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小说网
首页 > 军事 > 新中华再起 > (131)雉河惨事

(131)雉河惨事

目录

  聂士成依命坐下,环顾左右,却是満屋的光头,军议的场所当然是选了一处极轩敞的宅院的正堂,就是如此,里面还是坐了満満当当上百号人,淮军一镇做战的营头不说,还有后勤补给、军法、参谋,营一级的军官海了去了,今天这场军议还是做战‮队部‬及其相关的军官参加,就算这样,也把房间里挤的水怈不通。按照条例,所有的军人一例剃光头,不管是军官还是士兵,士兵都剃的雪亮也似,与和尚相同,军官按例可以留寸许长的短发,不过不少军官显费事,⼲脆也和士气一样理了光头,现在看去,在光线的照射下一片片亮闪闪的光头,分外夺目。

  就连总镇张树声也是如此,现下他坐在房间正中,腰杆笔直,一⾝将军总镇的军服洗的⼲⼲净净,穿在⾝上笔挺贴⾝,最让众人瞩目的,当然还是他肩头的那一颗金星与那闪亮的光头了。

  他自己也是极为注意军容仪表,第三镇不少军官都是出⾝皖北团练,还有少数投降的捻子头领,原本的江湖习气重,积习难改,不象淮军的那些老军官和老兵,打入伍那天起就跟在张华轩⾝边左右,军容仪表军姿都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练习出来的,当初为了站军姿,不少军官背部被晒脫了几层皮,至今伤处仍清晰可见,这种功夫可不是说说就有,那是汗水和血水一起下才有的成就。第三镇不少军官士兵刚加入淮军时,对这种训练都有抵触心理。觉得没有必要,待后来常与淮军老兵接触。别人地军容军姿硬是要得,坐如钟站如松,队列行进时犹如一个整体,胳膊抬起放下都几乎同步,这样一支军队不要说是拿着火枪,就是拿着大刀长矛和锄头把,谁又敢小瞧一眼?

  认识到自己不足之后,第三镇的兄弟伙也迎头赶上,对这些淮军地老传统全盘拿来学习,与别镇不同。包括总镇张树声在內,所有的官兵比别镇兄弟袍泽反而更加重视,一年多功夫下来,再没有淮军老兵瞧他们不起,提起第三镇来时,就算是心⾼气傲的第一镇官兵,也会悄没声儿的竖一下大拇指。说声:“好汉子!”

  总镇都是这么着,其余的军官们当然也不示弱,副总镇兼镇参谋总长刘铭传肩顶一颗银星,正襟危坐如临大宾,副总镇兼八团团长吴长庆也是一颗银星,坐在刘铭传的对面。s

  第三镇的情形比较复杂,张树声与刘铭传吴长庆一般相同,都是庐州附近的世家大族出⾝,这几人在投淮军时都带了不少自己的宗族乡党,手中原本就有实力。他们的团练原本在皖北对抗太平军时打地也很不错,可以说,当年清军在皖北能顶住太平军和捻子双重庒力,也是这些团练的功劳。

  虽然淮军不可能允许他们一直有自己的‮人私‬部曲,那些精⼲的族人不少都被打乱编到其它的‮队部‬,不过这几人影响犹在,让他们成为彻底的上下级,就算他们自己本人没有意见,这些人的老部下和宗族亲属也会不満,权衡之下。淮军第三镇便加设了两个副总镇,级别比总镇稍低一些,而张树声年纪最大,居总镇地地位旁人也没有话说,这样一来。第三镇隐然就是三马拉车的局面。不过好在这三人份属乡党,一起搞的团练一起加入淮军队伍。张树声年纪稍大,对刘吴二人也很客气,现在淮军势头正好,正是大伙儿一起博取功名的时候儿,所以第三镇居然在这种局面下能够和衷共济,全镇八千多官兵从上到下士气⾼昂,求战之心甚是迫切。

  等聂士成一坐下,张树声下意识的摸一下自己刮的发亮的头皮,呵呵一笑道:“聂功亭在临淮关算是隔的最远,原以为他是赶不上了,没成想也赶来了。既然这么着,刘总参就继续说吧。”

  总参谋制度算是淮军在中‮军国‬纪史上的一个创新,在古代的中‮军国‬队原本也有参军事这样地军职,不过含糊不清职权不明,到了明清之交,明朝是文官领军,文人掌略战略层面的军务,军人退化成不识字的老耝,在明代军队中识字的将军都没有几个,更不要说普通的军官了。至于清朝军队‮败腐‬的更加厉害,比之明朝层层叠叠的设制和军事⾰新,清朝固步自封,満人用骑射无敌天下的传说吓唬汉人,结果到最后把自己也忽悠惨了,还真的以为大清凭着几十万八旗満蒙骑兵就能保得万年平安。

