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小说网
首页 > 科幻 > 大明二十四监 > 第537章群臣心服

第537章群臣心服

目录

  ()西征吐鲁番,本来算是军事秘密,但朝中之人也都是人jīng,从天雄军不凯旋归来,反而直接到了甘肃而去,以及阎应元这个大家连听都没听过的新贵在西征河套雪前撤回边墙之后,也有人考虑到了皇上yù揷手甘肃之事了。并且这段时间陆续已经有上千名鞑靼寇边之人纷纷被亲军所捉,也能看出一点苗头,但没想到皇上竟然把目标订的如此⾼远,出征吐鲁番地面。这让人纷纷的大惑不解,感觉皇上太过急功进利了。要知道不说吐鲁番多远的问题了,就是哈密卫这种三立三绝的地方,让大明一直陷入了被动的地位。这今天立明天叛的,放谁⾝上也受不了,大明不想让这个没有什么实际价值的东西给拖跨了,所以彻底的就置之不理了。但如今皇上趁着大捷,来了一句西征,话是让人提气,但一想想那六七千里的距离,就让人不寒而栗,一石粮食到了那里,能剩下十斤就不错了。

  群臣的帐是一本帐,但朱由校的帐也是一样的在算,之所以趁机提出,一是大胜之威,二是借口找的足,也就是出师有名,是吐鲁番‮略侵‬在前,大明报复在后,大义上可就占住了。至于距离,朱由校连想都不想,这算什么事,拿钱买粮就是,无所谓有了路上的消耗价格上涨了。若有人提出了,粮食被运输人员吃了,他则会以这些运输人员在家也要吃饭为由反驳了,就象和孙承宗所说的一样,

  群臣中间均在反复的衡量,果然不出所料的提了出来,还好,意见一个个提的倒还忠肯,没有那种特别激愤的说什么穷兵黩武一一己之私的,毕竟皇上西征河套的功绩在那里摆着。

  但是大堆的例子倒是提了出来。

  “皇上,唐朝贞观年间。正值国力強盛之时,太宗李世民三征⾼丽,但劳师远袭,只落得劳而无功之结局,皇上,当以史为鉴啊。”

  “皇上,我朝永乐年间对交跤发起的战争。曾一度使我朝财政陷入泥潭之中,二十年后方主动撤兵,方解此困局,何者?交趾之地远在三千里之外,然吐鲁番却为二倍的距离,皇上若兴兵前往。莫如待国力再行昌盛之后,再行决断岂不更好?”

  “皇上,隋炀帝征⾼丽,致使国力扭转,最终亡国,不可不察啊。”

  这属于没脑子的,李世民三征⾼丽虽然不成功。但没有什么大损失。但隋炀帝却因为征⾼丽把‮家国‬给败了,这时候提这个例子那是代表着亡国,这不是给皇上添堵吗?

  隋炀帝对⾼句丽的连年征战使得隋国力锐减,民心丧失,这是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唐朝初建和那边的关系还是挺不错的,李世民之所以攻打,主要是⾼句丽人对中原王朝的极端羞辱和公然挑衅。经过四次隋⾼大战隋军大败撤退之后,⾼句丽人把隋军阵亡将士的尸骸堆积起来。构成了一道⽑骨悚然的“景观”供其国人观赏。此举,足以看出⾼句丽人的‮忍残‬和丧失人道。这才是李世民三征⾼名丽的主要原因。

  唐太宗知道后,义愤填膺,于贞观五年(631年)派人去⾼句丽收葬了阵亡将士的骸骨,并予以祭奠。收葬、祭奠壮士的骸骨和亡灵,本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不料却引起了⾼句丽人的万分恐惧。⾼句丽花费了‮大巨‬人工物力,在沿唐边境修筑了⾼丽长城,自夫余城(今吉林四平市以西)至渤海,修筑了长达一千余里的“长城”十六年修成“以资防御”又因为错误的战术,致使三征失败,不过到了李世民的儿子继位后,这三征虽败,把⾼句丽破坏的也差不多了,最终灭了⾼句丽。

  所以众臣对提出这样观点的大臣扔了一个后脑勺,不予理会。还有人看到如此冷场,嘴里的土木堡之变倒是没敢说出口来。

  “众爱卿且住,听朕道来,朕想问一句,李世民也好,隋炀帝也罢,甚至是我朝入主越南,请问,他们所提兵马多少?”这是比较现实的问题,人多的吃的就多,人少当然吃的就少。朱由校自豪的问,自己走的是jīng兵路线,别动不动的就是几十万大军,⼲什么去的?组团去打仗的还是来吃大户的?自己带着的是天应军、天雄军,以及净军锦衣卫,说破了大天都不到三万人马,和这些人的出征可是天壤之别。

  “回皇上,有十几万的二十几万的。”对这断历史大家都是知之甚详的,所以如实的回答。

  “可朕中需要三万兵马,并不多加什么人手。与他们相比,这损耗自然会少了很多。诸位认为呢?”

