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进驻上海
崇祯六年八月,苏州府黄浦江口,徐再生立于郑和号舰首,看着眼前这片后世的繁华闹土,现下还是一片荒芜,芦草丛生,不唏嘘感慨,喟叹无语。
回首旗舰帆后,是数千艘大小不一的海船。其中类似郑和号的四千料大型战船二艘,分别命名为戚继光号和俞大猷号。二千料的中型战船十来艘,一千料左右的新型轻舟则有近三十艘。另有新老嫡系兵卒四千余人,其中大部还不具作战经验。当然,这些编制,还不算孔有德的雇佣军。
不过这些在徐再生眼中,用后世的话说,都算硬实力,是战术力量。一年多来,他的辛苦和心血换来最看重的,还是那支快要扩展到一千人的工匠技术队伍及初步运转起来的财税司。无论是科技工艺就是第一生产力,还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两个软实力,才是徐再生手中握着的王牌,是他赖以发展的底气和信心,是真正的‘战略’力量。
孔有德上报给徐再生的编制,足足有八千兵卒名额。可经过徐再生审定后,唯留下四千壮作为正式编外雇佣军。这些正式编外的雇佣军,即使在没有战事时,也可领取一定的训练补助。至于筛选剔除的其他兵卒,依然归孔有德自由调配,也可随军出战,一切凭战功领赏。只是选的四千壮,虽然身经百战,但武器装备几经消耗磨损,大半已不堪使用,更别提那些剔除的兵卒会有多么优良的装备了。所以在徐再生的战术谋划中,是不可能按照八千兵力把这些人算作战备力量。
即使徐再生有心想要帮忙,但也无能为力。限于工匠的数量和生产技术的制约,火器的生产速度明显滞后于海船的速度。尤其是红夷大炮,在孙元化和数名佛郎机传教士的帮助指导下,几十名火器工匠每月的产量,才二至三门而已。而且他还要生产佛郎机炮,燧火等必要兵器,产能更显紧张。不得已之下,花费巨资,才从濠镜购买一批火炮及火铳,勉强给三艘大船配备额定三分之二的火炮。至于其他海船,许多连一半的额定配置都还没有达到呢。四千嫡系兵卒中,还有一千多人在使用已经落后的火绳。
不过徐再生对来此作战的信心还是比较足的。和兰虽然现在称霸世界,凭着世界马车夫的称号,获取大量资源和财富,同时也组建一支强大的远洋海军。但他毕竟远在欧洲,在东亚这片海域上,其海军实力还是有限的。这从历史上金门料罗湾一战中,郑芝龙几乎全歼荷军就可以看出。
荷兰或许富足吧,但顶多只算是个商人联合体,永远成不了雄霸世界的大国。徐再生嘴角微笑,心中暗暗评道。
宝山所和吴淞江所二名千户闻听海上有无数战船驶来,吓得差点落荒而逃。要知道,他们二所兵力加起来,也不过一千多老弱而已。而海上的战船,据探就有上千艘,其中还有四千多料的大巨舰。这…这完全不成比例,根本无法抵抗。他们所能想到的唯一一个字,那就是逃,最快速度的逃命。
当骑上马正准备开溜时,属下又报,似乎是我大明的水师。二名千户立时纷纷俱愣,大明水师?我大明有此规模的水师?难道?麾下拥有数千战船水师兵力的会是谁?毫无障碍地,他们几乎同时想到一个人,四海总督徐再生!
由于徐再生未等到崇祯的诏书就起帆南下,加上速度比路上又要快上几许。许多这些地方卫所将官,并未收到朝廷诏令,所以才慌乱失措,毫无准备。当确定来人就是徐再生时,他们心下忐忑不安,犹豫半晌,又急急忙赶去海边,拜见这个深受皇上器重的百胜将军。
原本破败荒凉的吴淞江码头,此时熙熙攘攘,热闹非常。随船运来的不仅只是兵卒与工匠,还有许多兵器物资及整套的火器制造设备。这些设备如要在当地购买,恐怕需要耽搁不短的时间,而时间,却恰恰是徐再生最不能浪费的。
“报,军门大人,宝山,吴淞江二所守将千户求见!”
“哦?他们来的好快!让他们过来!”徐再生微讶,其实就算他们不来,徐再生也要找上门去。几万人的队伍,总不能天安置吧。
“末将万复演、左前奇参见总督大人!”
“二位大人无需多礼,本官奉诏南下平定闽海红夷之,航行至此,略作休息整备。未向二位大人提前通告,惊扰之处,还请多多恕罪!”
万复演与左前奇互相对视一眼,表情微松。原来只是南下征红夷,暂留于此啊,不由略觉放心。眼光不经意瞄向海面上的巨帆,心下震骇,哪里还敢询查什么诏书啊!
