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小说网
首页 > 热门 > 负债的我在娱乐圈打工 > 第664章 整理笔记

第664章 整理笔记

目录

  东汉⻩疸病流行,华佗发现茵陈的奇效,花三年时间反复试验,用舂三月的茵陈蒿嫰叶救治了许多病人。民间流传歌谣:三月茵陈四月蒿,传于后世切记牢,三月茵陈能治病,五月六月当柴烧。

  可惜晚年被曹下狱致死,据说华佗临死前,拿出一卷医书给狱吏,说:此书可用来救活人。

  狱吏害怕不敢接受,华佗只好忍痛把书烧掉了。2,张仲景…伤寒病河南邓州人,东汉末医学家,后世称医圣。东汉末年因战不断,各地瘟疫大流行。

  尤其是洛,南,会稽(绍兴)最严重,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自汉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起,十年內有三分之二的人口死于传染病,其中伤寒病占70%,惨不忍睹。

  张仲景痛心不已,刻苦研读《素问》,《灵枢》,《八十一难》,《大论》,《胎胪药录》等古代医书,结合临经验,耗费10年编写出《伤寒杂病论》,送走伤寒瘟神。

  3,葛洪…狂⽝病江苏句容县人,东晋道教炼丹家,医药学家,世称小仙翁。葛洪着有《肘后备急方》,擅长研究急病,也就是急传染病。书中在世界上最早记载了肺结核,天花,恙虫病等,还创造试验用疯狗的脑髓,敷在被咬的病人伤口治疗狂⽝病,这个免疫疫苗比巴斯德早1000年。

  古人把传染病信看做天刑,认为无药可医,葛洪在1600年前,没有显微镜的情况下,推测出传染病是外界物质引起,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先见。

  4,孙思邈…⿇风病陕西铜川市人,唐代医药学家,道士,后人尊称药王,享年141岁,在传染病防治上,孙思邈非常注重预防为先的观点,強调个人卫生和运动健⾝,他写的《千金方》一书,留下许多防止瘟疫的方子。

  他是我国第一位⿇风病专家,治疗的⿇风病有600多例,在病因,病机,治疗上,为后世对抗⿇风病留下了珍贵资料,他首创的雄⻩治疗疟疾病,比英国人用砒霜制成的孚勒氏早1000多年。

  5,吴又可…瘟疫江苏吴县人,明末清初传染病学家,人称治瘟症千古第一人。1642年,大明崇祯十五年,五六月间,河北,山东,浙江等地大疫横行,十户九死。

  史料记载,一巷百余家,无一家仅免,一门数十口,无一仅存者。吴又可大胆跳出伤寒论,从另一个角度研究瘟疫,提出病毒通过口鼻传染说法。

  也就是现代医学中的空气传染和接触传染。非典时期,他的达原饮作为卫生部推荐中药方,在各大药店熬煮推广。治疗新冠病毒的连花清瘟胶囊,也源于他的理论支撑。吴又可创立的温疫学说,领先西方世界整整200年。

  (感‮趣兴‬的朋友,可以看电影《大明劫》亲⾝感受一下)所以说中医是值得尊敬和学习的,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东西,往往更管用,毕竟华夏大地五千年的历史,瘟疫一直都有。

  而作为巅峰中医的周昊文自然是继承了这些神医们的知识,在李文亮拿出防护服后。

  “谢谢您们,我不需要,你自己随意。”周昊文的话语让所有现场的人心中一震,谁也没有想到周昊文居然如此霸气,要知道那可是HNVG-9病毒,世界各国的医者都谈之⾊变。现场有人嗤笑不已。

  也有人十分佩服他这份勇气,别人避之不尽他却舍生取义。“小周,你还是穿上吧?这个隔离服具有超強的隔离效果。”张继先医生也是建议的说道。

  “不必了,如果我感染更好,如果没有感染,证明我有抗体,开门吧!”周昊文异常霸气的说道,李文亮看了看周昊文张了张口没有说出话,周昊文的意思很明显,如果自己感染了。

  那么就对症下药,据自己⾝体的变化来感受病情,如果没有感染,那么就证明自己有抗体,可以用自己细胞培养疫苗。这就是周昊文想出来的办法。

  ***其实像周昊文这样的做法,历史上并不是没有过,但是大多数医者都是自己患病,然后才学医自医,就说近点的。

  很多人都觉得中医难,仅一个博大精深就劝退不少人,认为只有名师带领,或是家传渊源,才可能学成。岳美中就是华夏中医史上的一个特例。

  他既没有家传,也没有师承,完全就是靠自学成才的一位中医名家。岳美中,原名岳钟秀,号锄云,于1900年出生于河北省滦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在他8岁那年,贫穷的⽗⺟为了不让孩子像自己一样蜗居山村,砸锅卖铁,同拼西凑送他去了私塾上学。

  读了8年私塾后,考⼊了滦县师范讲习所,17岁开始当小学教员,在教学期间,一面教书,一面跟随乡居举人石筱珊先生学习古文诗词,二十四史,拥有了深厚的文学基础。

  后来写文成瘾,乃至最后刻意才戒掉了文瘾。到了1925年夏天,因为备考清华国学研究院而太过拼命,积劳成疾,患上了肺结核,这在当时是个几乎难以治愈的疾病。

  由于咳⾎,⾝体越来越虚弱,不得已辞职回家养病,为了给他治病,家里人花光了积蓄,弟妹们常常因此忍饥挨饿,看到这个现象。

  他听人说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可能对他的病有帮助,于是他买来此书,自学中医,试着服药,没想到经过一年多的休养和试药,竟然自己治好了难治的肺结核。

  这让他认识到了中医的⾼明之处,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趣兴‬,决定钻研中医,自救救人。于是三年间购买了《汤头歌诀》,《药赋》,《⻩帝內经》和《伤寒论》等医书,边学边试药。

  因为没有家学传承,又没有老师带领,他只好靠自己摸索钻研,为了体察书中所述药,他就攒钱买药回来亲⾝试药体验,凡是能尝的药,岳美中都尝过来了,甚至有一次为了尝试石膏药,过量服用后,腹泻不止,拉得虚脫,好几天起不来。岳美中的学医之路,有过偏执,有过徘徊,当然也走过弯路。

  但是他一路坚持,慢慢地从读书时的疑惑,临证时的效用,到病家的反馈,让他对中医的治病理念有了更深⼊地理解,也更加坚定了他终⾝从事中医学,献⾝中医学术的决心。远一点的李时珍和神农。

  《本草纲目》被世界医学界誉为‮国中‬医药的宝书“东方医药巨典”这部书是李时珍倾注了自己半生的精力,翻遍了所有的药典,走遍了‮国全‬山山⽔⽔,冒着生命危险亲尝百草,历时三十年才完成的医药巨著。

  李时珍意识到要编写这部书,不仅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他开始采取“搜罗百氏”和“采访四方”的战略,深⼊群山‮壑沟‬,遍访名医宿儒,搜寻民间药方,收集‮物药‬标本。

  李时珍不但在治病的时候注意积累经验,走遍了产药材的名山,⽩天,他踏青山,攀峻岭,采集草药,制作标本,晚上,他对标本进行分类,整理笔记,几年里。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