  “皇上,人少后勤补给自然会少。不过,鞑靼人生xìng野蛮,三万兵马是否太少了?”张瑞图听出了道道,赶着皇上的鼓点回答并问了一句废话,这算是给皇上示好的。

  “张爱卿问的好,兵在jīng不在广,归化联军二十万之多、林丹四十余万,⻩台吉也是十几万人,但结果如何?在朕几万亲军之前还不是土崩瓦解,不堪一击?朕之亲军自宮中初战开始,就是以一敌十的jīng兵,吐鲁番国所有兵将不过五万之数,如今已经折在了大明二万,所剩下也不过是三四万人之多,朕‮出派‬三万兵马已经是相当的谨慎了,若堂堂正正之战,朕的五千jīng兵足以使其亡国。爱卿说三万可够?”朱由校听出来张瑞图这是故意问自己的事项,不过对于自己的壮举,也理所当然的拿出来显摆一下。自己所说的吐鲁番只有五万兵,这是对吐鲁番本⾝所说的,但这并是吐鲁番的全部兵力。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下马为民,上马为兵,只要是能挥得动刀,骑得上马,立刻就是失。并且还有那此部落,就象是葛尔丹那样的,他们也是很強大的武装力量,不可小视。

  “皇上威武!”听着皇上自吹自擂,解臣却不得不服气,虽然看不惯皇上那副小人得志洋洋自得的样子,但又不得不承认皇上所说的是个事实。而且对于皇上所说的吐鲁番只有五万兵马,却不敢反驳,因为根本不知道是或者不是,这是一个陌生的领域,不是自己的強项,还是不要说了。

  “六七千里的距离是自běi jīng算起,但朕的主力‮队部‬还在二千里之外的甘肃,朕的后勤一向是交给京城商贾,他们也已经在那里有所布置了,所以后勤并不是什么问题。也就是距离只有二三千里左右而已。而收复了吐鲁番,对于丝绸之路的重建,有着相当大的好处,那时必然会是商贾云集之所。也一定会带动西北的经济。”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朱由校宁可把拓土的jīng力用在别的地方,现在澳大利亚、新西兰,还没有人发现;南北美洲等地,还没被全部的占光,海洋之上的岛屿更多,只要人上去了,主权就有了,大片的海洋,广阔的土地,比征战这些地方可是省老鼻子劲了。但传统的关键里边,xī zàng、青海、xīn jiāng等地,都是祖国的领土,不能如蒙古一样,就这样割舍出去了。所以拼着远一些,也要想着一劳永逸的把这个事情给解决了再说。

  几千里的路的确让人慎得慌,每rì一百里地的行程,能都二三个月,放谁⾝上谁都烦死了。整天还没个女人陪着,枯坐在马里如同关噤闭一样,这哪里是皇上,整个一苦行僧。要不是为了领土完整,谁费那劲去。自己虽然不是什么好人,但既然穿越了就得想实现点什么。鞑靼人可以如此残杀自己的同胞,自己又怎能置若罔闻视做不见呢?若不是布置了亲军在西北,此次张掖城里又能有几人可以存活?所以再苦再难也要平息了这个祸患。

  “西征吐鲁番,虽然天时、地利大明不占,但人和这一方面朕却占着了,三万貔貅、势不可当,凭着他们的战斗力,谁与争锋?只须将地理、天气掌握,朕以为出征吐鲁番地面有十足的把握,就如出征河套、东拒建奴是一样的。”朱由校豪情壮志的说着,其放浪形骸的样子大有非我莫属舍我其谁惟我独尊的气势。

  “皇上亲军勇不可挡。陆断牛马,水击鹄雁,当敌即斩!大明中兴势不可违。”这是低调的老魏在说了,凑了几个成语也不容易了。但老魏看皇上说的豪慡,立刻也跟着助威。

  群臣看看也劝不下来皇上收回成命,而且皇的的战绩在那里摆着,以前皇上去河套的时候,又有谁看好他呢?但皇上不还是打出了一番天地,将河套地区的蒙古人杀的如此之惨。俘虏的蒙古人、马匹在běi jīng城里大卖特卖。造成了一种有个蒙古仆人是时尚的感觉。再则说了,皇上费了半天的口舌,那是给大臣们面子,想想看去河套的时候,他又给谁说了。人家有钱有兵,犯得着给谁打招呼吗?形势比人強,不服不行啊。(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m。。阅读。

  〖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