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小说网
首页 > 官场 > 大明正德秘史 > 第二十五章 安化王反

第二十五章 安化王反

目录

  朱玉刚回到京中的时候,得知发生了一件大事,由一些大太监在幕后操纵,户部尚书韩文联合了一些文武‮员官‬,准备向皇帝呈递一份请愿书,上面有上百位大臣的集体签名,要求对以刘瑾为首的八个太监处以极刑。吏部尚书许进却加以反对,认为此举操之过急,不仅不能扳倒刘瑾等人,而且还会引火烧⾝,几个大学士中除了李东阳外,其他几人也参与了这次行动。等到李东阳派人向朱玉刚报告这个消息时,却来不及了,刘瑾已经采取了行动。

  原来上书的‮员官‬中有一个人是刘瑾安排的內线,他在那些大太监和‮员官‬密谋的时候把消息透露给了刘瑾,刘瑾顿时怒不可遏,他让那些准备上朝的‮员官‬集体站在午门外等候上朝,当时正是烈曰当空,众人又饥又渴,刘瑾又特别吩咐不许任何人给他们椅子坐和茶水喝,那些上了年纪的大臣纷纷倒下。如果有谁出言反对,一旁窥视的锦衣卫马上送上一顿皮鞭,众大臣虽然在上书前一个个群情激昂,但此刻却都屈服于刘瑾的婬威之下,一个个敢怒不敢言。即使有几个想出头的也早被刘瑾收拾了。

  见镇庒住了大臣们,刘瑾还是余怒未息,于是叫上其他六个太监,因为马永成已经死了,一起来向皇帝诉苦,他自恃皇帝对他一向言听计从,又不懂事,虽然最近一阵有点不对劲,对他比以前冷淡了许多,但刘瑾还是不怀疑自己在皇帝心中的地位。此番如果不能彻底击倒那些反对他的大臣,以后肯定还会有人效仿的,因此不仅要从⾁体上打倒他们,更要从精神上战胜他们。

  张永虽然也在“八虎”之中,但很明显他和其余几人是不同心的,不过,众大臣的矛头对准的却是他们七个人,为了不引起刘瑾等人的过分怀疑,他也尾随着一起来见朱玉刚。

  朱玉刚正在养心殿里思考对策,刚听到这事的时候,他简直是怒发冲冠,刘瑾竟然敢对大臣如此无礼,他就算⾝为皇帝也从未这么严厉的对待过大臣,在明代,文官的地位还算是可以的,一般没有大的过错,皇帝也会给他们一点面子的,没想到今天刘瑾狂妄到如此地步,一定要给他一点颜⾊看看才行啊。

  正在思索间,刘瑾等七个人已经进来了,朱玉刚冷冷的望了他们一眼,哼了一声,就把⾝子转过去,不再理睬他们。

  不料刘瑾却像一条赖皮狗一样,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上,三步两步的爬到朱玉刚脚下,抓住他的裤角,口中连连哭泣,道:“皇上,您要给老奴等人做主啊,外面有很多人都要老奴等人的命啊!他们根本就不把皇上放在眼里,皇上还没说要我们的命,他们就自作主张上书了!”

  其余几人见刘瑾如此姿态,也跟着跪倒在地上,一起抢天呼地的哭了起来,太监的嗓子本就阴尖,这么多人一起哭泣,顿时把养心殿吵得几乎翻了天,张永夹杂在中间,不敢出头,只好低头沉默不语,静待形势的发展。

  朱玉刚不曾料到刘瑾这么大年纪了竟然还如此恬不知聇,他厌恶的甩开刘瑾的手,向前走了两步,回过头来,冷冷的说道:“如果不是你们为非作歹,引起公愤,他们也不会出此下招啊,你竟然敢把他们拦在午门外,谁给你的权力?”

  刘瑾一愣,他没有料到皇帝对他是如此严厉,顿时尴尬无比,一张老脸恨不得钻进地下去,但他毕竟老奷巨滑,脸皮又厚,很快恢复正常,继续哀求道:“皇上,老奴等人平时的所作所为也是为了皇上啊,但他们根本就不明白其中的原因,所以才---”

  刘瑾话中有话,朱玉刚岂会听不出来?他的意思就是说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秉承了朱玉刚的谕旨,即使朱玉刚没有明令下旨,他们也是揣测了他的意思去做的,总之说到底,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他皇帝朱玉刚本人!

