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章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三)
西行的大军,在戈壁滩上穿行。玛纳斯河、伊犁河给大军提供了清冽的饮⽔,成片成片的胡杨林,遮挡住了西域夏季能把人烤成⾁⼲的毒辣光,酸枣、刺梨丛中的野⻩羊,瞪着乌溜溜的眼睛,好奇的看着这支意气风发的大军。
夕西沉,官兵们开始准备宿营,楚风和陈淑桢、塞里木淖尔、雪瑶三女下车透透气。
只见苍茫戈壁无边无垠,极远的天地接处,起伏不定的群山之巅还积存着终年不化的皑皑⽩雪,清澈的天幕边沿,太显得分外⾚红、分外大硕,天际蕴染着层层叠叠的红霞,雪山反着金红的光,上下相辉映,加上苍茫无际的戈壁滩,只觉得雄奇瑰丽到了极处。
波斯圣女倒也罢了,从小儿在江南沿海长大的雪瑶和陈淑桢,左右挽着楚风的胳膊,目眩神的看着这一幕、良久,雪瑶才长出一口气。悠悠叹道:“以前读李太⽩诗,雄浑逸丽之处真不知他如何想出,今⽇见了这西域风光,当知太⽩心境了。”
陈淑桢点点头:“太⽩生于西域碎叶城,长在蜀中,故诗文既有西域之雄奇,又兼蜀地之钟灵毓秀。只可惜李太⽩出生之碎叶城,久陷于胡虏之手,竟与我华中离散数百年,殊为可叹!”
“碎叶城?”塞里木淖尔好奇的睁大了眼睛,不明⽩她们有什么惋惜的:“现在,咱们不是往碎叶城去了么?将来这些地方,都会是大汉皇帝的治下,不会有什么遗憾了呀!”
两女闻言相视一笑,来自波斯的圣女是无法理解她们的心情的,从识字便开始诵读李⽩的诗篇,诗仙的出生地却在数百年前就沦陷敌手,若诗仙在天有灵,当作何感想?
不过,这一切都将结束了!汉军的脚步,将会践踏一切敢于阻挡它前进的敌人,汉军的刺刀和炮,将会碾碎任何挑衅华夏的势力。
陈淑桢深深的注视着楚风,他们曾经携手走过了最坚难的岁月,彼此之间绝不仅仅是单纯的爱恋,心心相印的情人之外,还是肩并肩的战友。志同道合的伴侣。
但雪瑶那种女儿家崇拜的目光,就更加令楚风自信心爆棚了,对雪瑶而言,楚风就是她的天、就是她的地,她把自己的生命和楚风紧紧的系到了一起,发誓永不分离。
呃~被两大美女深情加崇拜的看着,楚风都有点儿不好意思,难得的老脸一红。
忽然间,他的笑容凝固了下来,看着前方的眼神变得凝重,眉头也慢慢的拧了起来。
陈淑桢顺着夫君的目光看去,一些士兵牵着战马饮⽔,喂食⻩⾖,马儿啃吃着嫰草、树⽪和灌木丛,还有些士兵砍伐着胡杨树耝大的树⼲,预备按照扎营规范设置防御敌人偷袭的拒马、鹿砦。
仔细搜索着脑海里保存着的汉军作战条例条令,陈淑桢疑惑不解,因为这些士兵的所作所为,都是非常符合条例规范,没有任何违规行为呀!
想当年,各种条令的最基础部分。都还是楚风和自己推敲制定的呢,应该不会记错吧?陈淑桢很有些纳闷,她光洁如⽟石的额头上几缕发丝被晚风吹散,轻轻拂了拂,正待开口询问,却见随驾的郑发子骑着马儿一路跑来,便将疑问暂时埋在心头。
远远的下了马,郑发子一脸喜⾊的走来,参见之后几乎是迫不及待的道:“皇上,这里实在是太适合种棉花了!胡杨林挡住了北面的风沙,河流提供了⽔源,⽇照又非常的強,要是在这儿大力推广种棉,咱们就不必从德里苏丹国批量进口印度长绒棉了!”
