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小说网
首页 > 官场 > 乌纱 > 段二四 官厅

段二四 官厅

目录

  八月桂花香,每当张问劳累了一天、夜晚回家的时候,在轿子上常常会闻到不知哪家院子里飘来的花香,就让他有一种特别的感受。

  在八月底的桂花花香飘散中,南方的两支兵马已经到达了京师。从调兵到‮队部‬抵达京师,已经花去了两个多月,但这个度是正常的,像辽东的第一次大决战、朝廷调兵准备所花费的时间也是好几个月。

  信王朱由检已经在月前就前往河南的封地了,在张问的主张下,没有人去为难信王。这几个月以来,各地还算正常,并没有哪里出现藩王叛…心有不服的人、大有人在,但是这时候‮央中‬
‮权政‬还算得上名正言顺,藩王造反的成功几率十分低。就如正德时候、宁王造反这样例子,就算‮央中‬出现了一些不合礼制的东西,但总是有一些实权大臣会维护本朝的权威,去对付意图暴力夺权的藩王;因为一朝天子一朝臣,既得权位的人是不愿意看见轻易改换年号的。

  或许,这些暗流只是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机会而已。

  张问心里自然清楚朝野暗流涌动,所以他才调温州、福建两个大营几万兵马⼊驻京师,以早作准备。他并不只是调兵就了事、他想做的是组建一支能征善战的精兵——用处是在他推行进政策、人心浮动时,以精锐武力拱卫‮权政‬的‮全安‬。

  具体的步骤他早在两个月前就设计好了,最近仍然在准备组建军队的后续安排。没有远虑必有近忧,张问做到现在的官职,什么事儿都是提前很久就在准备,所以每当他开始着手的时候,实际上他可能在几个月前就在谋划了。

  南方军一到京师,张问就按照既定谋划开始了动作,他先是上了一个折子:上表提出改⾰京营的奏章,由三大营改为东西官厅。

  这份折子乍一看并不起眼,因为京师守备军在有明一代几经改变,有时是三大营、有时是团练、有时是官厅,按照当时的实际情况、常常反复改变,并不稀奇。嘉靖后京营由官厅恢复三大营的制度,现在由三大营又恢复官厅,有祖制可循,并不是什么惊世骇俗的举动。

  以这样的一份折子开局,张问已经尽量做得不着痕迹了,就像下棋的时候、一开始那粒仿佛毫不经意的子,但是正是这种不经意、实际上蔵着深思虑的很深的布局…不起眼的一手开局,实际上已经拉开了序幕。

  …况且所谓请奏折子,不过是个过场,现在宮廷內外的张问、太后、王体乾都是一个鼻孔出气,这几个月宮里还从来没有驳回过內阁的折子,票拟等于是圣旨。

  张问的奏章先到了乾清宮皇帝(太后)那里。

  经过內阁票拟过的奏章是有流程的,最先到达的是通政司,然后直接递送皇帝(宮里),皇帝大致看了(经常是完全不看),然后才送到司礼监处理,该批红的批红、不该批红让內阁重新票拟或者找皇帝商量。

  所以张问的奏章先是到了太后张嫣的手里(皇帝才几个月大,还在吃看什么奏章呢),张嫣垂帘听政,但是她本就不管朝事,平时的奏章连一个字都不看,所以奏章在宮里转悠了一圈,就到了司礼监王体乾的手里。(就是瞎转一圈,过程还得经历,这是祖制,也就是制度。)

  王体乾最近心态很稳,因为他已经找到了新的靠山、地位也相当牢固了,他每天都从容不迫地⼲着自己应该⼲的事儿。

  他在司礼监衙门里,专门‮坐静‬品了一会茶,体会了那种宁静致远的心境之后,就开始看宮里传过来的內阁奏章票拟。基本上对于经过內阁的奏章,王体乾都是直接批红…事儿不是明摆着的吗,他们司礼监原本是帮助皇帝制衡外廷权力的,现在內廷的太后完全站在內阁大臣张问那边,他王体乾不省心些、没事找事⼲嘛呢?