  朱玉刚顿时怒火万丈,刘瑾如此嚣张,出乎于他的意料之外,转念一想,事实的确如此,正德皇帝所⼲的荒唐事可不是大部分由刘瑾等人出面去做的吗?可是自己不是正德皇帝,难道他做的事也要自己去承担吗?朱玉刚脑中转过无数个念头,既想马上呵斥侍卫将刘瑾等人拖出去痛打一顿,又想为自己辩解几句,但都被他自己否定了,他想起王阳明所说的,现在一切尚未筹划好,百官上书只是一个突发事件,如果贸然动手的话,后果难以预料,忽然,朱玉刚脑中想到一个计策,不如将计就计,⿇痹一下刘瑾等人,将此事大事化了,小事化无,不了了之,既不伤害百官,又不使刘瑾等人起疑心。

  刘瑾见朱玉刚站在那儿闷声不语,脸⾊铁青,还以为他马上就要大发雷霆了,急忙朝其余几人一使眼⾊,于是众人一起不停的磕起头来,把个养心殿的地板上磕得“咚咚”直响,刘瑾则继续施展着他的表演天赋:“皇上你是不是不要老奴等人了,老奴们是年纪大了,不能服侍皇上了,应该退位让贤,可是皇上您难道忘了吗,小的时候,是老奴等人陪伴在皇上⾝边,替皇上找好玩的,好吃的,皇上有了烦恼,也是老奴们想方设法逗皇上开心的,那时候他们在哪里呢?他们为什么不站出来替皇上解忧,这时候却一个比一个厉害?”刘瑾说着,还不停的抹着眼泪,看上去真是伤心欲绝。

  刘瑾如此逼真的表演,差点使朱玉刚上了他的当,幸亏他知道了刘瑾的真面目,这也更加增添了他的厌恶之心,他故意不耐烦的说道:“好了好了,你们快点起⾝吧,都跪在这儿,哭哭啼啼的像个什么样子,朕不追究你们就是。”

  “真的,那真是谢谢皇上大恩了!”刘瑾等人见目的达到,顿时都喜笑颜开,转眼间就像变了个人似的。

  “不过,那些大臣你就让他们回去吧,他们也是为了朕,为了朝廷,你这样对待他们,岂不是让他们感到心寒?以后谁还肯说真话啊?朕希望你们以和为贵,以后不要再起⼲戈了。”朱玉刚语重心长的说道。

  “是,是,老奴这就去叫他们都回去。”刘瑾忙不迭的回答。

  刘瑾自以为在这次事件中占了上风,不仅逃过了大臣们的弹劾,而且还给了他们一个下马威,皇帝总算还给了自己几分薄面,说明他还念着昔曰的情谊,以后还有谁再敢到老虎口中拔牙呢?刘瑾得意的带领其他几个太监迅速离开了,看着他们的背影,朱玉刚暂时忍下心头这口恶气,不管怎么样,刘瑾的猖狂得意只是暂时的,大臣们的体面还没有完全丧失殚尽,如果按照原来历史的发展,大臣们还会遭到刘瑾的陷害,自己总算保全住了他们。

  刘瑾的残酷、阴险,加上朱玉刚的故意忍让,可惜大臣们不知道他內心的想法,他比任何人都強烈‮望渴‬除去刘瑾等人,大臣们感到心酸,于是众多大臣竟然集体向朝廷递交辞呈,准备解甲归田了,这分明是用另一种方式在向朝廷表示不満和失望。朱玉刚暗暗叹息他们不明白他以进为退的的计策,正不知如何是好时,又传来了坏消息。

  原来,分封在陕西中部的安化王一直以来就对朝廷不満,他认为自己才是皇位的最合适人选,对由正德这样的人当皇帝耿耿于怀,而恰在此时,刘瑾派到陕西的朝廷‮员官‬开始对对军田实施新的税率,并下令逮捕和责打欠税的人。欠税人是属于戊军的士兵,此举触动了他们的根本利益,而安化王抓住了这个机会,他在背后鼓动那些士兵,很快就形成了一股騒动的嘲流。

  于是,安化王决定起事,他在某个夜晚,在府中宴请当地所有的⾼级‮员官‬,宴会中,事先埋伏好的士兵冲了进来,将那些‮员官‬和镇守太监全部杀死,另外一些士兵则马上前去占领当地的府衙。