纺织业是工业⾰命初期的支柱产业,原因无他,拖拉机、汽车、火车等重工业还没有发展起来,采矿冶金就只能小打小闹,而人类所需的⾐食住行,轻工业就主要解决⾐食两项,其中,食品工业嘛老百姓不是必须的,罐头咸鱼茶叶都是作为⽇常饮食之外的补充,惟有⾐服,既便于规模化生产,又可以长距离运输不怕**变质,所以它的地位也就当仁不让了。
大汉的纺织工业分为三部分,其一是⽑纺业,原料来源主要是辽东漠北草原上收购的羊⽑,当然新陆大的畜牧业正在飞速发展。闽广地区的⽑纺厂已经有来自新陆大的羊⽑作为原料了,只不过比例还很低。
其二是咱们华中民族最传统,享誉世界的丝织业,四川的蜀锦、淮扬的茧绸、苏杭的锦缎,从海上丝绸之路出口到西方,获利极大,但这一块因为成本问题,主要是⾼端商品,一般百姓浑⾝绫罗绸缎的还不多。
第三,也是最主要、将来发展潜力最大的,还是棉纺业,毕竟在化学纤维发明之前,棉布是人类穿着最多的纺织品,有了化学纤维之后,纯棉制品也因为舒适透气而持续受到追捧,季节上从冬天的棉⾐,到夏天的汗衫,价格上从最便宜的耝布,到目前大汉境內最昂贵的斜纹布、细纺布,应有尽有。
但原料问题,是大汉发展棉纺业的短板,要知道棉花并不是国中原产的,它是从印度-南洋—海南岛一路传来。宋朝⻩道婆从海南黎族妇女那儿学到了先进纺织技术,经过改良之后传到江南,这才令松江等地开始大规模种植棉花,有了后来蜚声中外的“松江细棉布”
大汉帝国建立以来,楚风一直令地方官署在各地推广种棉,可效果并不理想:一则要留⾜够的耕地种植粮食,二则江南闽广地区嘲、光照不多的气候条件,其实并不太适合种棉花。
大汉各家富商当中,郑家主要从事商品流通领域的工作,王李氏开办的棉纺厂,就把原料采购的订单给郑发子处理。可他在江南各地一直找不到太多的原料来源,只好花较为⾼昂的代价去德里苏丹国进口印度长绒棉,利润率自然⾼不到哪儿去。
郑发子之所以兴冲冲的到西域来,并且一直随在楚风⾝边,就是因为之前听说西域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种棉花,他就有心要从內地征募农夫,到这里来开垦万亩良田,种上许许多多的棉花,彻底解决棉纺厂的原料问题,当然,自己也顺道大赚一笔。
他兴冲冲的对楚风道:“皇上,只请您恩准在西域推行三十亩占地法,我就能招募到一万名,或者更多的农夫,在这里种十万亩、不、一百万亩的棉花!”
楚风思忖着,沉昑良久没有回答。
奇怪了!陈淑桢越发摸不着头脑,要说将汉地农夫招募过来种棉,无异于加強了內地和西域的联系,而且这些人也有利于大汉统治西域的巩固啊!试想有许许多多的农夫在这里种田、按照农耕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繁衍生息,若⼲年后,西域何愁不能恢复盛唐时“万家胡人拜圣明”的景象?
“不,”楚风摇了头摇“我不能同意你的要求,棉花种植不能一下子铺这么大的摊子,⽔利设施和防风林都要一步一步慢慢来,而且种棉花的地区也不能集中在一处,嗯,我可以批准你招募一千名农夫,先开出三万亩棉田…分作十个村,村与村之间必须有胡杨林或者河流隔开,两年之后再逐步增加规模。”
郑发子大惊失⾊,他喃喃的道:“皇上,如果这么办,咱们的棉花产量什么时候能上的去?万万不可啊!”见楚风并无回心转意的样子,他心一横,又小声道:“启奏皇上,王家婶婶开办的那些棉纺厂。可都等着棉花下锅呀!草民算过了,要是在西域种植棉花成功,开封、洛、长安的棉纺厂就不用从江南进棉花了,咱们甚至可以把纺织厂直接开到西域,还能招收西域回鹄等族青年进厂做工…
成品嘛,也不需要运回汉地,一部分就地销售,一部分卖到漠北,一部分可以销往中亚、波斯和金帐汗国,草民耝耝的算了算,利润可以提⾼百分之三十!”
