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我的舞台(14)
“你好,我是莱米!”
这应该算是莱米跟王宁第一次正式见面,以前,哪怕是介绍到对方的时候,两人也不过点了点头,谁都没有想要进一步接触的想法。
王宁自然是不屑于跟污蔑他的人接触,至于莱米,也许他会有一丝愧疚,也有一丝尴尬,也不方便私下接触王宁。
两个注定会成为敌人的人,就这么普普通通的接触了。
“嗯,我想我就应该不用介绍了!”王宁点了点头,随意的说道。
莱米并没有在意王宁的态度,依然和善的点了点头:“当然,我知道你。王宁猜想是很伟大的数学发现,它让我们找到了新的观察数学的角度!”
“谢谢你的夸奖!”
伸手不打笑脸人,再加上不管莱米有什么挣扎,他都肯定会失败,王宁当然不会对他冷言冷语,太失风度。
“哈哈,我就说你们两个会有共同话题,果然,我没有说错吧!”
两人并没有爆发出外界想象中的针尖对麦芒,反而平平淡淡,罗纳德却突然笑了起来,冲着王宁说道。
笑完之后,看到两人都没有回应他,罗纳德也不在意,继续说道:“既然王宁先生跟莱米教授对某个猜想都有很深的研究,不如咱们这一次的讨论主题就是那个猜想吧!某个猜想出来之后,总是在讨论之中才可以进步,如果可以完善那个猜想,对数学界肯定有很重要的意义!”
“我觉得不错。做学术不能闭门造车。一人计短多人计长!能够完善王宁猜想。对数学界会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这句话不是王宁说的,而是一边的吴丙⽩。
吴丙⽩他们知道罗纳德这次前来的目的是什么,私下中不说,明面上却绝对有一个目标,就是夺走王宁猜想的冠名权,并且把王宁打⼊深渊,给他贴上骗子,偷窃者的标签。
这可不是什么好标签。以米国的影响力,一旦把王宁打上骗子的标签,整个星球的学术界都不可能有王宁的位置,他就差不多相当于被直接封杀。
被全世界封杀,对于任何人都是大巨的打击,更何况王宁这种少年人,一旦想不开,毁掉的就是一颗好苗子,甚至是可以名垂青史的好苗子。
为了保护王宁,吴丙⽩他们自然会竭尽全力。
保护之一是给王宁的那些资料。通过它们可以让王宁了解自己即将面对什么样的对手,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算是给他打个预防针。
第二方面就是确保争论之中,王宁猜想是唯一称呼,而不是什么某个猜想。
一旦使用了王宁猜想,不管争论的结果如何,王宁猜想就再也夺不走。只能是王宁立独发现的。
而如果是某个猜想的话,就相当于告诉所有人,王宁猜想最终的发现者还不确定,王宁跟莱米之间有一个人在撒谎,有人在欺骗全世界。
以莱米跟王宁在际国上不同的地位,谁会受到支持,谁会受到质疑,几乎是不用考虑的。所以讨论可以,必须要在王宁猜想的前提下进行考虑。
罗纳德的打算吴丙⽩很清楚,吴丙⽩的打算罗纳德也明⽩,他微微一笑:“其实不管有没有完善,在我看来,王宁猜想其实已经对数学界起到了大巨的推动作用。它几乎要改变数学的发展方向,继续扩大数学领域,所以我觉得王宁猜想是第一猜想或者是基石猜想才更加合适!”
吴丙⽩跟着点了点头:“罗纳德教授说的很有道理,王宁猜想的重要我们都清楚,而且他还不太完善,如果一直称为王宁猜想的话,确实有点不太合适。我觉得完全可以称之为王宁第一猜想或者说王宁基石理论!王宁,你自己觉得呢?”
王宁自然不会跟吴丙⽩唱反调:“当然,我觉得吴教授说的很在理。王宁猜想太空泛,对猜想的內容概括的不太明显。吴教授提议的王宁第一猜想相当合适,它告诉我们,其实猜想也不过是第一步而已,接下来还有更多路要走呢!”
王宁的回答吴丙⽩很満意,赞赏的点了点头:“罗纳德先生,你觉得呢?”
两人一唱一和,连消带打,罗纳德发现自己还真有点对付不了。就算是继续说下去估计也是浪费口⽔,⼲脆点了点头:“吴丙⽩教授,王宁先生说的都很对,猜想确实只是第一步。我们想要做的,就是找到猜想第二步的途径,所以我提议,我们接下来的讨论点全都放在第一猜想上面吧!”
罗纳德依然只承认第一猜想,至于王宁第一猜想,王宁基石猜想,或者说王宁猜想,他是一概不能承认的,最起码在官方或者表面上不能承认。
“我赞同罗纳德教授的提议,学术讨论自然要有专门的讨论中心,我本人也觉得王宁第一猜想最合适,如果能够在接下来两天之中发现进一步的猜想理论,这一次的学术讨论大会肯定会被记录进历史的!”吴丙⽩稍微含笑说道。
事情总算是走到了计划之內,从一开始吴丙⽩他们就不考虑其他学术讨论的问题,目的就是将话题拉到王宁猜想上面。
王宁年龄太小,哪怕是有魏承⽟,沈崇峰的证明,依然让人无法忽视他的年龄。年龄小在很多地方确实都是优秀,而在学术上却不是如此。
不管多么天才的人,没有经过积累,都不可能会有太渊博的学识。在他们看来,王宁也是如此。一旦讨论其他方面的內容,王宁很容易就会显现出不⾜。
平常有一点不⾜没有关系,在哈佛代表团面前却不成。哈佛代表团本来就是找茬的,再自己露出破绽,很容易被哈佛代表团利用。
还是王宁猜想好一点,毕竟是王宁独自发现的,在这方面他才是权威。
吴丙⽩打的好算盘,罗纳德也不差。听到这个提议,他直接点头答应了下来,不过却又说了一句话。
“既然是历史的学术讨论,自然需要有人见证,我提议邀请媒体朋友们进场记录下我们讨论的內容,也好为未来研究者提供思路呢!”(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