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小说网
首页 > 科幻 > 大明二十四监 > 第714章边墙战略

第714章边墙战略

目录

  ()辽东所有的俘虏现在都开始在分散着,男劳役分为二批人,一是集中在了盖州港口、以及盖州到沈阳的道路修建方面,因为现在已经有了有轨马车的成功经验,所以此次的道路设计为两条线路,一是官道的扩宽,建成水泥路;二是有轨马车的修建,两条线路均在三岔河以东,各城池以西,如此与水路一起形成了三条运输线。

  从盖州到沈阳,甚至下一步到铁岭、开原,并穿过边墙,一直向北。这将是辽东连接着渤海的最重要的一条交通线,这一条线路的三线贯通,预示着辽东提速的完成。那时辽东将彻底的被一切为二,农业、经济、军事、工业,必将大大的提速,其效用并不比边墙的作用少上多少。

  而且在朱由校看来,修路是也是宣示主权的一种方式,这个时节,俄罗斯公国对东北亚的扩张还没有开始,他们现在只是刚刚开始而已,铁岭、开原北边还有广阔的土地。这条路只要一路向北,走长chūn、哈尔滨、外兴安岭然后一路修下去,直到北冰洋。那样勒拿河以东的地方、现在无主之地的东北亚就能轻松的落到‮国中‬手里。

  朱由校不太了解那边具体的地形、地貌,只是知道冷的要命。但这个时候不占那就太可惜了。等到‘我大清’去签那‘尼布楚条约’时,一切就晚了。

  有这条路,就算是俄罗斯公国的扩张过来,也可以轻松的运兵过去,打仗也能轻松起来。这份帐朱由校还是算的清的。以最小的代价,将这块大土地占下来,还是比较合算的。

  第二批人当然是开始建矿、建水泥作坊,辽东地区有丰富的煤炭、铁矿资源,而且又有着发达的水利资源。想修路。钢铁、水泥、火药等这些必须的东西,朱由校并不指望着从京城或者內地往这边调运。一是费用太⾼,二是太不方便,辽东地区完全的可以自足自给,而且路越修越远,指望着运送已经不现实了。

  铁矿、煤矿、水泥作坊的建设现在必须开始了,正好现在开chūn,正是建作坊最好的时间。作坊的建设为了充分的利用水力,当然是沿着三岔河,并利用山石、煤矿、铁矿的所在地。这种地方在辽东找起来是比较容易的。最后定在了鞍山这个地方,在那里相当的符合朱由校提出的条件,朱由校大笔一挥,一个圈圈就点在了鞍山那里,这个圈圈。是朱由校在辽东画的第一个圈。集中建成了一个小型的工业基地。

  只是第一步,可以说是先军政策,但随着辽东战事彻底的消停,辽东大皇庄肯定是要有一个大发展的,这个时候要有所准备了。

  而其他的一些奴隶,甚至是汉民,开始整合各个农庄、皇庄等庄子,那些庄子许多的地方都已经播好了种等等,就等着到了六月麦子成熟的时候收粮食了,民以食为开。辽东的发展,不能一直靠着內地供粮。四五十万人粮食的缺口相当的大,坚持到六月份已经是相当的不容易了。

  建奴们对于农活的确是不太适合,甚至比蒙古奴隶都要难以适应农活,学习起来相当的困难,建奴本⾝就是渔猎民族,他们是打猎和采参的出⾝,学习农活对于他们的确是有点強人所难了。

  但再难也得办,这里算是整个辽东粮产区最大的地方。虽然这些田地是大量荒芜之后留下的,数量比起建奴造反之前少的太多太多了,但夏收之后,针对这四五十万人来说,那是绝对足够了。所以管理起来虽然⿇烦,也得利用上,不能jīng耕细作,那就⼲耝活。好在汉民在这里数量也着实不少,基本上采取的是三带一、三看一的原则,将三万余分配到十万汉民手里。

  下一步要从三十六皇庄那里调人过来,把大明大皇庄的经验彻底的推广应用到辽东。辽东这边朱由校仍然是以皇庄的方式搞起来,再次成为大明的粮仓、工业基地。

  ⾰命成功同志尚须努力,建奴未灭,朱由校当然还会把主要的jīng力放在军事上。现在阵兵与抚顺城边上,拿下抚顺当然是首要的条件了。

  在这里一呆就是半个月之久,朱由校首先明白的是抚顺与抚顺关的区别,那就是根本是两个地方。抚顺千户所即抚顺城,抚顺境內尚有长约110公里的边墙遗迹,它属于辽东边墙的东段。而这段边墙內有四堡一所,即:会安堡、东州堡、马根丹堡、散羊峪堡和抚顺城即抚顺千户所。边墙上有两个关口:抚顺关和鸦鹘关。抚顺城就在自己的眼前,而抚顺关却在浑河的南岸。

