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3章 山村亲家
宋是世界最早的纸币行,也最早认识到准备金的作用,比如孝宗皇帝就规定,朝廷从民间征收税赋,允许百姓以一半的纸币冲抵…当然另一半要铜钱或金银。(
可古人旧有的思维,毕竟少了七百多年的经验,他们还停留在“纸币不值钱,金银值钱,因此要強迫老百姓用纸币”的层面上。自己行的纸币,却不能和铜钱金银自由兑换,人为的造成了劣币和良币之间的鸿沟,这样的货币,从一出生就必然开始贬值。
楚风来了个逆向思维,试想后世去餐馆吃饭,你结帐的时候付等价的⻩金和纸币,人家会选择纸币还是⻩金?恐怕除了一国经济全面崩溃的时候,任何人都会收下纸币。
为什么?明明一张纸分文不值,明明⻩金自⾝就有大巨的价值,为什么人们不要⻩金要纸币?
经济学家或许会用一千种专业术语,得出一百种理论,但楚风不明⽩太多的经济理论,他只能认为:现代社会,金银需要鉴定成⾊、精确称量,导致易过程复杂,反而是纸币,面额一目了然,真伪鉴别也比⻩金容易,那么它就能比⻩金更为通行。
一个社会里,哪种货币能方便快捷⾜额的买到东西,它就是良币,反之,就是劣币。
那好啊,先规定财税部征收商税和所有的皇家产业买卖货物,都必须且只能收金钞,并由和皇家联系紧密的各大商家跟进,另一方面,虽然没有強制命令,但各小商户要税、要和大商家生意往来获取原料卖出产品,就得从普通顾客手里接受钞票而拒绝金银,这就保证钞票的流通,比金银更加方便,则金银在流通上,就成了劣币。
第二条更狠,钞票⾜额换金银,金银换钞票则扣减百分之五的火耗,无形中,钞票在币值上,就比金⾼出一截。人们会自觉地接受纸币,而拒绝金银。
推行纸币,以金山银海的眩目表演完美收官,这个空前绝后的奇迹,不仅成为大汉金钞的级信誉保证,还成为了汉国家国凝聚力的源泉之一,并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只要內库有了存余的金银,就会调拨一部分来这儿,让银海越变越大,让金山越来越⾼。
“到琉球不看金山,等于⽩来”这句话在大汉地辖区,在南国中,在整个东亚地区流传。楚风下令拆掉了小跨院的围墙,一百名武装察警,分班昼夜守护,人们能走到金山前两米,近距离的观察这桩属于全民地宝贵财富。
“这是大汉皇帝。送给全体公民地礼物。”金山银海地介绍牌上如是说。
货币问题地解决。让大汉地经济进一步腾飞。仅仅两个月后。辽东和占城地市面上就出现了大汉金钞。然后是倭国、三佛齐、细兰、天竺…就和当年地大宋制钱。走得同样远。甚至更远。
闽西。泉州內6地乡下。一片舂耕前地忙忙碌碌。农民们准备着各式地农具。幸好。今年有了大汉售卖地铁犁、铁铧。耕作比以往轻松多了。蒙皇上开恩。不收农税不服徭役。可依然要汗珠摔八瓣地辛勤一年。再把绝大多数地收成了租子。留下地粮食。能混个肚儿圆。就算谢天谢地了。
于小四鼻子菗昅了两下。乡下地空气。依然没有什么改变。清新自然沁人心脾。可总觉得这里比起热闹地琉球。少了点什么。一阵山风吹来。他紧了紧制式地呢绒黑大⾐。昂地向记忆中地山村进。辛勤劳作地农夫。漠然地看他一眼。就低下头继续手上地农活。只有小孩子们。好奇却又敬畏地远远看个不休。
山还是那座山。河还是那条河。一切都还是灰⻩地颜⾊。就像那乡间土路地⾊彩。轰轰烈烈地币制改⾰。琉球地金山银海。似乎和这片土地。没有什么联系。
“去年地租子。还没还完。今年还想种我地田?没门!”
一阵狂吼伴随着凶恶的狗叫,昅引了于小四的注意力,那是山的一座茅屋,比起记忆中的形象,明显又破败了几分。
“求老爷行行好吧,咱们不种地,那还不饿死啊?只要秋天收割了,欠老爷的租子,咱家连本带利还上。”
这声音让于小四心尖尖一颤,姜婶的话音里,比往年带着更多的苍凉,最近的两三年间,他们家恐怕过得不那么轻松吧?
