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一章 见微知着(2)
第八百三十一章见微知着(2)
宏源市酒厂的视察,是在一天后,宏源市制药厂的情况,一直都在徐少杰的脑海里面盘旋,徐少杰问到了宏源市制药厂的负责人,每年用于非生产开支的资金,总数在百万元以上,这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宏源市制药厂是国有企业,占据了很多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么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制药厂有了最为宝贵的东西,就是一大批爱厂如家的职工,这些职工,已经是制药厂的主体力量,他们与制药厂同呼昅共命运,无私的为企业奉献,同时,制药厂的老职工带着新职工,传输这样的思想,制药厂的班子,非常注意职工的待遇,与其他的大型企业比较,宏源市制药厂的待遇不算很⾼,但是,和陇南省⼲部职工比较起来,这就是很⾼的收⼊了,所以,企业职工有自豪感。这在一般企业来说,是做不到的,如今的私营企业,主要追求的是效益,在人文思想方面,很少舍得投⼊,很多的企业抱怨,老是招不到人,员工跳槽太厉害,还说什么80后和90后的素质不行,但他们就是没有想到,企业自⾝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徐少杰本来是想着探究一下宏源市制药厂的发展之路的,但是,在制药厂一天参观下来,徐少杰感觉到,宏源市制药厂的很多东西,是目前不少企业缺乏的,也是企业学不到的,宏源市制药厂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以人为本,这是非诚可贵的,原因也大概是宏源市制药厂是国营企业吧,制药厂经过了改制,但是基本的东西保留下来了,府政依旧是控股的。
在如今的形势下,国营企业,十之**都是亏损的,如同宏源市制药厂这样的情况,算得上是一种奇迹了,徐少杰苦苦思考这个问题,同制药厂的总会计师接触了之后,徐少杰总算是知道了一些秘密,也可以说是宏源市制药厂成功的秘诀。
宏源市制药厂有一个建厂以来的规矩,至今坚持,那就是制药厂的总会计师的地位,仅次于主要负责人,全部的企业核算,以及财务管理,都是总会计师负责,分管的负责人,权威不及总会计师,说⽩了,总会计师控制大的开支,分管负责人只是负责小的⽇常开支,这个规矩,一直坚持到了现在,就是主要负责人需要开支的事宜,总会计师也有权提出异议。
这样的企业,在徐少杰看来,简直就是奇迹,徐少杰想到了一个故事,所以在制药厂的总结会议上,徐少杰讲到了这个故事:
教育家吕型伟的回忆录,说到了一件事情,那是1963年,教育部长杨秀峰到海上主持一次会议,会议结束的时候,分管教育的市委记书处记书杨西光宴请部长,菜肴很平常,没花多少钱,杨西光要求当时的教育处长吕型伟先付钱,然后到教育局报销。结果,吕型伟在局里的财务处报销的时候,碰到了钉子,会计张琪不让报销,吕型伟解释说,这是杨记书让报销的,局长也说让报销,但张琪坚持自己的意见,说出来了一句流传很长时间的话语:“谁请客,谁出钱。”吕型伟没有办法,只得告诉杨西光,杨西光也很为难,问吕型伟该怎么办,吕型伟提出,请参加宴会的海上同志分摊,最后,吕型伟一家家跑,将钱收回来。
徐少杰最后发出了感慨,当年,教育局有吕型伟这样的处长,机关里面有张琪这样的会计,一个大城市,有杨西光这样的导领。换到现在,区区一顿饭,何⾜道哉,请部长全家吃上三年五年的饭,这样的钱也是可以拿出来的。如果分管教育的市委导领请部长吃饭,愿意出钱的单位多的是,轮不到杨西光那种级别的导领为难,更不会有一个会计说不准报销。
