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宾主尽欢
第三百三十二章宾主尽
在这次颇为友好的谈话将近结束时,伏罗希洛夫再一次強调,在表明波兰和罗马尼亚府政自己同意俄**队过境的一个答复收到之前,军事讨论不可能恢复。
与此同时,伦敦外部于8月22⽇下午指示西兹立即去见莫洛托夫,并且要告诉他说,在得到苏联府政发出有关此事的正式消息之前,英国府政对于里宾特洛甫即将访问莫斯科的消息暂不表示意见;但是如果消息属实,这种事态发展似乎就“构成了苏联府政方面的一个不讲信义的行动”不过,法国府政则倾向于对俄国人采取一种不那么僵硬的作法,在能够弄清里宾特洛甫访问莫斯科的消息将产生什么结果之前,暂时以“冷静和保留的态度”来对待它。也许在莫斯科做一些事仍是有可能的,即使只能尽量缩小德俄和解的影响也是好的(这种和解无论如何会给德国同意大利、⽇本和西班牙等国的关系带来不利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事情将取决于俄德公约的条款內容。如果它只是“一项一般的原则协定,同例如法德之间的协定相类似”那么,博內看不出为什么英法两国同苏联府政的谈判就不应该再继续下去。在这些法国人看法的影响之下,英国外部于22⽇晚又给西兹拍了一份电报,要他在探询时使用“比指示的那些话要温和一些的词句”并设法从莫洛托夫那里打听一下里宾特洛甫的访问同三国谈判的前途将会有什么关系。可是这第二份电报是在西兹于22⽇下午7时已见到了莫洛托夫并已经按照前一次的指示行事以后才拍发出去的。因此,在这次会见中出现了⾆剑的烈锋。莫洛托夫担绝接受不讲信义的指责,他反而指责西方家国缺少诚意。他说,苏联府政曾一再提出军队通过波兰和罗马尼亚的问题“最后(在昨天或前天)苏联府政断定它是受骗了,这才‘接受了德国府政向它提出的建议’”当西兹问道,是否过去几个月所作的努力现在必须作为一笔勾销,或者是否还有“可能继续这项有益的工作”时,莫洛托夫回答说,现在一切都要取决于同德国的谈判,也许再过,比如说,一星期,他们就“可能看出”英法俄三国会谈是否能恢复。在西兹离去后,莫洛托夫立即又召见了纳吉阿尔(这样就使得这两位大使来不及相互磋商了),对他讲了同样的话。很清楚,西方的谈判者现在正在退出舞台,不过莫洛托夫和伏罗希洛夫也没有真正把门关死。
8月23⽇晚,里宾特洛甫和斯大林签署了一项互不犯侵公约,第二天公布了条约的全文;23⽇还同时缔结了一项瓜分波兰的秘密协定,虽然这件事在当时自然是不为外间所知的。在看到互不犯侵公约的全文后,法国府政仍然认为在它的条款中有空子可钻,英法在莫斯科的谈判以后还是有希望的。8月24⽇纳吉阿尔接到指示,要他去问莫洛托夫:“新的公约是否,并且在何种程度上…容许法国、英国和苏联府政之间现正进行的会谈继续下去以至结束”以及它“是否,并且在何种程度上使1935年5月2⽇的条约中苏联府政对法国承担的义务不受影响”西兹也接到指示,要他同纳吉阿尔采取一致的行动,去询问以上两个问题中的第一个问题。
在两位大使能够见到莫洛托夫之前,德拉克斯和杜芒克在他们自己的要求之下,8月25⽇同伏罗希洛夫作了最后一次的会晤。伏罗希洛夫告诉他们说“鉴于政治局势发生了变化,继续会谈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会晤结束时,伏罗希洛夫就波兰问题又讲了一通话。这些话也许是想为两个军事代表团所受待遇找一个借口,但是据英国大馆使武官的看法,这也是“俄国人憎恨波兰人的一个实真暴露”“在我们会谈的整个期间,波兰报纸和波兰民人都不停地在说,他们不要苏联人的帮助。…难道说为了把我们的帮助给予波兰,我们就必须先服征它吗,还是,我们应跪下来乞求,把我们的帮助献给波兰?这种立场我们是办不到的。”
