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班底下
现是是周⽇,小爆一下,⽩天还会有两章,这一发就从新书榜下来了,大家能不能把老茅推到周推榜上过过隐。口黑,口黑。
罗艺是杨天收留的第一个少年,杨天碰到他时,这个十四岁的少年正在街上卖猎物:一只成年的金钱豹。这只金钱豹两只眼睛都被箭瞎,可见打猎人箭法的精准,这样一只完整的金钱豹,至少也价值在二三十贯铜钱,⾜够一个人生活一年的费用。
只是罗艺却是不走运,他被七八个混混盯上了,那群混混想強抢罗艺的猎物,没想到七八个人一起上,却给罗艺打下趴了。
这下反而惹事了,这群混混土生土长,能量还不小,硬是找来官差污陷罗艺的猎物是他们的,面对七八个人的指责,罗艺就是有两张嘴也辩不清。
杨天虽然没有看到全部过程,但一看这些混混模样的人就知道谁是谁非,上前为罗艺作证,官差才不敢拿罗艺如何,那几个混混也只得悻悻离去。
杨天问清楚罗艺这头豹子是独自一头打的时,对罗艺大为赞叹,得知罗艺孤⾝一人,不由询问罗艺是否愿意到随国公府作护卫。
罗艺见杨天的仗义执言,很有好感,加上一⾝武艺正愁无处报效朝庭之际,见杨天邀请,欣然同意。
杨天本来是想让罗艺与杨石,杨淼两人一样跟在自己的⾝边,只是听到罗艺自报姓名时却改变了主意,他不能肯定这个罗艺就是以后凭燕云十八骑威震大草原,后来又在隋末自认幽州总管的罗艺,不过,可以肯定,如果现在开始培养,他⽇末必不能让眼前的罗艺取得比历史上更大的功绩。
杨天素又寻找了十七名骨皆佳的儿孤,与罗艺一起凑成十八人,一齐培养,如今这十八人已跟着杨天接近一年,平时都是杨天亲自教他们读书识字,兵书韬略,罗艺的武艺在杨天之上,杨天不在时,就由罗艺带领着众人练武。
李纲心中对杨天更是惊异,眼前的十八人都是虽然刚刚才接触,李纲却已感觉到他们的英气,再过几年,无疑就会成长起来。
李纲问道:“公子,不知他们的功课进展如何?”
杨天想了一下才道:“嗯,他们的字已基本认全,可以读一些简单的书籍,再⾼深一点,就需要文纪先生教授。”
这些少年大的有十四五岁,小的才刚満十二三岁,能在一年时间教会他们认字已是不错,何况杨天不可能天天过来,其实只花了大概不到半年的时间,这都是托了拼音的功劳,杨天已将拼音教给了他们,只是杨天不想引起外面的惊异,这拼音标注只限十八人知道,杨天严噤他们向别人怈漏,给他们上课时,即使院中的护卫也不许旁听。
古代认字是一个难关,全靠口传,一遍遍死记硬背,有些人学上三五年也不一定能认得多少字,听到他们已将字基本认全,李纲松了一口气,若是让他从头教,只有一年的时间可没有把握让这些少年将字认全,如果让他知道这些人基实只花半年时间就将字认全,肯定会惊讶万分。
“走,我带你去看看他们读书之地。”说完,杨天带着李纲到演武大厅旁边的一间大房子,这间房子里面摆放了十八张桌子,桌子下面还有他从来没有见过的凳子,前面的一张大讲台后同样放着一张胡椅。
这个房间宽趟明亮,看得李纲大为満意,站在讲台前,李纲一庇股坐在那张胡椅上,只觉得舒服无比,直到听到一阵脚步声传来,李纲才站了起来,却是管家李天正来汇报给李纲安排房间的情况。
安顿好李纲,杨天重新回到随国公府,有了李纲的帮忙,杨天顿时轻松不少,也大大减少了出府时间。
周宣帝杀了齐王,群臣对他多有怨言,朝堂上也有一种惶恐不安的情况,为挽回皇帝的声誉,郑译向周宣帝建议应当大赦天下,让臣民感新皇的恩德。
周宣帝深感有理,于是在朝堂上宣布因武帝制定的《刑书要制》量刑太重,需要废除。
內吏王轨连忙向皇帝询问,道:“陛下,若是废除《刑书要制》,我朝将以何法为准?”
周宣帝这才想起来,转头向郑译询问,郑译也没有想到宣帝从大赦会转到废除刑法上去,一时之前也哑口无言。
周宣帝灵机一动,宣布所有的刑法皆减二等,如果死刑则改流刑,流刑三千里改判流刑一千里,众臣只得齐赞皇上圣明。
不几⽇,周宣帝又连下大赦令,将各地在押的犯人都放回,一时之间大周的牢房全部一空,再也没有一个犯人。
京城兆乐运再次向周宣帝上疏:“臣读《虞书》眚灾肆赦,《吕刑》五刑之疑有赦,因失误造成灾害可以赦免,或者事实不清也可以赦免,却从没有听说可以不问罪行轻重而对天下所有罪犯一同赦免,如此下去,无异纵使犯罪。”
只是乐运的奏章周宣帝毫不理会,他骤然得到权利,权利在他手上就象是一个好玩的玩具,完全可以姿意使用。
这种放纵的后果很快显现出来,那些作奷犯科之人从牢中放了出来,重新开始了犯罪,一些本来忠厚老实之辈见官府不管,也加⼊其中,大周的犯罪率大增起来,连长安也不能幸免。
众大臣连忙向皇帝上奏,纷纷要求皇帝不要轻易大赦,恢复原先的《刑法要制》,周宣帝被大臣们劝得厌恶起来,心想你们要严那就从严,于是命郑译,刘昉两人重新修订《刑法要制》,改为《刑法圣制》,在正武殿举行祭礼,敬告天神后在国全施行。
新的《刑法圣制》远比《刑法要制》残酷,苛刻,宣帝为了减少群臣给他上奏章,减少享乐时间,规定上书时一旦发现误字,就要治罪,并命左右亲信,暗中纠察群臣,一有小错,轻责谴责,杖打,重则诛杀,朝野上下,顿时人人自危。
宣帝的胡作非为,对随国公府来讲暂时没有什么影响,六月底,杨丽华被正式定为皇后,七月,杨坚被提升为上柱国,大司马。随国公府的地位一时尊宠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