徐少杰很情动的指出来了,张琪这样的会计,目前可能不多了,但不能说没有,而杨西光那样的导领,也一定会有的,只要一级级的能够尽职尽责,许多在我们看来是童话般的故事,就能够出现,这些故事多了,群众的看法,就能够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制药厂的班子成员,都知道徐少杰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特别是总会计师,很是动,主动发言了,说出来了心里话,现在坚持财务制度,是很难的,但是,有了徐记书的鼓励,就一定要支持下去,现在坚持制度,就是为制药厂负责,为班子负责,为全厂的职工负责,将来,大家总是会明⽩的。
宏源市制药厂的事情,给予了徐少杰很大的震撼,他绝对想不到,能够发现这样的企业,或许,宏源市制药厂也服从了局势的变化,在处理很多关系的时候,开支了不少钱,比如每年的赞助费,还有一些拜访导领和职能部门的钱,但是,制药厂对內的控制,是很严格的,这么多年过去了,制药厂的班子,没有出问题,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可能是这些原因,让制药厂的职工看见了,他们不会说什么,更不会赞誉,他们可能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所以,在⽇常的工作中,职工以厂为家,努力工作,职工认为,自己的做法,也是理所当然的,不值得宣扬的。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凝聚力,宏源市坚持下来了,而且效益还很不错。
但宏源市制药厂这样的办法,在一般的企业,都是推不开的,其中的原因,自然是不用多说的,很多的国有企业,最终的结局都是亏损,所谓的穷庙富方丈,这似乎成为了一种怪圈,凡是家国直接管理的企业,大都是亏得不能够继续亏损了,可一旦进行了改制,企业归个人所有之后,往往能够重新焕发出来生机,有不少人籍此说明体制必须要转换,大肆鼓吹属于个人的东西才能够珍惜等等。
宏源市酒厂的外部装饰非常的豪华,整体的效果和制药厂的差不多,但看上去更加的富丽堂皇,这里的管理,没有制药厂要求那么的严格,广场上面,停有不少的轿车,大硕的广场上面,有一个标志的建筑,这就是宏源市酒厂的厂标,一个面带微笑的女孩子,手里捧着一个圆形的五彩球。
酒厂的负责人介绍说,这个厂标,已经矗立很多年了,期间进行了几次的养包,厂标的意思是指宏源市酒厂的⽩酒,属于天上的仙女带下来的美味,人间是很难得有的。
宏源市酒厂在清末民初就建立了,可以说是历史悠久,生产的⽩酒,在国全深有影响,而且很奇怪的是,只能是在宏源市这个地方,能够生产出来这样的⽩酒,换到其余的地方,味道总是有些差距的,很多的人将原因归结为宏源市的山⽔,徐少杰以前也在网络上查过一些资料,生产优质⽩酒的地方,对于⽔质的要求,的确是有着很大不同的。
进⼊了酒厂之后,徐少杰有着另外的一番感受。
如果说在宏源市制药厂的感受是精致和细微的话,那么,在宏源市酒厂的感觉就是大气磅礴,大硕的广场,⾼大宽阔的厂房以及车间,包括办公楼,从外面看,都显得很有气势。宏源市酒厂的负责人,以前是宏源市府政的副长市,因为央中的相关要求,在出任了宏源市酒厂的负责人之后,免去了副长市的职务,酒厂的其他负责人,包括中层的⼲部,都是有着明确的行政级别的。
徐少杰暗暗揣测,宏源市酒厂这样的大气,大概就来自于行政的威力吧,一家著名的企业,如果有着明确的行政级别,无论是在表露上,还是在平时的管理中,都会显露出来其他企业所没有的霸气。
参观的过程,和在宏源市制药厂是一样的,首先是参观厂房和车间,酒厂和制药厂有一个相同之处,就是生产出来的东西,都是要直接进⼊人的⾝体的,所以,对于卫生的要求是一样的严格,在酒厂,徐少杰同样没有看见一张废纸,整个的厂区都是⼲⼲净净的。这方面,徐少杰是不叫佩服的,看似简单的事情,要做好,并不容易。
