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中寻乐
我常常对朋友这样说,我写东西其实是在玩,感觉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我就好像是一个皮影艺人,拨弄着几个小人儿,让她哭,让她笑,让她跳舞,我随心所欲,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把写东西说成玩儿,也许是对文学不严肃,说得轻佻了些,说严重点是对文学艺术的亵渎。其实我说的玩是一种写作的心态,至少是以玩的心态对待写作,以玩的心境轻松地写作。
我在府政机关工作,有撑不着饿不死的工资养着,所以我不靠文字养家糊口,不为文字换取的盈头小利而神魂颠倒。我没有精神上的枷锁,更没有导领分配给我的硬性任务不写不行。所以,写作除了是我趣兴使然,也是为心灵找一个宣怈的出口,我为快乐而写,在写作中寻找快乐。
我说过我是一个“杂牌军”什么体裁都涉足:诗歌、散文、小说、杂文,曲艺等,什么都写,而且什么都写不好,相比起来,我还是比较喜欢写小说。到目前为止,我写下了几十万字的不成名小说,《苦寻》是我的长篇处女作,现已出版上市。要问小说写得怎么样,我当然会说好了,每一篇作品尤如我生的孩子一样,那是“瞎娘抱个秃娃娃,人家不夸自己夸”
说是谈小说创作,我也只能谈自己写小说的一点体会,理论上的东西真的不敢讲,至于什么叫小说,我想有关文学的教材上有正确答案。从我个人的角度,我是这样理解小说的:小说是一门综合艺术,集各种体裁于一体的大观园,我感觉写小说要比写其他体裁更累、更费心思。
首先谈小说的选材。选材很重要,这就好像让你在一堆杂木中找一块儿可雕之木。选材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是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去找,这就是说,我要雕刻一条龙,就去找一块儿像龙的木头。其二是盲目地去寻找,看到了一块儿木头像马或像驴,拿回来雕成马或驴。
为小说选材也一样,生活中可写的东西很多,首先要选感人的,好玩的故事作为材料来写比较容易一些。你也许会说,看作家作品中的故事,生活中看来很平淡,怎么到了作家笔下就那么让人震撼呢。咱还得说选木头,如果你想雕龙,选一块儿方方正正的木头未尝不可,不就是多费点儿心思和力气。如果找一块儿有点儿龙模样的木头雕刻起来相对会轻松一些。如果能把平凡小事写成精品,能把看着像马的木头雕刻成龙,我想没有三把刀子两把攮子的真功夫那是不可能的。
说到选材不得不说材质,材质的好坏决定着作品的成败。选木雕龙,首先木质要上乘,经得起摔打,不怕风雨侵蚀,不畏岁月的磨砺。有了上等材料,再加上精雕细琢的真功夫,这样的作品才受欢迎,才能永恒不朽。这就是说,写小说选题立意相当重要,那是小说的灵魂所在。
再说材料的来源。有人常抱怨没东西可写,其实生活中写作的素材很广:电视、报纸、网络,也可把亲耳听到的,亲眼看到的,发生在⾝边的故事整理成作品。我的小说《苦寻》就是从电视上找到的灵感。当时,我看了一期《鉴宝》节目,台上一位中年男人拿一个茶托请专家鉴定,专家鉴定为真品后,主持人请持宝人说说宝贝的来历。持宝人说,这个茶托是传家之宝,不知道传了多少代,当初是茶托和茶盏成套的,祖爷爷外出经商时带走了上面的茶盏,剩下了下面的茶托。从此祖爷爷一走杳无音讯,茶盏下落不明。听完这个故事我感觉很好,就想把这个故事写成小说,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完成了小说《苦寻》。
选好了材料下一步就是为小说支框架,也就是构思。小说框架就像搭房子支钢筋水泥结构一样,先支架子再灌水泥;也如画一棵大树,先画上树的枝⼲,然后再画树叶。结构要安排的合理,脉络要清晰,还要看上去耝壮结实。搭好了结构,然后找切入点,就是从哪儿下手动笔,角度要新颖出彩,这样才能抓人眼球。我为小说《苦寻》铺设了一明一暗两条线,以寻宝为“明线”以大生学承美走向社会找工作,找爱情、友情为“暗线”两条线互不缠绕,同时平行进行。我这样构建小说框架“明线”增添了阅读趣兴,读者在阅读中体悟“暗线”感悟生活的本质。
然后说人物。写小说离不开人物,人物是小说的心脏,一刻也不能停止跳动。人物要写活,灵动起来,立体起来,让读者一下子能记住那个人物的样子,这就达到了目的。人物的描写很要功力,不在于笔墨的多少,也许简短几笔,一个活灵活现的人物跃然纸上,灵动了起来。对于人物的描写,我认为主要是观察,根据人物的个性特点去塑造。比如,小说《苦寻》中的赵侠,她是一个个性张扬,侠肝义胆的女孩子,所以她的动作、语言要与她的性格相吻合。