互相客套几句,徐再生丝毫不客气地接受邀请。当天就在二个卫所附近开始挖土动工,营造兵所及厂房。看得二位千户大人是心头疑云四起,这…这哪里是像暂住的模样嘛!
徐再生可不担心什么暂住证的问题,自从此地落足后,他就忙得不可开,直让二位千户数次求见都不可得。
一方面监督兵器厂房尽快建设起来,规格要求比青岛严格不止数倍。另一方面派出王重,命他带队赴苏州常州等地,联系商人及采购一些必要物资。几万人的队伍,每天物资消耗那是非常惊人的。以附近商户的物资存储水平,显然不能足。加上王重曾在牙行和洋行帮佣,所以他此行,还需为徐再生采购重要的兵器加工设备及大量招徕工匠。
不过徐再生显然低估了商贾们的嗅觉,由于当长江口庞大的舰队群,引起了许多渔船及商船的关注。不几,就有商贾闻讯贩货而来,哪里需要去特意联系嘛。于是徐再生只得快马通知王重,命他此行重点放在采购设备及招徕工匠上。
另一方面,兵卒大部开始海上巡逻,财税司第一时间运作起来。没有这项重要收入的支持,徐再生如何维持这数万人的开支啊。经过青岛收税的经验,和众人几经讨论,徐再生对收税办法进行了初步的改革。
一,所有贩往日本朝鲜等地的商船,全部需要按照吨位,所载货物的不同,征收不同的关税。
二,所有海商需主动来吴淞江所四海总督财税司,如实报备。税银可事先预缴,也可事后补缴。补缴税银有限定期限,超过期限者,需额外缴纳滞纳金。如果欠税拒不缴付,可扣留其海船及物资,于新组建的律法司审理裁判。
三,如商船未申办关引被水师巡查到,首次由随船财税司人员补办关引,事后需去吴淞江所复备补缴税银。如仍旧不缴纳税银且继续海贸者,劝告无效后,于律法司审裁。严重者,可取消商贾一定时期内的海贸权利。
四,商贾如遇灾害,如火灾,风暴,海盗等情况,可报备财税司及巡检司。巡检司查实后,财税司可退还已缴纳或免去该缴纳的税银。
这几条是改革财税司的重点摘要,以图初步形成关税征收正规化。定于吴淞江所集中收取税银,也是为了避免税银经手太多,难免产生贿赂腐败的存在。虽然这个顽瘤永远不可能除,但早防范,终究还是需要的。
至于为何只征收日本朝鲜的商船,原因很简单。因为他的触手,完全伸不到南海,干嘛还自讨没趣。至于因此而组建的律法司和巡检司,也早就在徐再生的规划之中。推出时间只是早晚而已。
所有这些,徐再生大都如实地奏呈紫城。当然,这些举动背后的目的,徐再生是不会傻到不打自招的。可以想象,他的行为会因此而招来的反对声,是多么的巨大和强烈。但徐再生完全不在乎,也有把握崇祯不会诏令他即刻取消财税司。
一来朱由检从中可也得了不少税银,缓解他的难处。二来皇上周围的重要关节都得到打点,这可是方之算入京的秘密任务之一。一旦有了好处,那么很快就会形成一个盘错节的利益集团,想要打破,难度就无疑大上许多倍。三来周延儒下台后,善于察言观的温体仁坐上首辅之位。他虽然排斥徐再生,但绝对不会为了徐再生的这点小动作,强硬地站到崇祯的对立面,那样绝对不是他的为人之道。
很多人都曾探讨过明朝的海,但终明一朝,真正达到完全海的目的,可以说没有几年。到了崇祯年间,朝廷的控制力削弱,海贸的发展简直就是新月异,繁荣似锦,那是后世的人们不可想象的。以海盗起家的郑氏集团,正是靠海贸征税发家,成为当时东亚海上霸主。直到多年后郑成功举旗反清,其依靠的家底,大多还是这个时期积累下来的。
至于朝廷官面上为何仍旧维持早已不复存在的海?却正是因为南方商贾利益集团的阻扰。试想,一旦开,那么朝廷必然征收海税。那样的话,他们如何能再正大光明地走私呢?一切都是利益的博弈!
让你们去继续争吧,吵吧。我做我该做的,想做的,坚持着我的方向,让历史,可以一往如前,奔腾入海!
(一个坏消息一个好消息向大家汇报,先说坏消息,本书由于未达标准,不能上强推,太监可能无限增大。再说好消息,虽然如此,本人还是决定,只要上架了,就继续按照大纲努力写完他。结束~另外P。S。个心情,上述原因,本人不可能再斟字酌句地细细写了,后面或许会有些糙,请大家见谅,尽量保持更新~谢谢支持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