  不过淮军采取采谋制度也很困难,讲武堂一期毕业的全是一线需要地军官,而不是参谋军官,少量的参谋军官也因为资历太浅无法担任一线的主官,所以除了第三镇外,其余编成的两镇只有参谋,而没有镇总参谋。

  刘铭传胆大心细,其实更适合担任一镇的主官,而不是参谋工作,不过现在合格地参谋太少,他也只能勉为其难。在三镇参谋总长地位置上过渡一下,有机会再任总镇,倒也不是一个坏的选择。

  听到张树声吩咐,刘铭传微微一笑站起⾝来,此人⾝形⾼挑,出⾝豪強,自幼也只豪侠仗义,在张树声等人执掌一方团练地时候,刘铭传也是一方豪杰,此时站起⾝来,左右顾盼,居然也是颇有将军虎威。

  “刚刚说了徐州那边的情形,第二镇已经在徐州站稳了脚根,僧王领着骑兵到了山东,不过并没有敢犯境,咱们其余各镇没有整编完成之前,也没打算北攻,暂且算是相峙。胜保也领着一万多八旗和绿营兵马到了山东,与僧王合兵一处,两人合兵之后,算算也有五六万兵马,直隶、山东和东北、蒙古骑兵,这算是北方精锐。朝廷宣扬的调集北方各地二十万兵马,应当是虚言。?*党榈髡饧竿虮硪丫姆蚜瞬簧偾福⒘粼诰┦锏哪切┌似毂虿坏谜蹋荒芩闶衷谠勖歉艟虽钤耍戏降那冈瞬坏奖狈剑苤вφ饧竿蚓癯隼幢∩蕉矫妫丫闶羌蘖恕V劣谏轿鳌⑸挛鳌⑿陆鞯爻⒁灿凶ぞ还诵陆饨晕拚搅Γ陆闯D甏蛘烫跫啵抢锏淖け故悄艽颍还嗬胩叮銮胰耸膊欢唷运憷此闳ィ绕溆嗳恼虮硪槐喑桑料氖惫ト氡狈剑袂镏埃本┮欢ɑ崧淙朐勖腔淳帧!?br>

  这种有关全局的军事简报在淮军內已经成为一个传统,为将者不能局限于自己眼前,而要培养出全局观来,不察天下无以察一军,还是在几年前张华轩就亲自给淮军营一级的管带们做军事简报,到了现在淮军上下已经自觉自愿的保持了这一传统,在每一次大规模会战之前,做一下军事简报已经成为必然的程序。

  刘铭传说到这里,有意的顿了一顿,环顾四周,所有的淮军军官已经面露喜⾊,等他话音一落,各人不约而同一起鼓起掌来。这种礼节上的回报自然也是张华轩的教导,却也不必多说。

  刘铭传待各人掌声停止,却又把脸上笑容一敛,向着各人道:“不过胜保虽然走了,河南巡抚桂英领着当地团练打了一个大胜仗,在雉河集大败捻军,一阵就斩首三万余,捻军这一败,没有几个月元气恢复不来。况且还听说,桂英下令,年⾼低于六十,⾼于十五的男子,全数被杀,雉河集一带全是百姓尸首,河水为之变赤。”

  他说到这里,显然也极是气愤,淮军向来讲究与百姓维持良好的关系,刘铭传等人在地方搞团练时就依靠的是地方宗族乡党,当然也讲究军纪,到了淮军中这一条更是重中之重,不能怠慢,此时说起雉河集的惨事,仍然不免得愤恨。

  此时张树声揷话道:“那桂英不过是个庸人,八旗里这样的外放巡抚比比皆是,不足一提。雉河一仗的团练也不是他的标营去打,这一仗,我看八成是袁甲三在指挥。”

  这话说的明白,第三镇中不少军官在当年都与袁甲三打过交道,这袁某人韬略极好,对部下推衣衣之推食食之,所以甚得军心,当年太平军初入皖北几无敌手,幸亏此人稳住了军心士气,在皖北与太平军形成对峙之势,后来是被福济与和舂两人排挤,被调回‮京北‬闲置,这会子此人正在河南任布政使,收罗了不少旧部,雉河集一战,当是此人之力无疑。

  刘铭传显然也是赞同这一说法,当下先是点头,然后又道:“桂英当然没有这本事,就是后来杀戮百姓,也不是这八旗‮弟子‬能下的狠手,当然也是袁某人无疑。这人,倒算是心狠手辣。”

  张树声冷哼一声,道:“算不得什么,杀百姓要杀成英雄,这天底下英雄不知道有多少,待咱们淮军将来会会他便是。”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