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小说网
首页 > 官场 > 悍明 > 第一百一十三章 屯田

第一百一十三章 屯田

目录

  常年的战,使得中原地区元气大伤,老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地,易子而食,这绝不是臆测。正是因为没有了活路,老百姓才会为了一口粮食,就跟着李自成造反,像是韭菜一般,割了一茬还有一茬,无穷无尽。

  显然如何解决饥民,就成了顾振华最要紧的任务,不然他也像崇祯一样,陷⼊死亡的泥淖之中,菗不出⾝!

  “困难有两个,第一就是粮食的问题,目前从许定国手中缴获的粮食只够十天使用,而且闻讯而来的饥民越来越多,必须有充⾜的粮食供应。”

  “没有问题,十天时间⾜够了!”顾振华笑着说道:“许定国出卖给満清的粮食已经开始运回了,另外还有一批粮食正在筹备,两个月之內,就能有五十万担到位。除了供应军队需要之外,还能拿出三十万担救济百姓。”

  “有三十万担粮食,我这心里就有谱了。”徐方笑着说道:“以工代赈,虽然不错,可是小小的归德,工程有限,而且也不能光⼲活,不想着吃饭。说到底最重要的还是粮食,所有饥民当中,两成用来⼲工程,八成用来屯田,这个比例差不多合适。手里有粮,心中不慌啊!”

  徐方笑着说道:“眼下已经错过了稻子的播种期,种⽔稻来不及了,我准备种番薯和土⾖,成快,虽然不好吃,但至少顶饿。只要撑到明年开舂,等到新粮种下去。一切就有转机了!”

  番薯!地瓜!

  顾振华原本还想充当神,指点一下徐方呢,没想到这位竟然先想到了。顾振华也有点小郁闷。

  “徐先生,听说番薯不择土地,产量不俗,是渡过饥荒年景的宝贝,你准不准备多种一些?”

  徐方摇了‮头摇‬:“国公爷,番薯和地瓜在大明早有种植,万历二十二年的时候。福建巡抚金学增就曾大力推广,帮着福建百姓渡过了灾年,因此这番薯又被成为金薯。其后各地都有种植。不过番薯需要种在地势较⾼的坡地上面,在平地上产量反而不⾼。而且即便以最⾼产量计算,还不到麦子的三分之一。”

  顾振华一听这话,顿时就皱起了眉头。地瓜土⾖不是公认的⾼产作物吗。康乾盛世不就是红薯盛世么,怎么在明末,产量反而这么低了呢?

  “徐先生,按理说这平地土更肥沃,怎么产量反而上不去了呢?”

  徐方苦笑了一声:“道理如此,不过在京的时候,我听传教士说过,这番薯的原产地就是山地⾼原。想必到了平地,反而不适应了。福建多山地。这也是金学增引种成功的原因。作物和人也一样,都有一个⽔土不服,我想要是培育一段时间,或许能成,只是天下烦扰,朝廷早就没有这个心思了。”

  看来没有什么灵丹妙药啊!顾振华心里也暗暗感叹。要是番薯真的像后世的产量,大明朝拼了命也会种的。农作物引种的确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放在农业社会,更是需要几十年,上百年的摸索实验。

  明末引⼊的作物,结果到了康乾结出了果子,⽩⽩让鞑子捡了名声!

  当然对此顾振华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说道:“既然如此,什么合适,就种什么吧。当然改进良种的工作也要做,徐先生,我看就聘请几位农学家过来,再加上经验丰富的老农,一起努力,争取找到番薯⾼产的方法。”

  “说到农学家,我还真有一位朋友,他叫沈君山,是一位偏才,他向大学士徐光启请教过杂学,还跟着徐先生的弟子孙元化学过西人的历法算学。他最有名的一句话就是道德文章,敌不过柴米油盐。就因为这句话,引来了不少非议,早早的被赶出了京城,他的家就在河南南府的叶县,离归德不远。”

  顾振华顿时来了‮趣兴‬,笑道:“我不管别的,谁能帮我种出更多的粮食,造出更好的武器,谁就是大才。徐先生,你马上修书,请这位沈君山先生过来,另外这样的杂学人才,有多少要多少!”

  徐方笑着点头:“国公爷,我有把握把沈君山请过来,只是眼前还有一个大⿇烦没解决,不然什么都⼲不了啊。”

  “哦,说说看。”

  “就是土地的问题。”徐方说道:“归德府良田众多,可是全都集中在大户手里。中原历来就是兼并严重的地方,尤其是万历以来,灾害不断,每一场大灾,都有无数老百姓破产,不得不将土地卖给大户,变成佃农。到了崇祯年间,甚至中小地主全都破产,只有最強悍,最凶厉的,最有权势的,才能守住土地。”

  徐方说的一点都不错,顾振华早就深有感触,任何危机,都是普通老百姓受影响最大,也最先破产。就像他这种玩地产的,关系密如蛛网,一般的危机本伤不到,相反还能借助危机,大发横财!

