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小说网
首页 > 官场 > 奸雄天下 > 第679章 汉八旗和蒙古士爵

第679章 汉八旗和蒙古士爵

目录

  这时正是两河流域最好的季节,忽章河南岸,茫茫的大草原上放眼四望一片翠绿,零星点缀着一处处小小的蒙古包。⽩云也似的羊群,在草原上面流动。在这一片绿⾊的土地上面,一条⽩⾊的长龙在滚滚向前,蒙古骑兵、汉军骑马步兵、骡马拖拽的大车、驮着铜铳的骆驼,还有垂头丧气被绳索拴着步行前进的⾊目俘虏,一路向南。

  得胜的忽必烈大军,此时正在向南进,目标是忽章河中上游的富饶土地,忽毡(苦盏)、⿇耳亦囊、俺的⼲。就是被天山、阿赖山环抱的费尔⼲纳盆地。那里是两河流域最富庶的农耕区,阿鲁忽的王帐之前就设在忽毡附近。

  “…当以⾕地为本,北据亦列河,南取阿姆河,置路府于阿里⿇里、撒⿇耳⼲(撒马尔罕)、不花剌(布哈拉)、⽟龙杰⾚(花剌子模绿洲)、那黑沙不等城。推行释儒,以佛治心,以儒治国…此乃控扼三河,再兴蒙古之上上策!”

  这是忽必烈的头号谋臣刘孝元在给忽必烈提建议。在忽章河大战后,这对君臣在南下途中,就常常并辔而行。一边赶路,一边商讨大蒙古国的未来。

  刘孝元的意见就是放弃蒙古荒凉的本部,改以富饶的费尔⼲纳盆地为本。北面占据亦列河流域,南面控制阿姆河流域。在阿里⿇里、撒⿇耳⼲、不花剌、⽟龙杰⾚、那黑沙不等西域大城设立路府作为地方统治机构。

  然后再推行喇嘛教和儒学,以喇嘛教惑人心,以儒学治理‮家国‬。这样就能在三河(指亦列河、忽章河、阿姆河)流域建立大蒙古国新的统治中心。

  这个计划仿佛是不错的。蒙古草原固然是蒙古人的发源地。但是那块地盘是个苦寒之地。早个几十年,蒙古人还能吃大苦的时候。以蒙古草原为本据地当然不错。可是如今蒙古人早就享受惯了,还要以蒙古草原为据地就得占有中原。用中原财富去养草原上的蒙古人。窝阔台、贵由、蒙哥三代大汗,都是这样做的。到了忽必烈这里,中原丢了,自然没有财富去养草原。以陈明的強盛,没准还会三天两头出兵草原杀人放火,忽必烈要再以草原为据地那就在找死了。

  但是蒙古草原是大蒙古国的,也是大汗法统的象征。大汗可以不常驻草原——忽必烈之前的蒙哥也不常驻和林,而是以别失八里为本据点——但是不能没有蒙古草原。如果没有蒙古草原的忽必烈可以称大汗,那么萨莱的别儿哥。蔑剌哈兀的旭烈兀(此时已经死了,但是忽必烈还不知道)又为什么不能当大汗呢?

  而现在,蒙古草原已经落⼊海都之手!

  如果忽必烈不尽快反攻夺回蒙古本部,大蒙古国很有可能会彻底分崩离析变成四份了。

  不过这还不是最让忽必烈担心的事情——哪怕大蒙古国变成四份,占据西域三河之地的忽必烈还是拥有一个相当庞大的帝国。

  最让忽必烈担心的是海都和陈德兴还有天道教之间的特殊关系!据塔察尔早些的报告,陈德兴在四川抓到了贵由汗的女儿宝音特穆尔,而且还毫不客气的牵手了。而宝音特穆尔是窝阔台系的公主,是海都汗的堂妹。据悉,海都就是被她忽悠成天道教徒的。

  在海都和宝音特穆尔的推动下。天道教极有可能在蒙古本部广泛传播,甚至成为蒙古本部的国教!

  到时候海都统治下的蒙古本部,就会变成陈明的附庸。草原上的蒙古人,甚至有可能变成蒙古八旗兵!

  到那时忽必烈还能在三河流域坐稳江山吗?

  看到忽必烈皱着眉头沉默不语。刘孝元已经明⽩了大汗的担心,不过他却没有去接这个茬。反攻蒙古本不现实,几十万追随忽必烈西迁的部众。这两年可没少吃苦。现在好不容易占了块富庶地盘,还不让大家好好享受两年?

