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鏖战
号角连天烽烟起,金戈铁马踏冰河。兄弟们,再给一把力,把帝国苍穹顶上新书榜吧!
*******
在北风的作用下,一度弥漫整个场战的⽩⾊烟雾掺杂着灰黑⾊的硝烟渐渐汇集到了德军阵地右侧,致使这一边的视线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得愈发糟糕,德军的两辆虎式坦克以及协同作战的三辆四号坦克也隐⼊了这雾之中。从林恩的位置上看去,威力強劲的坦克炮的每一次击都会在烟雾中带来两次闪光,而不同型号的火炮发出的声势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因此声光成了炮手们远距离辨别对方位置的仅有途径。
嘣!
烈猛的炸爆瞬间火光冲天,热浪驱散了周围数米內的烟雾,辨认出殉爆者的轮廓时,林恩心中一颤:那是一辆长⾝管的四号坦克,也是他亲眼所见第一辆被摧毁的德军坦克。炮弹似乎是从炮塔侧面穿贯而⼊,方方正正的炮塔与车⾝犹在,却俨然染上了焦炭的颜⾊,带有炮口制退器的炮管依然⽔平地指向前方,与车⾝轴线存在一个不超过30度的夹角。
咚!这是虎式坦克发出的怒吼,林恩的小命就是在这样的炮声中捡回来的,因而记得格外清楚。中弹的苏军坦克随即也发生了烈猛的炸爆,瞬间涌起的一团烈焰以极⾼的热量卷动气流,在坦克周围形成了一个小小的“台风眼”虽然硝烟并不是完全驱散,但隐约之间仍可以看到它的轮廓。
林恩多么希望被⼲掉的是一辆“牛角仙”这样接下来的战斗就会相应减少一点难度。然而,它终究只是一辆T-34,成本低廉、能全面,相比于德国的“虎”和“豹”它就像是森林中的灰狼,移动迅速、尖牙利齿,总是群起而攻,以团体战斗力和甘于“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的精神赢得胜利。
咚!这还是虎式坦克的怒吼,相隔仅仅数秒的炮声,让林恩确信己方的两辆虎式都还在战斗。行动笨拙、故障率⾼、油耗极大、造价⾼昂,纵然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没人可以否认它无可比拟的战略意义。它是德国陆军的骄傲之所在,是士兵们在场战上的精神支柱,是令敌人畏惧的重甲骑士。它的存在,曾让盟军指挥官们忧心忡忡、禅精竭虑;它的存在,曾让德**民欣鼓舞、信心倍增。即便是在战争末期,它们依然在各条战线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这里,它们是整条德军防线的坚強支柱,这既体现在精神方面,也在战术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相隔不⾜五百米,88毫米炮发的穿甲弹是名副其实的“转瞬即至”震耳的炸爆同时消减了周围的雾,这一次在视线中变清晰的仍是T-34,在这个场战上即便只扮演者“打手”角⾊,它们所装备的长⾝管炮依然是不可忽视的武器,若是让它们成功地绕到侧后,任何一种型号的德军坦克也可能遭到致命一击,虎王也不例外!
嘣!
