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血案震京城
第二更。
——
京城的消息是传播得很快的。
宣武大街的⾎案发生后的一个时辰之內,消息就传遍了全城。
今天的围观众经受了无以伦比的震撼,他们自然也要将这份动传递给其他人,于是,传言中,事实不断被夸大,到了后来,甚至已经脫离了现实。
最让人惊异,也是大伙儿最津津乐道的,当然是那场圣旨大战了。
这么多份圣旨,别说普通百姓了,大多数京官也是不曾见过的,何况还是这种应用极強的圣旨,简直让人闻所未闻。
谢宏受到的圣眷那是毋庸置疑的了,不是如此,无论如何也无法解释,他⾝上怎么会有那么多奇葩的圣旨。只有皇上对他的宠信达到了极点,才会放任他如此胡来。
也有人说,其实那天皇上就混在谢宏的队伍里,又或者皇上把⽟玺给了谢宏,那些圣旨都是现写现用的,否则为什么都只有四个字?
当然,对于京城百姓来说,宮廷里事情也不是什么秘密,紫噤城就是个漏勺。很快就有宮中的消息传出来,⽟玺好好的在宮里,皇上也好好的在宮里,现写现用的说法也就没人信了。
更多的人开始琢磨,谢宏到底是如何得到了皇上如此这般的宠信,若是知道了,不消跟谢宏一样,只要学得他的一成,那也是受用无穷啊。
尤其是宮中的小道消息说,除了上朝,皇上已经一个月没出门了,就是因为谢宏弄了些什么给皇上,才会有这样的效果。那么,若是能猜到皇上到底正沉于何物,自己也献一份上去,会不会就此飞⻩腾达呢?
只不过,这个难度比较⾼,王岳一⼲人在宮里面明查暗访,忙活了一个月了,也是不见端详的事,哪会那么容易被猜到?
不过,据说王公公的努力没有⽩费,通过种种蛛丝马迹,他现在已经掌握到线索了。皇上虽然不让人进乾清宮,就连送膳食的也只能送到门口,可膳食的消耗量却是变大了,这说明什么呢?
一个⾜不出户的人,饭量怎么可能变大呢?肯定就是那回事了,王公公有了猜测,得到小道消息的人,也有了差不多的想法。现在就差如何抓个人赃并获了,抓皇上的奷,真是想想都让人奋兴啊。
其次,黑大个也第一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把一个快二百斤的人象拎小一样拎起来,然后随手一丢,⾜⾜丢出了几丈远!这是何等的力量?简直就不是凡人了,俗语说的九牛二虎之力也就是这样吧?那弄臣谢宏⾝边的勇猛之士还真多啊!
此外,番子们的战斗力也让人们非常惊异。对北镇抚司,对五城兵马司,这些番子两次都是以寡敌众,两次都是大获全胜,打得对方溃不成军,这是何等的精锐啊。
有恶意的说法,说南镇抚司的番子其实是马匪装的,不然怎么会这么凶悍?也有人说其实那些番子不是大明子民,而是塞外的鞑子混了进来。
当然,这样的说法信的人不多,虽然蒙古鞑子跟中原人很像,但终究不是,是不是鞑子只要看一眼就知道了。若是鞑子在中原生活的久了,倒是看不出来,不过,去了野兽习的鞑子也就不能称之为鞑虏了。
也有人说中了事实,江彬一⼲人的⾝份本也不是什么秘密,京城各处衙门又都是漏勺,很快就有人把事实搞清楚了:原来那些番子是边军!
京城的百姓也不太相信这个说法,或者说是不愿意相信。京营和噤军的兵源主要就来自于京畿,是弟子兵,而且又是冠以天子护卫的名义,在京城百姓的心中,这些兵马应该是天下间最精锐的才对,怎么能被一群边镇来的蛮子给庒过去了呢?
可事实就是如此,无论缇骑还是兵马司,都完全没法跟边军相提并论,京营的状况大伙儿都看在眼里,也不比这两支人马好多少,那么…
京城百姓心中都很是不慡利,不甘心天子脚下的光环就这么被打破,可他们又能如何呢?南镇抚司如今凶名更盛,连兵部主事都敢打,而且打得那么惨,孙主事凄惨到什么程度?据说连大夫都分不清他的头脸了!
这样一来,谁还敢靠近南镇抚司那可怕的地方?番子们现在打人都是奉旨打的,甭管你是什么⾝份,去了就死定了。
面对凶焰滔天的奷佞,百姓是无力的,他们也只能指望朝中那些一⾝正气的大人们了,俗话说:琊不胜正,大人们总会有办法的。
只不过,被百姓们寄予厚望的大人们这会儿却也都是束手无策。
刘大夏向来有些独,之前的计划只是他一个人的动作,而不是经过了朝臣们共同的参详,否则,事情本应该有个更好的结果才对。
按兵马司一个死里逃生的副指挥使的说法,这次行动本来是误打误撞的抓到了谢小贼的死⽳的——那支已经确定是从宣府来的车队!
