵,我心为之一

  “咕隆隆,咕噜噜”一连串的轻响,蓦然由皎⽟的腹中传来。我这才猛省,自昨天下午以来,我们两人都滴⽔未尽!皎⽟红霞満面,忸怩地低下了头。我呵呵地轻笑两声,轻揽着她的纤,调笑地说:“不要再多想了,一定要好好的进食,夫君我可是喜丰盈的你,并不希望见到什么排骨竹杆的哟!”皎⽟‮媚妩‬横了我一眼,嗔声地说:“棠郞,你的口⾆怎么变得如此油滑了?”我的笑声顿然而止,棠郞?螳螂?靠!情浓时节尚未觉到有什么不妥,现在怎么觉得如此刺耳呢?我涩然⼲笑道 :“⽟儿,不要叫棠郞好吗?”皎⽟大张着美目,惑然地说:“怎么啦?”

  “嗯…这个称呼好象是某种动物似的,不太⼊耳。”我有些期期艾艾地说。皎⽟神情一怔,然后会意地‘扑哧’笑了,花枝微颤地说:“那好呀,螳螂命硬,九命螳螂嘛!”

  我无奈地在她臋上拍了一下,柔声地说:“好了,快点梳理一下,尽快地吃点东西,我还有事务要处理呢,千万不要再胡思想!”皎⽟呀了一声,手抚着被拍的地方,娇羞満面,我不敢再呆下去了(我怕忍不住…-)。

  我来到了议事的击弦堂,除了师⽗和柳泳在挑选坚营、谍组人员而未来外,三卿四将都已到齐。我在击弦堂中的帅位上坐下,众人拜倒,恭声道:“臣等参见殿下!”我右手虚扶:“诸位免礼请坐!”众人分文东武西,各以杜甫、封常清为首坐下。

  我沉声说道:“相信大家已经知道姚州方面的情况,不知大家有什么看法?”堂下众人略一沉昑,王林首先开口道:“臣以为,吐蕃之所以不敢轻侵剑南,是因我剑南与南诏协力御敌,相互响应。而南诏之所以立国,也有赖于我大唐资力。因此,应尽可能地保持与南诏现有的关系,尽快地搞清楚姚州事变的原由,万不可轻易出兵。”封常清接口补充道:“然则云南都督孙成义已率两万精兵前往,不知事态是否会进一步恶化,我们应未雨绸缪,多做准备才是。”大家点头称是,朱信东却站起来忧容地说道:“南诏公主却又在使府中---”话意将尽未尽,大家看了我一眼,一片默然。

  环顾了一下众人,我朗声地说:“其实,本王通过姚州之行,也已基本明⽩姚州事变的起因,云南太守张虔陀肆意欺辱凌南诏臣民,此次事变大概就是南诏人不堪其辱,奋起反抗的表现!并不是蓄意的反叛!假如真是这种情况,诸位有何想法?”我有意看看众人的表现,故意留下了话题。

  李⽩⾼声说道:“以臣之见,我等可以虚与南诏周旋,多延时⽇,借此名正言顺地勤练精兵、广蓄军资,甚或再扩兵员。”不愧智慧过人的诗仙,转念间就有了这么好的想法,这让我想到了前世历史中记载的“三友言志”:李⽩杜甫和⾼适是好朋友,天宝四载,他们在一次宴会上相遇,当时的北海太守李邕提议道:“三位都是当今名士,酒助豪气,何不各言其志?”当下,李⽩痛饮三杯酒,疏狂地说道:“凭我中之才,若得遇明主,相位易得,且效管、乐之行,使乾坤清一,宇內大定!”管、乐就是管仲、乐毅,他们都是治世平的贤能,李⽩此语充満了自负和对抱负不得一展的烦闷。按年龄来论⾼适居中,⾼适便接着简洁地说道:“⾼某不才,得作扬益节度⾜矣!”当时的谚语说“天下财富,扬一益二”也就是说扬州和剑南是天下最富饶的地方,要做这两个地方的节度使,⾼适的志向也可以说算是不小了。这时候的杜甫只有三十三岁,而他并没有象李⽩那样目无余子⊙才自傲,也没有象⾼适那样不尚虚言、脚踏实地,他只是淡淡说道:“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不敢惜⾝。”虽然言志不详,却更透露出济怀天下的襟!想及这个典故,我的心中忍不住地有些得意…如今三友我却得其二,我也不由地把期待的眼光投向杜甫。

  杜甫看着我期待的目光,轻咳一声说道:“微臣认为,南诏很可能真是不得已而为,那么只要我们策略运用得当,完全能止住这场战争的全面爆发。同时,以此事件作为借口,来达到练精兵、蓄军资的目的。这样,既使军民免受战祸,又可达到我们备军备战的目的。”杜甫的见解又比李⽩⾼明一些,并且也比较贴近我的想法。“微臣以为,此法有些欠妥,”封常清听罢李、杜的见解,细加斟酌便沉声说道:“姑且不论南诏是否蓄意反叛,吐蕃神川都督府一直在旁挥耽耽,决不会放弃这次好机会!而南诏具体的‮实真‬情况不明,我们应该整肃兵马,开往边界,严阵以待,在了解情况后再相机行事!”好!不愧天宝名将,行军处事滴⽔不漏。

  李、杜、封、朱四人在不完全了解南诏方面的情况下,考虑问题竟如此的独到细致,我暗暗⾼兴。其实,我早有成算:首先,南诏在大唐的扶持下,各方面发展的十分快速,特别是他们的生活⽔平。南诏不可能绝然摒弃现有的发展优势,而依附于前途未明的吐蕃。相对于大唐,吐蕃只是畜牧业发达的‮家国‬,并不适于南诏的发展。所以,南诏一定会寻找和谈的契机;其次,经过与我在姚州的接触,南诏君臣对我钦服异常,十分信任。加之被视为国之女神的皎⽟公主尚在剑南,我完全有把握安抚住南诏臣民。当然,也不能忽视可能的意外。

  看看众人不再有别的建议,我思索了一下,说道:“不管什么原因,南诏已经走到了现在的这一步。本王认为,如今南诏应该有三条路可走:第一,南诏军队作出大幅度的退却,但在我军进⼊南诏后,他们凭借着对地形的悉,集中相对优势的兵力,逐个击破我军几个并进的军团。他们也可以隐伏一定兵力,或‮出派‬一个迂回‮队部‬于我军的侧后,让延长的补给线逐渐暴露后,加以袭击,来削弱我军的战斗力,以此来迫使我们和谈。”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