  当然地位转换之后,顾振华就更加深刻的清楚这些豪強大户对‮家国‬的损害。他们欺凌剥夺老百姓,同时又千方百计的躲避税收,躲避责任。利益占尽,却把罪过都归咎到了朝廷的⾝上。

  所谓官民反,其实这些大户的迫,一点不比官府少,而且来的更狠!

  “徐先生,本爵是不会像朝廷一样,替这些大户背恶名,相反我还要清理他们,把土地都拿过来,他们敢反抗,本爵不介意让他们试试我的刀!”

  “国公爷,什么人你都敢砍么?”

  “当然!”

  徐方顿时大笑道:“藩王如何?老朱家的子孙如何?”

  “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顾振华一字一顿,但是每一个字却有千斤之重。

  听到了顾振华的话,徐方终于是长出了一口气,笑着说道:“有了国公爷撑,我可就什么都不怕了。归德的土地有六成在许定国手里,这些土地都落到了我们手中,另外还有三成土地是在几大藩王手里。包括监国福王,潞王,唐王等人,他们人虽然跑了,可是庄田还在。贸然把这些土地分给老百姓,他们多半会跳出来。”

  顾振华冷笑了一声:“老朱家的江山,就是被他们这帮贪得无厌的肥猫拖垮的,况且他们自己抛弃了封地,要是还有脸讨要,本爵自会和他们理论。”

  “国公爷,这肥猫一词用的实在是太妙了。大明的诸多藩王,早就是‮家国‬的包袱,只是以往无人敢碰,如今也到了必须改一改的时候了!”

  顾振华和徐方商量妥当之后,立刻又完善了新法令,将以工代赈和屯田救民结合起来。所有流民,都可以向安**报名,要是选择做工,前半年时间,光吃饭,不给工钱。半年之后,每个月三钱银子,⽇后不断增加。

  选择种田的,可以参加到安**的庄园之中,每一百个家庭为一组,原则是每人分三十亩土地。这三十亩土地的产出,头三年上缴七成,七年之內上缴五成,随后降到三成。耕种十年之后,这块地就归自己所有。

  所谓屯田,说⽩了就是把农民由原来的自耕农,变成了半农奴。不过只要⼲十年,就能摆脫这个⾝份而已。这也是给了老百姓希望,十年之后,这块土地就是你的,因此你必须好好照料,悉心经营。

  头三年开出七成的税率,相比明朝三十税一的比例,简直就是⾼到了珠穆朗玛峰!不过别着急,安**的税率是实打实的,也就是齐之后,其他杂税一概全免。

  而且对于普通佃农来说,他们的负担可不是表面税率的三十税一。各地田租不同,就河南来讲,佃农要把一半以上的所得给地主,还有承担各种盘剥和徭役,其实苦不堪言。

  ⼲净利落的税率,可能⾼一点,但是让人放心,况且还能逐步降低,因此大家都格外的踊跃。说到底顾振华就是把安**变成了最大的地主,将地主呑没的利益拿到了自己手上而已,在适当的多给老百姓一些汤喝。

  就是这点汤,已经让所有饥民‮狂疯‬了,排队参加屯田的队伍,像一条长蛇一般,曲曲折折,一眼都望不到尽头。

  顾振华和徐方原计划是八二分,八成种田就行,还要两成做工,结果现在一看,九成五以上的百姓都要种田,热情几乎要沸腾了!

  看得顾振华直挠头,种田虽好,但是太热情了也不成啊,还要人生产军火,开垦矿山,锅碗瓢盆,座椅板凳总有有人生产啊。

  顾振华和徐方紧急磋商之后,立刻又公布了几项补充政策,第一就是废除匠籍,做工,务农,参军,全都是平等的,没有⾼低贵之分,一律享受平等待遇。

  鉴于务农人数过多,屯田田庄的百姓每年农闲时,要参加两个月的义务劳动,青壮接受一个月军训,每十户必须出一名‮兵民‬。

  政策的杠杆调整,但是也挡不住饥民的热情,参加屯田田庄的人还是占了九成以上。不过好在各地涌来的人⾜够多,顾振华也不担心军队和工人数量不够,索就由着老百姓选择了。

  “国公爷,这两天涌到归德的饥民就超过了三万人,咱们粮食吃紧,恐怖只能坚持五天了。”徐方忧心忡忡的报告。

  “放心吧,粮食已经在路上了,马上就能运到。”

  就在顾振华说话之间,一个庞大的船队正在逆流而上,直奔归德而来。(未完待续。。)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