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小说网
首页 > 官场 > 秦末魏武帝 > 第八十六章 收服

第八十六章 收服

目录

  失去了心智的殷寿根本就不值得一惧,楼烦只是一抬手,弓弦响起时,殷寿的喉间便以了一支箭羽,正是他的绝技之一“锁喉箭。”转载自

  殷寿中箭跌落下马,鲜血殷殷的着,地打滚。这一箭并不致命,但却断了他的呼气器官,使之面色青紫,直至窒息而死。

  “放鸣镐!”曹沉着的下达了命令。

  一声尖锐的声响,随着利箭入长空,还带起了一阵烟雾,在空中散开。

  这鸣镐即是响箭,乃是西汉时期匈奴单于冒顿发明的传信方式,最初用在打猎上,后来逐渐沿用到了战场。

  秦末年间还未存在,可制作并不复杂,曹身经百战,对于鸣镐在熟悉不过了,说出了结构原理,工匠很快就铸造了一批投入使用。

  鸣镐响起后,紧接着原本夹道的百姓都拿出了各种各样的武器,有木、削尖了的木矛,还有镰、锄、镢、锨、耙等等农具,不在于精锐只在于人众。

  街道前后也冲出了两队兵马,他们装备良俨然是曹手下的正规大军,分别由桓齮、虞子期率领,堵住了前后的路口,就连街道两旁的屋顶处也出现了大批的弓箭手。

  他们弯起弓箭,冰冷的铁制箭头对着不知所措的三千骑兵。

  四周皆是曹的兵马,殷军根本冲杀不出,何况殷通、殷寿皆已死去,他们早已失去了再战的斗志。

  曹策马上前,蔑视的看着这群兵卒,开口道:“我为你们感到羞,真的。我曹认识许多楚国的朋友,他们对我说了许多楚国的事情。他告诉了我一件事情,他说‘在他们楚国,一个婴孩出生学牙牙语的时候,大人教他的第一句并非是爹,也非是娘。而是八个字…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他说‘大楚即便只剩三户人家也誓要灭秦,此仇不共戴天。深植在每个楚人的血脉之中。’”

  “呵呵…”曹自顾的笑了起来“可是你们呢?你们身体里着楚国遗民的血,干得却是残害楚国百姓的勾当,实在可,可恨。”

  曹的话干劲而有利,声线随着空气传播给了长街上的没一个人。三千殷兵惭愧的底下了头颅,街道两旁的百姓个个神情愤。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骤然间,曹身后传来了打雷似得高呼,几乎要将他震下马来。

  耳中嗡嗡直响,心底嘀咕:“究竟是谁的嗓门,竟比张飞的吼声还大。”回头一望,却见项羽神情亢奋,高举拳头叫喊着。

  那打雷一般的吼叫声正是由他的口中传出。

  四方百姓似乎受到了极大的鼓舞,纷纷跟着呐喊了起来:“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

  在如此的吼叫声中,那三千骑兵吓得面色苍白,当中的个别甚至丢下了兵器,跟着高喊了起来。

  从开始的一个,两个,直至百个,千个。他们已经完全的失去了反抗的意图。

  曹终止了呐喊,高声道:“如今天下义军四起,秦国内忧外患,正是我等为国复仇之契机。若你们心中还存有一丝的良知,还承认自己是一个楚人的,拿起你们的兵器,跟随我反抗暴秦,为楚国,为天下受秦国暴政的百姓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三千骑兵不再犹豫“当啷”之声不绝,三千骑兵纷纷弃械相随。

  就这样,曹手中又多了三千最为强劲的骑兵部队。

  丹府衙,曹热情的款待了项羽、项庄,并以萧何、张彧作陪,桓齮、虞子期、夏侯婴覆他们三人辙降兵筛选、练,皆有重担,不能相陪。

  席间,项羽拍掌豪迈笑道:“丹公智计非凡,环环相扣,一计便得会稽最精锐的三千骑兵,令项某大开眼见。果真是一出好戏,项羽不虚此行了…来,我项羽敬丹公一杯。”

  曹举杯一饮而尽,高声笑道:“项兄过谦了,区区小计,哪里比得上项兄的万夫莫敌,今能结识项兄亦是曹某生平快事。若不嫌弃,我们以兄弟相称如何?”

  此言一出,不仅仅只是项羽惊愕,即便萧何、张彧也为之一呆。

  项羽此刻并不出名,在项氏一族中地位远远比不上项梁以及项伯。项梁是项羽的季父又是吴中的义军首领,而曹却是丹的义军首领,两人地位本在同一级别,不相上下。可曹如此决定等于甘愿低项梁一辈,有些不符合情理。

  萧何正待开口,却见张彧对他使了一个眼色。

  张彧不似萧何有些死板,心知这种话以曹的性格是不会随口说出来的,一定有他的用意。

  项羽个性颇为高傲,向来喜欢与各路豪杰为伍,发觉曹用兵如神,竟可与自己媲美,对他颇有好感。只是心中却始终有一个疙瘩,让他很是别扭。这曹年纪不过二十比他还要小上四个年头左右。

  可按照身份地位来说,他项羽却要低曹一个辈分,双方交谈共处时,须称他为丹公以示尊敬。

  项羽很不情愿,可必须如此。他并非蠢人,也不会傻的认为凭自己一人之力便可颠覆秦国。因此,结强有力的盟友是必须的,而曹恰好是属于这个标准。虽然曹目前的实力并不是很强,但项羽却感受的到曹的才能,心知以曹的能力比起那陈胜、吴广要强上许多,以他之能想要短时间崛起,并不困难,绝对是一个强而有力的盟友。

  因此,项羽才不得不以丹公称呼曹

  曹如此一说,正和项羽心意。

  他本就是以爽快之人,心中快,当下也不客套叫了一声:“孟德兄。”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