同伏罗希洛夫的这次见面是在25⽇下午1时。当天下午6时,莫洛托夫在克里姆林宮又接见了这两位大使,对他们讲了同样的话。西兹在纳吉阿尔之前先行告辞(纳吉阿尔还要单独谈他所接指示中的第二部分),当他向莫洛托夫说再见时,后者“带着一种几乎是热情的坦率态度说,真是遗憾,我们竟没有能在军队过境问题上取得波兰和罗马尼亚府政的同意,从而使谈判获得圆満结果”接着,纳吉阿尔就提出了关于法俄公约是否继续生效的问题。莫洛托夫向他保证说,德俄公约中绝没有会影响法俄公约继续生效的东西。不过,莫洛托夫也着重指出,由于没有一项军事协定,法俄公约基本上只能算是一种“纯精神”质的东西。也象对西兹讲的一样,莫洛托夫在同纳吉阿尔谈话时也把谈判的破裂归咎于波兰方面。
经过8月25⽇同伏罗希洛夫和莫洛托夫的这两次会晤,甚至连法国府政也感到同苏联府政恢复谈判已经毫无希望;于是在8月25⽇当天晚上,两**事代表团就从莫斯科匆匆启程返国。
第十章德苏互不犯侵公约及一项秘密议定书的签订,8月14⽇至24⽇
8月14⽇,里宾特洛甫打电报给舒伦堡,要他立即去见莫洛托夫,并说明完全而又永久地改变俄德关系的时刻已经到来。因此,里宾特洛甫“准备对莫斯科作一次短时间的访问,以便用元首的名义向斯大林元帅陈述元首的意见”8月15⽇晚,舒伦堡把这一信息带给了莫洛托夫。据舒伦堡报告说,莫洛托夫以“极大的趣兴”接受这一信息,而且他“比以前更加坦率了”;不过他认为,如果里宾特洛甫的访问要取得成果,那就需要作好充分的准备。他特别提到了据说齐亚诺在6月底时已经对苏联驻罗马代办提起过的那几个问题:改善苏⽇关系;签订一项德苏互不犯侵公约和联合保证波罗的海各国的可能;签订一项范围广泛的经济协定。这个方案的经济部分已经在进行中,莫洛托夫想知道德国是否愿意讨论其他几点。如果愿意的话,他认为就应当就这些问题进行具体的讨论。
舒伦堡在又接到了新的指示之后,就在8月17⽇告诉莫洛托夫说,德国府政愿意就他们上次会见时提到的一切问题进行谈判;里宾特洛甫则准备在8月18⽇以后的任何一天飞往莫斯科;他拥有全权来处理德苏关系中的全部复杂问题和签订相应的条约。在这次会晤中莫洛托夫说,斯大林“正以极大的趣兴注视着会谈”;他并把苏联府政对大使15⽇的口信的正式答复给了舒伦堡。答复对于德国“改变原来的政策,朝着认真改善同苏联的政治关系的方向发展”的前景表示,虽然表达的方式是小心谨慎的和有节制的,而且也提到了俄国不信任德国的理由。苏联府政建议,第一步应该是签订各项经济协定,接着在不久之后,或是签署一项互不犯侵公约,或者就重新肯定1926年的中立条约。关于里宾特洛甫前来莫斯科的建议,莫洛托夫对于“这样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和国务活动家”居然建议来访问他们,表示非常満意,并且同斯特朗“一位二等员官”的来访作了对比,以表示对德国人此举的称赞。不过,俄国人自己所希望的显然是不要有这样大张旗鼓的场面。里宾特洛甫的来访会很快宣扬出去,这是俄国人希望最好能避免的。他们宁愿“不声不响地做点实际工作”
俄国人试图避免加快同德国人谈判的步伐,其动机也许与英国府政当初派遣代表团到莫斯科来时的动机并没有什么不同。如果同两方面的谈判能够尽量地拖延下去的话,也许单靠这种办法就能阻止希特勒在天气变得不适宜打一场闪电战之前进攻波兰。但是这样的拖延时间正是里宾特洛甫决心要避免的。第二天(8月18⽇),他打电报给舒伦堡说,鉴于德波关系“正在⽇益恶化”应催促对方不要拘泥于正常的外程序,事情要加快进行。经济协定实际上已经完成(事实上是在8月19⽇深夜签署的)。互不犯侵公约的谈判也很简单,只要求两国在二十五年的期限內彼此不进行战争或以武力相对抗。舒伦堡还应向对方指出,里宾特洛甫特有权“签署一项特别议定书,以规定双方在对外政策问题方面的利益,…比如,决定在波罗的海地区的利益范围,波罗的海各国问题,等等”不过这样的解决只有“通过口头讨论”才有可能。