加快脚步,抄小路登上了山,就看见篱笆围着的小院子里,站着几个敝露怀的家伙,手上拿着绳
筐和扁担,一个箩筐里,还装着浅浅的小半筐稻⾕。
姜叔扑在筐子上,咬紧牙关忍受着拳打脚踢,死死的护住稻⾕,姜婶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诉:“这是咱家的种粮,过年都没舍得吃,你们拿走了,今舂咱们拿什么下种啊!求求⽑老爷,慈悲吧…再说,您的田地,总要有咱们这些苦哈哈来种啊。”
“哼哼,”那⽑老爷冷笑两声,鼻孔冲着人说:“三条腿的蛤蟆少见,两条腿的人満街都是!你们欠了租子没还,还想种我的田?告诉你,从北边逃难来的人海了去,你不种,有人种!”
一个打手模样的家伙,贼眉鼠眼的笑道:“姜婶,你求,是没有用的,我给你指条明路,只要你家丫头出来求求⽑老爷,别说这点租⾕,就是再帖你百十斤,也未尝不可啊!”⽑老爷轻轻捋着三绺胡须,心头暗自得意,姜家的妞儿,⽔灵灵的赛过花骨朵,今天不把她弄到手,心里能活活庠死!
一行人正在得意处,不防从门外呼的冲进一团黑影,电光火石间劈里啪啦几声响,⽑老爷和那贼眉鼠眼就倒地上,哼哼着爬不起来。
狗腿子们吓了一大跳,定睛细看竟然是位汉军士兵,有认得军衔的人,从他肩头的一朵铜花认出:这是位中士。
“叔、婶儿,起来,别求他们!”
来人把姜家夫从地上扶起来,两口子傻愣愣的瞧了半天,这才认出来:“你、你是小四,小四姑爷!”
原来,于老当年和姜家亲戚往来,两边早早的订下了娃娃亲,于小四和姜家女儿姜翠翠,正是对青梅竹马!
十二岁那年,⽑老爷收了于家的地,于老只好带着全家人,从离海一百八十多里的內6老山,迁到海边村子,边在人家船上去打渔糊口,边寻摸田地,刚种了三五年地,遇到琉球来船接人,这才举家搬到琉球。
于小四参军,分到佐渡岛,后来又随着一营到了辽东,这开舂了,累积的假期有了三个月,就请了假回琉球,老爷子还是那么硬朗,一见面先拿鞋底子揍了儿子几下,第五天上就打他回老家看看,最重要的,还是来寻姜家。
“咱们好过了,不能忘了当年的穷朋友,小四瓜蛋,你娃就算当了团长师长,也不能赖掉翠翠的婚事!”
小四心说我从来就没忘了翠翠啊,这就坐上船到泉州,走了整整三天的路,这才回了出生的小山村。
他没有想到,⽑老爷还是这么嚣张,而姜家,比自己家离开的时候,更加没落、穷困了。
“小四,小四你这是⼲啥了,咋穿成这个样儿?”姜家夫妇这才反应过来,姜婶退开两三步,惊讶的看着小四,和当年拖着鼻涕的小猴子相比,壮了、⾼了、长大**了,⾝上的⾐服,不知道是什么材料的,看上去非常华贵,姜婶不好意思的现,小四的黑⾊⾐服上,被自己摸了一手的灰,分外显眼。
“小子,当个大头兵就了不起?今天是他欠了租子,你就告到天边,也是我有理!”⽑老爷从地上爬起来,却有些儿⾊厉內荏,最近,镇上来了个镇长,设了三个察警,又有个什么巡回法庭,每月到镇上接案子现场审判。
从古到今官儿都在县城里开衙门,巡检司也只设在关卡要道,镇上乡里全靠几个乡绅地保维持,⽑老爷成为山村一霸,全凭着山⾼皇帝远,毕竟他这样的小虾米,还没资格和城里的大人先生们论情。
现在突然派了官儿到镇上,这让⽑老爷惴惴不安:手下人派去打听了,这镇上的官儿,是从琉球派来的生学,看上去⽩⽩净净斯斯文文的倒不难对付,可那三个察警,都是陈大使义军退下来的老兵,亮闪闪的盔甲、乌油油的火,⾝上那股子杀气叫人胆寒,更有巡回法庭的法官,说是在漳州考了律政科的秀才,派到县里办案,铁面无私啊!
正在担心呢,有冒出来个汉军当兵的,这不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吗?⽑老爷尽量庒着火气,细细打量。
这么眼啊,好像以前见过,是谁呢?姜家叫他小四,姑爷…⽑老爷挠着头⽪,倒是贼眉鼠眼的家伙先认出来了,指着士兵咋咋呼呼的道:“你、你是于小四那狗崽子”
“便是你爷爷!”于小四一拳,把他又揍下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