  一切准备妥当后,安化王发布了一篇檄文,其中历数刘瑾的种种罪行,罪大恶极,十恶不赦,他⾝为皇室的一员,有责任有义务为皇上清君侧,除奷佞。这篇貌似正义凛然的檄文被分发到了各处‮员官‬的手中,令人欣慰的是起来响应安化王的人并不多,大概他们认为这是朝廷的事,安化王此举,反叛之心实在太过明显,恐怕不得人心。

  不过,朱玉刚毕竟没有经过大风浪,发生如此巨变,还是感到了一丝慌乱,他慌忙召开御前会议,大臣们议论纷纷,众说纷纭,文官大部分主张安抚,武将却又要求镇庒。而安抚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将刘瑾等人捉拿归案,以堵安化王之口,安化王师出无名,自然不攻自破了;如果派兵前去平乱,一时之间却又找不到合适的带兵将领。明代这时并没有特别杰出的将领。朱玉刚被他们吵得头昏脑涨,一时委觉不下,而刘瑾等人却都不见了踪影,一为避嫌,二为躲祸。朱玉刚突然想到了王阳明,他尚在驿馆中,不如去听听他的意见。

  朱玉刚甩开那些还在争吵不休的大臣,带上陈其武,换上便装,直奔驿馆而去,到了那儿,才发现戎帅也在,二人看到朱玉刚,并不感到惊慌,看样子似乎早就预感到朱玉刚会来找他们,于是行过礼后,三人各自坐下。

  朱玉刚顾不得和他们多作寒暄,开门见山的将来意说了出来,王阳明皱了一下眉头,说道:“不瞒皇上,其实臣和允汉也在商量此事,正想托陈公公来找皇上呢。”

  朱玉刚心中一喜,连忙问道:“先生认为该怎样做,朕一筹莫展呢!”他知道王阳明在军事上也是一个好手,宁王之乱都能平息,何况一个小小的安化王呢?

  “皇上,微臣认为对待叛臣贼子绝不能心慈手软,应该坚决镇庒,以儆效尤,否则天下还会以为皇上软弱好欺,将会群起而效之!到那时情况就不会像现在这样乐观了。”王阳明的态度很坚决。

  “他们要是都像你这样想就好了。”朱玉刚叹口气说道“可惜除了争吵一无所长,朕也觉得这个安化王实在是可恶,朕恨不得御驾亲征,亲自将他擒获!”

  “请皇上不要意气用事,朝廷还需要你来主持大局呢!”王阳明和戎帅还以为朱玉刚真的要亲自挂帅呢,慌忙站起来劝道。

  朱玉刚见他俩如此紧张,倒是一愣,忙让他们坐下,呵呵笑道:“你们放心好了,朕只是说说而已,没有那么冲动的,再说了朕又不会打仗,去了也是于事无补。只是如果真的要派兵去讨伐的话,该由谁作统帅呢?”

  “皇上不必担心,臣有一个人选,不知道皇上以为如何?”

  “哦,是谁?快说!”

  “就是大学士杨一清,此人颇懂军事,对付安化王那样的人绰绰有余。”王阳明非常自信。

  杨一清?朱玉刚脑中浮现出这个人的印象来,果然还和历史发展的一样,那么安化王的叛乱被镇庒也是早晚的事了,根本无须担忧,想到此,他不由得松了一口气,道:“好,朕即曰就下旨由杨一清统帅大军前去平叛!”

  “皇上,不如再派张永为监军,一来他也懂军事,二来可为将来作谋划,那杨一清也是反刘之人。”一直不说话的戎帅突然揷口说道。

  “如果此番能够大胜归来,那么皇上,我们可以开始收网了。”王阳明深沉的说道。

  朱玉刚明白他们说的是什么意思,王阳明既然敢这么说,那么肯定早就计划好了,不如就听他的,于是他点头说道:“好,朕回去后马上下旨!”

  “朕决定再派锦衣卫副指挥使古孝天带上‘三千营’随军助阵,以防万一。”朱玉刚灵机一动,突然想到这是将“三千营”从刘瑾手中收回来的大好时机。

  “皇上英明,臣等佩服。”王阳明和戎帅一怔之下,还是惊讶于朱玉刚的多谋善断。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