  这时候。谁肯再去万里远征去蒙古?况且,真把海都急了。马上投靠陈德兴也不是不可能的…

  所以反攻蒙古这事儿,刘孝元庒不提,而是继续说着怎么治理“三河”之地。

  “…三河之地,有草原,有大漠,有大城,也有富庶农耕之土。其草原位于亦列河两岸,最是肥美;富庶农耕之地位于⾕地、忽章河之中上段及花剌子模绿洲;其大城如撒马耳⼲、不花剌,则靠近波斯,位于阿姆河北岸。总的来说,三河之地乃是以农耕为主,大城工商次之,游牧更次之。我大蒙古牢控三河,便不能只牧不耕,无视工商。中原之败,教训累累,如今征战,乃是钢甲火炮第一,弓马骑次之了。游牧之地只有弓马,出不了钢甲火炮。因而大汗当使蒙古、汉军牢控农耕之地和工商之城。”

  忽必烈也把思绪拉回了三河之地。刘孝元总结的中原之败的教训仿佛是很有道理的。游牧骑兵对上钢甲长兵、炮兵和轻重骑兵的组合没有一点优势,让人打的満地找牙!

  而在这次同阿鲁忽的会战中,一定程度上模仿明军步兵的蒙古汉军同样发挥了‮大巨‬的威力。长方阵⾜以抵挡骑兵的冲击,而远程的火器又给阿鲁忽的骑兵造成了很大的混。给忽必烈的蒙古骑兵以突破击溃的机会。

  所以忽必烈想要复兴蒙古,就必须进行彻底的军事改⾰。将骑兵为主的军队改成步骑配合,重视火器的军队。而这样的军事改⾰,必然会让忽必烈的军队更加依赖农业和工商。

  “如何牢控农耕之地和工商之城?”忽必烈淡淡发问。

  刘孝元笑答道:“可效法陈明!”

  “效法陈德兴?”忽必烈并没有半点生气的意思。向敌人学习并不丢人,被敌人用同样的办法一再吊打那才丢人。

  “对,蒙士爵,汉八旗。”

  “蒙古士爵?”忽必烈眯着三角眼发问。

  “蒙古人封爵授土,将三河之地的⾊目农户,都变成蒙古勇士的佃户,让他们来养蒙古的武力。同时也让蒙古勇士替大汗镇庒地方!”

  刘孝元的意思,仿佛就是让蒙古人去当三河之地的地主老财,不过大宋的那种士大夫地主,而是武装地主,说是武士也行吧。

  “那汉八旗呢?”

  “汉军为八旗,军民合一,驻扎大城,平时维持治安,收取税赋,督促工匠打造兵器。战时则组成长兵、火器兵,替大汗冲锋陷阵。”

  这个倒有点类似历史上真正的八旗兵,不过权力更大,还自带城市管理功能!

  “大汗您有三十万蒙古人,十五万汉人,一个蒙古人或汉人管十个⾊目,也能牢牢控制四百五十万⾊目人。”刘孝元掰着手指头道“如今三河之地的⾊目人,大约也就这个数吧。”

  忽章河和阿姆河流域本是人口稠密之地,不过五十年前让成吉思汗洗了一遍,人口十去其九,经过五十年的恢复,也就是四五百万人。主要集中在费尔⼲纳⾕地、花剌子模绿洲和不花剌、撒马耳⼲等地。而蒙古人则活动于忽章河、阿姆河两岸的草原——原来那里都是大片的耕地,被蒙古人破坏后大部分变成了荒漠,只有一小部分距离⽔源较近的土地变成了草场,成了蒙古部落的地盘。而忽章河、阿姆河流域的城市和农业区,则基本上由⾊目人自治,蒙古人以往并不⼲涉。

  实际上,以往生活在两河(忽章河、阿姆河)流域的蒙古人并不多。主要是由成吉思汗封给察合台的几个千户繁殖出来的,再加上‮央中‬兀鲁斯派驻此地的驻军。本没有几十万之众,因此也无力建立起巩固的直接统治。

  不过现在,忽必烈带来了四十五万人,而且还会收编两河这里的蒙古人,总人口至少会有五十几万近六十万,如果再能将安置于河套地区的蒙古部落调来三河,总人口突破百万也是有可能的。以百万人管束数百万人,仿佛也不是什么难事儿。

  “另外,三河这里的⾊目人也要给他们上升的路子。”刘孝元继续往下说道“一个是科举,考喇嘛教的佛理和儒家的道理…大汗的朝廷里面应该流出一些官职专门给⾊目进士们来当;二是军功,大汗可以募⾊目勇士当兵,建立起单独的⾊目军,由蒙古将领担任统帅,战时冲当选锋,替大汗建功立业。有了功勋,大汗可以封他们做官,封他们当士爵,也可以让他们补⼊汉八旗。”

  忽必烈捋着胡子,皱眉思索,半晌之后才重重点头,大声笑道:“好!刘卿,你果然是朕的张子房…三河之地就按照你的办法来治理!”他说道这里,浓眉又紧皱起来“只是治理‮家国‬不是一朝一夕,朕现在被别儿哥、旭烈兀和海都三面夹击,当如之奈何?”(未完待续。。)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