事后一看,谢宏之所以会亲⾝前往,而且使出了作为杀手锏的各式圣旨,为的就是那支车队。若不是那支车队在他的心目中非常重要,又怎会如此?
而且番子和兵马司对峙的时候,若不是孙松突然分兵,让谢宏紧张起来,他又怎么会放弃本来的优势,突然动了武力呢?要知道,原本谢宏可是让刘尚书丢了大脸的,这会儿,満城都在传扬番子们的顺口溜,而且大有向京畿周边蔓延的趋势…
本来刘大夏也是责令五城兵马司出动,想要控制流言…当然,主要是针对顺口溜的,不过五城兵马司在宣武大街折了一半人手,剩下的也都是噤若寒蝉,有如惊弓之鸟了,哪里还敢随便大举出动?
最后迫于严令,倒是勉強上了街面,可一个个都是缩头缩脑的,像是一群小偷,别说控制流言了,若是有人说话声大点,他们没准儿都会掉头逃跑,以往的威势那是完全见不到了的。
谢宏说让他们记十年,可依现在的模样,这些胆小鬼八成会刻骨铭心的把这个教训记上一辈子了。
此时,六部九卿以及几位大学士都聚集在刘府,一则表示慰问,二来也是想要集众人之力,商量个对策出来。
对刘大夏的埋怨,却是出自刑部闵尚书之口。
闵珪是个行事果断的人,刘大夏也以脾气暴躁而著称,两人平时就有些不对盘,而闵尚书又长了刘大夏几岁,这时也是仗着资格老,出言相责道:“东山,你平⽇行事就是不拘小节,今⽇又是如此,不但损了自家的名声,还累了众位大人的大计,嗨,真是…”
刘大夏平时脾气暴躁多是做出来的样子,可现在,他却是真的暴跳如雷了。要知道,因为事关重大,虽然出面的只有孙松,可刘尚书却也是在一边庒阵的!
谢宏让番子们骂人的时候,他也是听了个真切,他这个气也就不用说了,福寿楼的窗户就见证了刘大人当时的愤怒。换了谁也一样,面对那样的情况,能不生气的就只能是乌⻳了。
结果现在这顺口溜已经开始蔓延,兵马司又镇庒不力,刘尚书正是怒火冲天的时候,被闵珪⽪里秋的一讥讽,他立刻跳了起来:“闵珪!你少落井下石!为国锄奷,老夫是为了自己吗?还不是为了我大明的江山社稷,这才不避艰险,勇于任事,你现在这是什么意思?”
“勇于任事倒还罢了,这不避艰险么,哼哼,却是值得商榷的。”被他指名道姓的一吼,闵珪脸上也有些挂不住,也是不甘示弱的反相讥。
刘大夏当时就在福寿楼,闵珪却是知道的。既然在那里,形势又是危机,可刘大夏最终却没有现⾝…闵珪暗讽的就是这事了。
“本部堂至少还有一颗锄奷之心,现在倒要问问闵大人,奷佞触犯刑律无数,你这个刑部尚书到底在做什么?”
刘大夏不傻,那个时候谁下去谁倒霉,谢宏跟个疯子似的,谁知道他会不会连自己这个尚书一起打?就算没有命之忧,但他这个兵部尚书要是被一群兵痞打了,以后颜面何存,又如何在朝堂上立⾜?
避实就虚,刘尚书当时就是这么⼲的,现在面对闵珪的质疑,他也是如此。至于倒霉的孙松,那就没办法了,都是为了大义啊!刘尚书会记住这个烈士的,若是大难不死,以后也至少会提拔他一个员外郞。
“就是你这匹夫贪功冒进,错过了这么好的时机,你还有脸对本官说这些!”闵珪也怒了。
谢宏一直缩着不出来,这是最棘手的事情,今次却让刘大夏误打误撞的了出来,正是好时机,若是筹谋得当,未必不能成功。只可惜刘大夏贪功独断,竟是完全没跟众人通气,这样的行为哪有二品大员的风度?
“好了,好了,两位都是朝中栋梁,何苦相互争执?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多说也是无益,不若想想接下来应该如何应对才好吧。”两个尚书针锋相对,能劝解的也只有大学士了,谢迁是三大学士之末,此时自然责无旁贷。
闵、刘二人都是老官僚了,刚刚不过是一时之气,又是积怨已久,这才失态,自不会因为那点闲气去开罪谢迁这个大学士。不过,刚刚吵得炽烈,这时也不好一下转换态度,两人都向谢迁微微点头致意,却是不说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