为了执行这些最新的指示,舒伦堡在8月第一次的会晤中,莫洛托夫仍坚持他的意见,即里宾特洛甫的访问需要“充分的准备工作”甚至要为来访规定一个大概的⽇期也是不可能的。互不犯侵公约并不象德国人似乎想象的那样简单。而特别议定书的內容也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苏联府政希望德国府政能够更具体地说明它应包括哪些內容。“苏联府政对待它签订的条约的态度是极其严肃的。它尊重自己所承担的义务,并盼望别人也同样地尊重达些条约。”
显然,等舒伦堡一走,莫洛托夫就立即去向斯大林报告。斯大林被一项能解决“波罗的海地区利益范围”的议定书所yin*而上了钩,这项议定书则只有里宾特洛甫来莫斯科才能签署。在他离去还不到半小时之后,舒伦堡又被重新请回到克里姆林宮来。在下午4时30分,莫洛托夫告诉他说,苏联府政同意里宾特洛甫在经济协定公布一星期之后,即8月26或27⽇来访问。
然而,德国人觉得所建议的这个⽇期还不够早。8月21⽇下午3时,舒伦堡向莫洛托夫转达了希特勒给斯大林的一个口信,表示同意俄国起草的一份互不犯侵公约草案(草案是在19⽇深夜发往柏林的),并要求让里宾特洛甫于星期二,即8月22⽇,或至迟于23⽇在莫斯科受到接待。莫洛托夫于下午5时把斯大林的答复给了舒伦堡。其內容如下:
多谢你的来信。我希望德苏互不犯侵公约将给我们两国的政治关系带来一个决定的好转。我们两国的民人需要相互之间的和平关系。德国府政同意缔结一项互不犯侵公约,就为消除我们两国之间政治上的紧张局势,并为建立两国之间的和平与合作提供了基础。苏联府政要我通知阁下:它同意里宾特洛甫先生于8月23⽇到达莫斯科。
这样,战争的第一个大战斗回合就被德国在8月21⽇那天赢去了。当天深夜,德通社发表了如下的公报:“德国和苏联两国府政同意缔结一项互不犯侵公约。外部长里宾特洛甫先生,为完成谈判工作将于8月2第二天早晨也在俄国报纸上发表了,但没有提里宾特洛甫来访的确定⽇期。按照舒伦堡的**,此事在莫斯科“引起了外界极大的惊奇”并“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里宾特洛甫已由希特勒授予全权来进行关于互不犯侵公约及“一切有关问题”的谈判和签署由谈判达成的任何协定。他从柏林乘机飞去莫斯科,于8月23⽇下午时到达。当天下午他在克里姆林宮见到斯大林和莫洛托夫,同他们进行了三个小时的讨论,內容涉及到苏德关系中的一切方面。双方同意应在一个完全新的基础上处理这些关系,并以一项互不犯侵公约和一项规定双方势力范围的秘密补充议定书来予以表达。双方同意,在万一发生战争的情况下,划出一条穿过波兰的分界线,并划定涉及到芬兰、波罗的海各国和比萨拉比亚的其他一些利益范围。晚上8时刚过,里宾特洛甫打电话给柏林说,刚才结束的第一次会议“正朝着对我们有利的方向进行”不过俄国人认为举⾜轻重的一点还未解决,这就是他们要求把波罗的海的两个不冻港,利耶帕亚和温次匹尔斯,划⼊他们的势力范围。希特勒同意了这个安排,于是为准备协定的最后文本扫清了道路。
互不犯侵公约并没有经过多少讨论。俄国人8月19⽇给对方的草案全文,显然在柏林又重新起草过。里宾特洛甫自己在他的法律专家⾼斯所拟的序言中加上了“一个多少有点说过了头的关于建立德苏友好关系的短语”斯大林对此表示反对,他说“被纳粹府政用大粪浇头已经六年之后,苏联府政不能够突然又向大众讲保证德苏友好的话”于是,这一成为问题的短语就被改掉了。不过除此之外,双方似乎都没有提出过什么实质的改动。