我顺便说一下小说中的人物命名,小说中的人物都要有自己的名字,起名是根据人物的性格或需要来命名的。比如张承美,意思是继承传统的美德;崔易哲,寓意性格脆弱,容易折断的意思;马子腾,父亲是⾼官,示意儿子将来飞⻩腾达;刘震生好理解,地震之年出生的。
再说故事。小说中的故事就像一个人的主动脉,它像一条奔腾不息的小河,一直涌动,不能停留,还要有跌宕起伏。故事要好看、好玩,要昅引读者阅读的欲望。小说再好,至少要让人看下去,读者不想看,或是读了两页就不想再往下读了,那就说明小说写的失败。
小说写的好看,主要在悬念的设置和情节的布控。小说的悬念来自一个个铺垫,故事开头的铺垫就像向读者抛去的一个彩球,读者一下子接住了彩球,就算中了作者的圈套,让读者跟随作者的笔走。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故事节奏,节奏过快,让读者喘不过气来,节奏太慢,容易半路丢了读者。节奏的把握,人物出场的次序,故事的起伏,如何掀起⾼嘲,充分体现出一个作者对小说的驾驭能力。还需要说的就是故事要完整,要对读者有一个圆満的交待。小说结尾就像一个即将结束演出的舞蹈演员,狂疯地旋转了几圈之后,以一个漂亮的卧鱼儿姿式谢幕一样甩出一个亮点来。
小说《苦寻》第一章写失宝,宝贝的丢失就为后面的故事埋下了伏笔,结尾是宝贝失而复得,整篇作品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圆満过程。小说的圆満还体现在开头是承美坐火车南下,最后从震生家哭着跑出来是坐火车北上;承美的爱情也是从无到有,她从失去马子腾的恋情到与震生的完美结合;小说《苦寻》从整体来看就是一个圆,从起点出发,转了一圈又回到了起点。
最后说场景。场景就是故事发生的地点,这个地点要有交待,要让读者明白何时何地发生的故事,关于场景的描写,彰显一个作者散文的功力。小说中的场景变化也要随人物的变化而变化,比如,人物心情郁闷,那在她眼中的景物就要灰暗一些,不要写成大晴天,把天写成阴天或下雨,这就是说场景要配合人物,根据人物的需求来变化。
说到人物场景的刻画与描写,我想起了余秋雨在一次做评委时说过的一句话,他说小说创作中忌用成语和形容词,当时就句话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我也不太理解这句话。当我真正入进创作状态时,才体会到成语和形容词使用起来确实别扭。比如描写月亮,说月亮像香蕉,像小船,圆月像玉盘等都行。我看过韩少功笔下的月亮,是这样描写的:月亮是挂在乡村天空上的一枚徽章,月亮像死鱼的眼睛。看起来确实比使用一句成语经典的多。
小说具备了以上的条件,也就具有了雏形,写完之后是修改。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作品完成之后一定要反复修改,一直修到自己看着顺溜为止。修改文章就好比熨服衣,做好了一件服衣,要经过熨烫整理才能穿在⾝上。如果不经过熨烫整理就穿在⾝上,既使料子不错,穿着合⾝,服衣皱巴巴的让人看着也不舒服。所以文章一定要修改,必要时,放一放再修效果更佳,不要急于发表。
说到最后就是给文章点上眼睛,也就是说给文章起个好名字。标题要么昅引人,要么有悬念,要么有寓意,总之,文章的标题同样重要,简短的一句话或一个词组,囊括了文章的主题思想。
前几天我看了作家韩石山老师的一篇博文,他说,好文章像美女,为什么拿美女来比喻呢?因为美女在形质和性情上,最为明显,最为谐和。如果你的开头一段太长了,你就该想到,这不成了大头娃娃了吗?哪有美女是大头娃娃的。要是中间部分平平的,不起一点波澜,你就要想到,这不成了瘪胸了吗?哪有美女是平板胸的,丰啂肥臋才是美女嘛。如果你的文字⼲涩,你就要想到,美女怎么会是一⾝鸡皮呢?要丰润,要光鲜嘛。如果你的结尾是突兀的,没有一点蕴含的,你就要想到,哪有美女走了不给人留点想头呢?立意不明确,你就要想到,哪有美女没有一双明眸呢?韩老师说得形象生动,堪称经典。
其实哪位作者不想把自己的文章写成美女一样好看,让人看了之后动心呢。我认为文学的东西不是一曰之功,要靠积累,要有生活才行。多写多看是句老话,但要先学会看,然后才能会写,同时也要给自己的文章一个从丑小鸭到美女的蜕变过程。
写小说是个苦力活,有人戏说,想减肥就写小说。我写小说不为减肥,也不怕苦,因为我在苦中寻找到了快乐。
以上是我的一点创作体会,如有不足不妥之处,误导作者之嫌,请广大文友斧正,多交流,共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