雄浑而响亮的炮声从烟雾最浓处传出,几乎是一脚踩地时⾜尖与⾜跟的时间差,炸爆的烈焰出现在了靠右一侧,烟雾薄去,林恩看到了他最不希望看到的⾝影:横截面近似圆形的炮塔是虎式坦克区别于三号、四号坦克的最显著区别,大硕的炮塔恰如其分地安置在车⾝正中位置,耝长的炮管并不会给人以IS-2那样头重脚轻的视觉感受。遭到敌方炮火的侵蚀,它炮塔左侧饼⼲似的条纹状防磁装甲出现了明显的崩缺。看不到穿甲弹穿贯装甲留下的弹孔,看不到內部炸爆产生的火焰,就连驾驶员和车长的舱盖也没有打开,林恩虽抱有一线期许,但他心里也很清楚,苏军重型坦克那近乎态变的122毫米坦克炮可非等闲,想要在如此近距离的直下幸免于难,这只“虎”非得有爆棚的运气才行。
林恩眯起眼睛聚拢视线,然而过了⾜有半分钟的时间,不论苏军炮弹在近处炸爆还是打在装甲上发生弹跳,这辆挨炮的虎式坦克依然纹丝不动,任由袅袅残烟绕着它的躯体,直到灰⽩杂的烟雾缓慢地将它重新“呑噬”这场面,让林恩想起了电影中死去者缓缓沉⼊⽔中的场面,一言难尽的酸楚在心底徘徊…
仍仍的炮声依旧在耳边响着,大炮如人,不同型号、不同距离发出不同的声势,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弥漫在场战上的烟雾渐渐变薄、变稀,双方的战车看上去就像是大海中各式各样的礁石,⽩的、灰的、黑的,单从远去望去难以辨别它们的实际状态,只有当它们移动或者开火的时候,人们才能够确定它们还在战斗。
未曾中弹的那辆虎式坦克是这些“礁石”中最大的一个,缓慢向东移动了一小段距离,它突然停下来,大硕的炮塔并没有明显的转动,炮口便在“咚”的一声轰响中迸出刺眼的火光,就在它炮口所指的方向上,相隔不到200米就是另一个大“礁石”而当它被穿甲弹击爆时,林恩清楚地辨认出了它那“独角仙”的外形。
猛虎也能⼲翻犀牛,很显然,相生相克的定律在这两者之间并不绝对。
为了躲避对手的攻击,也为了抢得先机,双方的坦克和突击炮都在不断地变向机动、调整战位。不知不觉,双方战车的距离越来越近,待到能够看清对方的面容时,相隔最近的已不⾜百米。即便炮管上不能揷刺刀,这依然成了一场装甲战车之间的“⽩刃战”在区区数十米的距离上,不论哪一方开炮并打中对方,本无所谓中弹位置,都将是相当致命的一击。
“诺特尔…怀茨!”(德语:注意,有敌情!)
“屠夫”庒低嗓子的声音将林恩的视线从惊心动魄的装甲大战中拉回到近处,也就这么几分钟功夫,铩羽而归的苏军包抄队部又卷土重来,士兵们依然戴着1940式钢盔、穿着土褐⾊制服,手中的武器似乎也没有什么变化,只是人数明显增多了一些,大有改偷袭为強攻的架势。检查了步,林恩又从口袋里多摸出两排弹子,准备好好发挥一下自己的击天赋。然而这一次苏军步兵还在半途,低沉的“嘣嘣”声就树林深处传来,随即有人大喊“沃希-特克特”在前线战壕中呆了将近三天,林恩知道这大致是“隐蔽、躲避”的意思。
果不其然,伴随着短促的“咻”声,几发迫击炮弹飞落在林恩他们所在的山丘周围,炸爆的声势和冲击远不如重磅炮弹,比坦克发的⾼爆弹也差了一截,但它们的杀伤力可不含糊。大大小小的弹片在⾼速旋转中四向飞,打落了不少新鲜的枝条——弹片若是直接⼊人体,那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哒…哒哒哒…
在迫击炮发威的同时,久违的苏军重机也在林间嘶吼起来。它不同于德军的MG34/42通用机,击时有种格外清晰的爆发音,这既是源于机的实际速稍慢,也与套的构造有着很大的关系。本不用抬头,林恩也猜得出那是装着护盾和小轮子的SG43“古尔约诺夫”重机,在二战后期大量装备苏军队部,也是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步兵的重要火力支撑。与美军的M1919相比,SG43在威力和程上并没有优势,但小小的钢轮赋予了它良好的步兵机动能力,而钢制护盾在场战上也能够较为有效地保护机手。
敌人的火力暂时占据着庒倒的优势,林恩低头蜷缩于散兵坑中,怀中紧紧抱着自己的⽑瑟步,唯恐敌人的弹子和弹片会弄坏了自己的得力工具。作为一款经典的手动步,⽑瑟98k到了二战中后期已经明显落伍,在东线遭到“**沙”中近距离上的強势庒制,在西线面对盟军的M1加兰德更是全面落于下风。不过,落伍并不等于“无用”除了手动步固有的速限制,⽑瑟98K在击精度、有效程以及可靠度等方面都是非常出⾊的。即便到了战争后期,装备这种手动步的德军士兵依然给盟军造成了大巨的杀伤,并在一些战斗行动中遏制甚至打垮了普遍装备半自动步和冲锋的对手。
武器和人,同样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