  抚顺是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据孙承宗讲,这里有一个古称,肃慎。这个名字也是一个民族的称呼。(还有一说肃慎族是満族的祖先。)

  这个称呼最早是从孔子嘴里说出来的,有一个孔子识箭的典故。

  孔子周游列国来到陈国,(今河南淮阳县一带),据《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在陈国居住三年。一天,在陈惠公院子里从天上掉下来一只凶猛的鸟,被楛矢石砮shè中。箭有一尺长左右。陈惠公不明白这鸟和箭的来处,就派下人把中箭的鸟送到孔子的住处,并问事情的由来。熟诸历史掌故的孔子,说这鸟和箭是有来历的,这鸟从很远的地方来,⾝上中的箭是肃慎国的楛矢石砮,先前周武王打败商朝一统天下之后,通告边远的夷蛮各部以当地名优作为贡品朝献,以表示永世臣服。北方肃慎国将楛矢石砮作为贡品。武王要使周王朝的恩惠泽遍天下永远延续下去,所以在楛矢石砮上刻字为‘肃慎氏之贡矢‘,分赐给下属异姓诸侯。那时有一种礼规,分赐珍玉给同姓自家人表示亲近,分赐夷蛮的贡品给异姓下属用来告诫他们不要忘了臣属地位。当时分赐给陈的就是‘肃慎氏之贡矢‘,如果惠公派下人去祖庙了解,也许能找到当时的‘肃慎氏之贡矢‘。陈惠王派人去查询。果然找到了用金盒子装着的周武王所赐的刻有‘肃慎氏之贡矢‘的楛矢石砮。

  朱由校当然对这样的典故没有多大的‮趣兴‬,他在乎的是收复辽东边墙的控制权。

  现在陆战队配合着赵率教,从山海关往东,开始收复辽东边墙西段;何可纲据守在鞍山,由鞍山向西收复辽东边墙中西部。而朱由校自己任务就是从抚顺城开始,先行在辽东边墙东段楔一个钉子。然后折返沈阳,转向而北上,一路将沈阳以西,辽河以东的边墙全部收复,那里边墙之外,就是辽西蒙古诸部。在收拾完辽西的建奴之后,就轮到了这些反复不定,今天来投、明天就叛的蒙古诸部了。那些去年喜峰口损失了主力的蒙古诸部并不放在朱由校的眼里,对付他们只不过是时间早晚而已。

  北上的目的地则是铁岭、开原,直击辽东边墙最东北边的镇北关。

  其实朱由校对于边墙没有什么好印象,秦始皇修长城,二世而终,大明为了抵御异族之侵,也修长城,当然这规模比起秦国更加的庞大。但为了好听,于是有了边墙之说,不过是换汤不换药而已。

  辽东边墙是比较失败的产物,弘治六年按臣李善之《奏复辽东边事疏》就讲的比较在理,里面有段话正是针对朱由校下一步要面对的辽河段边墙:

  “边墙阻辽河为固,滨河之地,延垒八百余里,土脉咸卤,秋修chūn颓,动费巨万。夏旱水浅,不及马腹,冬寒冰冻,如履平地。所在城堡,畏贼深入,遂将良田数万顷,弃而不佃。”

  此所谓“阻辽河为固”者,亦言边墙曲绕辽河以行也。这里面说的费用以及屯田不谈,单就军事,也只是凭墙而守,简直就是驼鸟主义。使得明初称霸天下的战斗力,慢慢的没有了方向。在危机四伏之下,凭着边墙之地势,扼住了辽西蒙古、建州女真的入侵。但再好的城墙,也有被攻破的一天,这次的老奴七大恨,就把大明一下子拖进了深渊。

  朱明璋推翻暴元,北征蒙古,打的北元抱残守缺,也是没有什么城墙,大明不一样走到了最⾼峰?最好的防御其实就是进攻,而不是消极防守。没了忧患意识对于任何一个‮家国‬都是危险的,更何况凭着那一道没有生命的万里之长的城墙呢?

  但不管朱由校对辽东边墙有什么意见,但第一目标还是要以边墙为主。

  收复抚顺千户所并没有费什么劲,庄海鸣排开了大炮,一做出攻击的表示后,抚顺千户所的建奴就开始逃了,不一会的功夫就成了一座空城,没有人了。面对着千余门大炮,建奴们不傻,他们当然知道凭着他们那点人,根本守不住这个地理位置不算什么险峻的城池。

  对于逃跑的建奴,朱由校当然会直接的以穷寇莫追为理由,兵出边墙现在还不是自己的既定战略方针,朱由校不想把时间浪费在这上面。

  ps:

  新年伊始,看书得好运。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