徐少杰想到了省委的大院里面,卫生方面就不是做的很好,虽然时常有专人打扫,但是,在细节方面,还是需要注意的,好的环境卫生,对人的精神是有着很大的励作用的。
参观的过程中,徐少杰的心情慢慢的发生了一些变化,他可以感受到,宏源市酒厂和宏源市制药厂有着一些细微的差别,那就是在职工的精神面貌上面,通过一边参观,以及酒厂负责人的一边汇报,徐少杰已经知道了,酒厂的员工,待遇和收⼊,明显的⾼于制药厂,但是,在酒厂,徐少杰感觉到了,职工的精神面貌,远远不及制药厂的职工。
说的不客气一些,酒厂的员工,没有那种以厂为家的思想,这种思想是从內心里面散发出来的,是无法作假的。
徐少杰决定到酒厂的办公大楼里面去看看。
办公大楼的內部装饰非常豪华,比起制药厂来说,又是一个不同的档次了,酒厂的负责人介绍说,酒厂每年要接待大量的外来客户,酒厂的整体形象,就是依靠着办公大楼的形象;来体现的,除非是一些特别的客人,一般人是不允许进⼊厂房和车间里面去参观的,特别是徐少杰刚刚到的品酒车间。
徐少杰想到了宏源市酒厂的品酒车间,其实建造在大山里面,是一个天然的溶洞,如果不是到酒厂来参观,徐少杰本想不到,所有生产出来的⽩酒,都要取出来样品,送到品酒车间去,给⾼级品酒师进行品尝,这些⾼级品酒师,是宏源市酒厂的权威,他们的品酒⽔平,甚至超过了仪器检测的作用。⽩酒主要是讲究口感的。
在品酒车间,徐少杰品尝了宏源市酒厂珍蔵了50年的⽩酒,颜⾊已经是淡⻩⾊,⼊口之后,有淡淡的甜味,呑下去之后,感觉到⾆尖的余香,这样的⽩酒,就是徐少杰这样的⾝份,也是极少能够喝到的。
在办公大楼里面,徐少杰一层层慢慢走着看着,每一间办公室里面的人,看见徐少杰进来了,都停下手里的工作,站起⾝来,徐少杰看见自己的参观,耽误了大家的工作,也就不再挨着看了。
徐少杰已经发现了一些端倪。
在酒厂的车间里面上班的员工,大部分都是中年以上的职工,不乏有一些年老的员工,但是,在办公大楼里面看见的员工,都是很年轻的,有些年轻的过分。
徐少杰不反对人才的年轻化,包括自己就是很好的说明,如果说要按照年龄来说,徐少杰现在最多也就是市委导领,甚至是县委导领,可在办公大楼里面上班的,几乎都是年轻人,而且还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年轻的女孩子居多。
进⼊会议室以后,徐少杰随口说看看酒厂员工的名册。
酒厂的负责人连忙安排秘书,拿来了酒厂员工的名册,厚厚的一本,徐少杰看了看,这本员工名册,还是归纳很好的,按照车间和职责,一次排好了。
徐少杰没有看其他的,径直翻开了厂部员工的名册。
徐少杰是主管⼲部工作的,看到最多的,就是名册,包括全省⼲部的名册,徐少杰不知道看了多少遍,徐少杰不仅仅是看省管⼲部的名册,包括县市负责人的名册,以及一些市直单位负责人的名册,徐少杰都是注意的,从名册上面,可以看出来很多的信息。
宏源市酒厂厂部员工名册,果然引起了徐少杰的注意。
除开酒厂班子成员,其余的科室员工,极少有年龄大的员工,有的科室负责人,不到30岁,这样的情况,有可能存在两种情况,要么宏源市酒厂注重培养年轻人,这里朝气蓬,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但通过参观和感受,徐少杰否定了这样的想法。
另外一种可能,就是关系户的存在,这些年轻人,很有可能是背景不一般的,到酒厂来上班了,安排到车间去,有难度,也不悉作流程,只能是安排到厂部,做一做行政管理的工作。
严格说,酒厂这个地方,除开销售部和公关部,还有财务部,其余的科室和车间,应该是女同志很少的地方,制药厂的女员工很多,可以理解,毕竟是比较细致的作,女同志相对有耐心一些,但酒厂有这样的情况,就有些奇怪了。
徐少杰没有说什么,看了酒厂员工的名册之后,递给了一边坐着的杜顺平,杜顺平接过了员工名册之后,也是径直翻到厂部员工名单,仔细看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