  不过王体乾毕竟⼲了那么多年的司礼监太监,政务上相当精通,他虽然不会对內阁指手画脚,但是奏章他还是会认真去看的,这样他才能实时把准朝廷的脉。

  书案上放着一个紫砂壶,有一个小太监躬⾝垂手立在一旁,专门侍候王体乾、为他倒茶。

  这是一种很小的茶杯,没有杯盖,倒一杯喝一杯。王体乾翻开一本奏章,就端起一小杯茶,一边闻着茶香一边浏览內容,看完之后他便轻轻抿一口,然后把手里的奏章放到一边、等待一会批红。

  看每本奏章花费的时间基本上相同,是相当地有节奏感,也体现了王体乾这种从容不迫的心境。旁边的小太监数着奏章数目,然后就明⽩什么时候应该倒茶了。正当王体乾再次拿起一本奏章、小太监提起紫砂壶准备倒茶的时候,王体乾却突然⽑手⽑脚地把手里的茶杯随手搁到了书案上,再不去端茶杯。

  他手里的这份折子就是张问写的那份上书复三大营为官厅的折子。王体乾的政治嗅觉比较敏感、肚子里墨⽔也多,他细读了一遍,很快就明⽩张问这步棋并不简单。

  王体乾并没有把张问的折子放到旁边那堆准备直接批红的折子里头,而是就近放在面前,坐着一动不动地想了许久。张问要⼲什么?他一连几次提出的新政就是准备怎么⼲?这是一个序幕?

  王体乾想了许久,但是这样的事儿恐怕只有张问自己肚子里清楚。由于信息不⾜,王体乾无法看得太深…就如下棋,你知道别人要开始布局了,但是棋盘上只有一子,如何去猜测对方的布局呢?当然可以凭经验,可张问⼲事儿从来都不拘泥于常规,王体乾和张问往这么久、这点还是明⽩的。所以王体乾无法凭经验去猜测张问要⼲什么。

  他只能有所察觉,因为南方两大营近五万兵马刚刚⼊调京师;现在张问马上就在京营上面有所动作…这样的信息综合起来,王体乾不有所察觉就奇怪了。虽然张问这么一个动作很是温和、一切都按照规矩来,但是王体乾隐隐觉得后续可能就没那么温和了,温⽔煮青蛙而已。

  “你,去把乾清宮执事牌子李芳叫过来。”王体乾抬起头来,对旁边的小太监说道。

  “是,老祖宗,奴婢这就赶着过去。”小太监急忙应道。太监和太监的区别也很大,这样的小太监就完全弄不懂大局,和王体乾不是一个火候等级。

  王体乾皱着眉头,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左右踱了几步。王体乾心里也不是很有谱,对于张问的举动,他有没有必要掺和呢?

  就在王体乾犹豫的时候,乾清宮执事李芳已经小跑着到司礼监衙门来了。

  李芳⾝体胖,双下巴,他要是低着头挤住了脖子上的⾁,双下巴还能变成“三下巴”他就是在太后面前说“奴婢心里只想着太后一个人”闹出笑话那个太监,因为是乾清宮的,所以经常能见着太后。不过王体乾还是有些手段,內宮的这些太监都还认他这个“老祖宗”的。

  李芳跑到王体乾的面前,躬⾝作揖道:“小的刚从乾清宮那边出来呢,就见着老祖宗这边来了人,小的就赶紧过来了。”

  王体乾嗯了一声,又踱了几步,然后指着桌子上的折子说道:“你先看看这份折子。”

  “是。”李芳依言弯着捧起那东西,轻轻地翻看,一看落款,手立刻一抖、就像抓住了一烧红的铁钳一样的反应“哟!这可是张阁老的折子…”

  李芳的弯得更低了,就像捧着一本什么神书似的,以非常恭敬的神态去看上面的文字。他看完之后,眼巴巴地看着王体乾说道:“老祖宗,这是…”

  王体乾左右看了看,用很小的声音说道:“咱们都是太监,得时刻记住自己是⼲什么的!张阁老虽然也是太后的人,但是有些时候、咱们也得分清楚:咱们是为宮里办事…你明⽩吗?”

  李芳可怜兮兮地摇了‮头摇‬,又点点头,神情疑惑地问道:“老祖宗的意思是,这份折子对太后不利?”

  “老夫什么时候说过,啊?”王体乾没好气地瞪着李芳道“你怎么就不开窍呢?!”

  李芳哭丧着脸道:“小的笨,老祖宗把话儿说明⽩些,小的才能明⽩呢。”

  王体乾张了张嘴,还真不知道怎么对李芳解释,有些事儿,它就是无法明说…照王体乾的意思,甩手让张问这么⼲下去,內宮的权力可能会越来越弱、对外廷张问的制约也会越来越小。內廷的权力归结底是皇家的权力,王体乾作为皇权的一个代言,有责任提醒太后;如果太后也认同张问继续壮大,王体乾也没必要去搅和、更没必要忤逆太后的立场,因为他现在的权力来源于太后,脫离了这个源头关系和体制,他什么也不是。

  总之,王体乾犹豫了之后,认为提醒一下太后是有必要的,也尽到了自己司礼监掌印的职责。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