8月23⽇夜间,里宾特洛甫同斯大林和莫洛托夫举行了第二次会谈,双方就共同感趣兴的各种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在德国对⽇本的影响这个问题上(苏联府政对此特别感趣兴),里宾特洛甫宣称他本人准备试试,来对苏⽇分歧进行调解。斯大林说,德国在这方面的帮助将是有用的;不过他不愿让⽇本人留下这样的印象,即似乎是俄国在这件事上采取了主动。对于⽇本的挑衅,俄国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如果⽇本想要战争,它可以打。…如果⽇本想要和平,那当然更好”里宾特洛甫向斯大林保证,一次新的发动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只不过是已进行了好几个月的会谈的继续罢了。
斯大林问起意大利的目的是不是还不只限于阿尔巴尼亚一地——他似乎认为呑并阿尔巴尼亚“对意大利并没有什么特殊的价值”意大利对希腊领土是否抱有野心?里宾特洛甫回答说“为了战略上的原因,阿尔巴尼亚对意大利来说是重要的。而且,墨索里尼是一个強硬的人,不可能把他吓倒。”不过,他“十分德国同苏联恢复友好关系”
里宾特洛甫在被问到他对土耳其如何看法时说,尽管他极力想同它建立友好关系,土耳其却还是首先参加反对德国的“包围阵线”的家国之一。斯大林和莫洛托夫也说道,苏联“同土耳其人的摇摆政策也有过不幸的经历”双方一致认为,英国“为了鼓励反德的宣传”正在把大量金钱送进土耳其。
在议论英国时,这三位政治家似乎都表现了特殊的敌意。斯大林和莫洛托夫诉说,英**事代表团“从来不告诉苏联府政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里宾特洛甫说“英国是虚弱的,但却想让别人去为它的统治世界的狂妄要求打仗”;对此,斯大林“动地表示同意”他说,
英**队是脆弱的;英国海军也不象过去那样重要了。英国的空中力量有了增加,…但驾驶员不⾜。如果英国虽有此缺点而仍能统治世界,那也只是因为其他家国太愚蠢,总是让自己被人吓住了。举例来说,区区几百个英国人居然统治了印度,这真是可笑。
话虽如此,斯大林的意见是“尽管英国有其弱点,但打起仗来还是很机智,很顽強”
另一方面,斯大林在谈到法国时带有几分敬意。他认为法国的军队是“值得重视的”里宾特洛甫在答话中指出,法**队在数量上劣于德国。而且“德国的西部防线要比马其诺防线坚強五倍。如果法国想同德国战,那它一定会被打败。”
在谈到**公约这一题目时,只轻轻一笔就带过了。里宾特洛甫说,这项公约“基本上不是针对苏联,而是针对西方主民 家国的。他知道,…苏联府政完全认识到这一事实。”斯大林揷话说,这项公约“主要是吓唬了伦敦城和英国的小店主们”里宾特洛甫同意这一点,并且说了一个流传于柏林的笑话:“斯大林自己也会参加**公约的。”
最后,里宾特洛甫宣称,德苏谅解受到德国民人各阶层的“最热烈的”他们“本能地觉得德苏之间并不存在有天然的利害冲突;良好关系的发展迄今只是受到外国的,特别是英国的谋诡计的⼲扰罢了”斯大林说,这一点,他“完全可以相信”;不过,他说到“德国人希望和平”这句话时,却使里宾特洛甫又提到了他们“对波兰的愤怒”这种愤怒“是如此之強烈,以致人人都准备要打”
在这第二次会谈中,宾主频频举杯祝酒——为希特勒⼲杯,为里宾特洛甫⼲杯,甚至为舒伦堡也⼲了杯。“莫洛托夫先生向斯大林举杯说,是斯大林,通过他今年3月发表的、已被德国很好了解的演说,才引来了政治关系的彻底变化。”莫洛托夫和斯大林一再为互不犯侵公约、为德苏关系的新阶段和为德国民族⼲杯。里宾特洛甫也为斯大林、为苏联府政和为德苏关系的顺利发展而⼲杯。在离去时,斯大林对里宾特洛甫讲了“大意是这样的话:苏联府政是非常认真地对待这项新公约的。他可以用自己的名誉来保证,苏联决不会背叛它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