郑发子特意強调了王李氏,便是告诉楚风,我可不是吃独食,棉花便宜了,您的丈⺟娘,还有您自个儿,都能分一杯羹呀。
楚风笑了笑,郑发子那点儿小心思他清楚得很,在商言商嘛,也应该如此,只不过西域的某些问题,决不是郑发子能够考虑的,他挥挥手,用不容置疑的口气说道:“我意已决,就按照我说的办。”
毕竟是帝国皇帝,还是把自己从山越人部落救出来的救命恩人,楚风话说到这份上,郑发子就是再不理解也只好不折不扣的执行了,他向皇帝鞠了个躬:“坚决执行吾皇的命令,只不过,草民愚钝,如果皇上恩准的话,草民希望知道这么做的原因。”
“坐,咱们坐下说话,”楚风呵呵一笑,招呼卫兵将⽑毯铺上,众人席地而坐。
待众人落座,他才有些神秘、有些卖关子的道:“你们可知道楼兰这个家国?”
切~这么简单的事儿,谁不知道啊?雪瑶正要鄙视的伸出中指,又吐了吐⾆头赶紧收了回去,嗯嗯,有外人在,保持好形象。
楼兰是国中西部的一个古代小国,国都楼兰城(遗址在今国中 疆新罗布泊西北岸)。西南通且末、精绝、拘弥、于阗,北通车师,西北通焉耆,东当⽩龙堆,通敦煌,扼丝绸之路的要冲。国人属印欧人种,语言为印欧语系的吐火罗语。
汉武帝初通西域,使者往来都经过楼兰。楼兰屡次替匈奴当耳目,并攻劫西汉使者。元封三年,汉派兵讨楼兰,俘获其王。楼兰既降汉,又遭匈奴的攻击,于是分遣侍子,向两面称臣。后匈奴侍子安归立为楼兰王,遂亲匈奴。王弟尉屠耆降汉,将情况报告汉朝。昭帝元凤四年,汉遣傅介子到楼兰,刺杀安归,立尉屠耆为王,改国名为鄯善,迁都扜泥城。其后汉府政常遣吏卒在楼兰城故地屯田,自⽟门关至楼兰,沿途设置烽燧亭障。魏晋及前凉时期,楼兰城成为西域长史治所。
这个家国,在诸多典籍上都有记载,陈淑桢、雪瑶都不陌生,有心表现一下的雪瑶,便坐直了⾝子,用清朗的嗓音念道:“《汉书。西域传》载,‘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去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四万四千一百。’⾼僧法显谓‘其地崎岖薄瘠。俗人⾐服耝与汉地同,但以毯褐为异。其国王奉法。可有四千余僧,悉小乘学。’唐三蔵则于《大唐西域记》写道‘从此东北行千余里,至纳缚波故国,即楼兰地也。’”
尚未消散的霞光,映照在雪瑶素⽩的纱⾐上,她清丽的嗓音是那么的婉转动听,她投⼊而骄傲的神态又是那么的令人心折。
念罢,雪瑶吃吃一笑,调⽪的问楚风:“夫君,还有什么补充的吗?”
你都说完啦,我还有什么可以补充的?楚风摸了摸鼻子。
陈淑桢拉了拉雪瑶,她知道楚风在古代典籍上的学问算不上多么精深,多半回答不出来,平时还没什么,这有外人呢,无论如何都要维护夫君作为大汉皇帝的威严啊。
正当众人以为楚风无言以对,却见他呵呵一笑:“好,雪瑶答得好!只不过我还想问问,这么強大、富饶的楼兰国,是被谁灭亡的呢?”
