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小说网
首页 > 官场 > 吕布是我 > 第五章 备战阅兵

第五章 备战阅兵

目录

  早舂的风,吹在脸上,分外的清凉。

  面前山⾕中是已经在此训练了半个月的三万飞骑军。

  我向⾼顺挥挥手,示意他可以开始了。

  ⾼顺走到平台边上,那里有一个早已准备好的大鼓。

  有节奏鼓声响起,⾕中的骑兵从两边开始缓缓的移动。

  这是一次检验飞骑军战斗力的阅兵,只有我和⾼顺,张辽两个临时的正副统帅出席,吕布军中的其他将领还被我关在会议室里,没⽇没夜的抄写《孙子兵法》,我给他们的任务不多,就只抄写一万遍。

  眼前的骑兵从开始的缓慢,到逐渐‮速加‬,到最后马蹄狂奔,不断的变幻着各种战阵。穿揷移动,分散合纵,时而横移,时而前冲,看的我是眼花缭

  我不动声⾊,静立无言,看似全神贯注的投⼊其中。

  事实上,刚开始简单的阵形我还大概能猜出来,到后来的双阵合一,三阵连贯,四阵穿梭,五阵紧锁,六阵…要命啊,这不耍我玩呢,我能看懂什么呀。

  ‮场战‬上的事情,对我这个小‮生学‬来说,需要学习的东西有很多很多,这种大学毕业时的汇报演出,我还看不懂。

  很快,鼓声止歇,⾼顺敲响了旁边的铜锣。

  看似繁的‮队部‬简简单单就回复了开始时的整齐。

  对于吕布这种行家里手来说,‮队部‬的好坏通过短短的几次变阵就能了解透彻,所以这次演练的时间也不长,而我却以为这只算是热⾝。

  看我没表示,⾼顺走过来,小心的问道:主公,你看行吗?

  “啊!这个…”我看看旁边的张辽,招手让他过来。

  “文远说说吧,你是我军年轻一代的领军人,你的看法能代表很多人,也是我们最需要的。”

  张辽啊,辛苦了,关键时候还得靠你啊。

  “主公厚爱,文远的想法不甚周全,只有小小的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张辽在平时仍是喊我主公,只有在私下里,他才称我为兄长。

  “说吧。”

  “总体来说,我们的士兵还是优秀的。不管是骑术,还是对时机的掌握都是无可挑剔的。从个体角度来说,他们每一个都不会比陷阵营的将官差。只是整体的协调和变阵的速度现在还不太理想,这次还是有陷阵营的将士在其中引领,凭得是陷阵营自己的配合默契才能做到流畅的变阵。”张辽说完,瞧着我。

  瞧我⼲什么,我又没看出来。

  我转头问⾼顺:“怎么样?”

  “我的看法是一样的,没有⾚兔马的引领他们不太适应,所以步调和速度都发挥不出来。”

  “哈,⾚兔马?”我都不指望它了,你们还想着让它奉献青舂啊。

  我收起心里的想法,一本正经的说:“我们不能依靠一匹马来打天下,现在我们人少不算什么,可将来要有十万,二十万,一百万的‮队部‬还能靠这匹马吗?万一哪天这畜生罢工…”一着急说漏嘴了:“哈哈,开个玩笑…”

  ‮队部‬的排兵布阵我看不懂,可士兵的老实与否我还看得出来。

  当我们三个在上面指手划脚,评头论⾜的时候,下面列阵的士兵们依然鸦雀无声,默默等待,有的只是刚刚经过烈运动,战马的息声。好样的,‮场战‬上就需要这样的老实人,

  让他们做什么就做什么,没事就老实呆着。

  “好了,精兵不是一天就训练出来的,这么短的时间,难为你们了,任务完成的不错,继续努力。”我作出总结。

  ⾼顺和张辽听着,脑子有些短路。老大咋这么好说话呢,是不是说反话呢,以前老大可是眼⾼于顶,要求完美的人啊。

  我给他们的任务难度其实不小,我让他们将这三万人训练成一个整体,就是三万人组成一个班,三万人只有一个班长,所有的指令都由一个人通过敲鼓来下达。这要求每一个士兵都要悉自己的位置,在每一种阵法中,每一个人都成了固定的位置。

  这个决定是我和⾼顺,张辽通过三个不眠之夜得出的。

  这么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从前掌握战阵如何完成的是将官,士兵只是跟着各自的将官就行。将官失误,士兵全体都失误。反之,因为士兵失误,也可影响到将官。

  现在所有的士兵成了整体的一部分,哪个人产生了错误,也不会影响到其他人,也不会影响到‮场战‬上唯一的指挥者。即使少上那么百八十人,也不会影响阵法的正常运行,只不过多了些空档罢了。

  当然缺点也是有的。打仗的时候必须所有人出战,才能发挥正常的战斗力,不管大小‮场战‬都得三万人一起上才行。面对小型的争斗冲突,或者特殊的地形,无法全部上场就失去应有的价值了。

  面对小型战斗的时候,还得延续原来的战斗模式,由各级的将官率领。

  幸好这些士兵都是在残酷的‮场战‬上磨练出来的,原来的战斗模式都练精通,圆润自如,这会只是多增加了一个特殊战阵的组成,三万人的战阵分到每个人头上也就是十几个固定的位置。

  通过这次的训练,所有的基层将领将重新选拔,原来的千夫长,百夫长之类现在要和普通士兵一样来竞争,这是我给⾼顺和张辽的附带任务。

  出城的时间够长了,我该回去监管那些写字东倒西歪,不成体统的家伙去了,临走前我给眼前这些老实巴的孩子们演讲了著名的《备战宣言书》。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