众人闻言愕然,虽然多有“⻩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间龙泉剑,直斩楼兰”的诗句,但所有的典籍上都没有记载楼兰是怎么灭亡的,这倒是奇怪了。
陈淑桢喃喃的念叨着:“无论是被吐蕃所灭,还是突厥人杀光了,西域各族的典籍上不应该没有任何记载啊!前些⽇子,我在北元北廷都元帅府保存的文字典籍中查阅西域各城各族历史,确实没有见到这方面的只言片语。”
“是的,没有突厥或者吐蕃或者柔然灭亡它的记录,因为它不是被凶残的敌人消灭,而是毁灭于大自然的报复!”楚风老神在在的说着,因为他很清楚,这就是后世关于楼兰灭亡之谜的科学解答。
楼兰所需的⽔源来自罗布泊,罗布泊却是一个游移不定的湖泊。
科学家们认为,除了地壳活动的因素外,最大的原因是河中堆积了大量的泥沙而造成的。塔里木河和孔雀河中的泥沙汇聚在罗布泊的河口,⽇久月长,泥沙越积越多,淤塞了河道,塔里木河和孔雀河便另觅新道,流向低洼处,形成新湖。而旧湖在炎热的气候中,逐渐蒸发,成为沙漠,⽔是楼兰城的万物生命之源。罗布泊湖⽔的北移,使楼兰城⽔源枯渴,树木枯死,市民皆弃城出走,留下死城一座,在肆的沙漠风暴中,楼兰终于被沙丘湮没了。
楼兰的消失跟人们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有着紧密的关系。楼兰地处丝绸之路的要冲,汉、匈奴及其他游牧家国,经常在楼兰国土上挑起战争;为了本国的利益过度垦种,使⽔利设施、良好的植被受到严重破坏,公元三世纪后,流⼊罗布泊的塔里木河下游河被风沙淤塞,在今尉犁东南改道南流,致使楼兰“城郭岿然,人烟断绝”、“国久空旷,城皆荒芜。”
楚风的声音渐渐低沉,将楼兰古国灭亡的过程娓娓道来,待他讲到胡杨林成片成片的死去,人们⼲渴难耐却没有一滴⽔滋润他们皲裂的嘴,于毒辣的太底下号哭挣扎的惨烈嘲,就好像活生生的呈现在眼前。
过度开发,就会导致环境破坏,而环境破坏,将会带来大自然无情的报复,这样的报复楼兰人承受不起,大汉承受不起,千年之后的人类同样承受不起!
仅仅就大汉而论,若西域合理的发展农耕,若⼲年后这里将会是花果飘香的丰饶之地,曾经的游牧地区变成农耕区,自然回到了汉唐之时的景象;相反,环境破坏,导致农耕生产方式无法立⾜,葡萄园和棉花田荒芜,穷困之下的回鹄人就会回到游牧加抢劫的生活方式上去,到时候,沙漠戈壁上会有杀之不尽的“四十大盗”
大汉不仅要西域的长治久安,还需要这里作为西进中亚、波斯的前进基地,要是把天山南北搞成了寸草不生、人迹罕至的沙漠戈壁,试问汉地的人员物资难道要坐热气球飞到波斯、海押立和⽟龙杰⾚去?
楚风讲完这些,恍然大悟之后,陈淑桢看着正在砍树的军士,若有所思的道:“看来,咱们得给军令体系增加某些条文了。”
塞里木淖尔痴痴的看着楚风,她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统治者,不仅关心自己,关心自己的子孙后代,还关心着治下所有子民,以及所有子民的子孙后代,这样的事情,无论巴格达历代哈里发中最为贤明的,还是波斯辉煌时代的那些大帝,从来都没有做到过。
“将来,波斯在他的统治下,会变得幸福安康吧?那么,我也算完成了光明神的意志,可以…”塞里木淖尔粉面上忽地一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