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小说网
首页 > 科幻 > 大明二十四监 > 第489章义务教育

第489章义务教育

目录

  “皇上,草民想给皇上效力,就算是去做一个会‮钱赚‬的‮员官‬,草民也是心甘情愿,请皇上给草民机会,”一听这样就给放回家去了,⻩尊素立刻不情愿起来,‘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现在的皇上正是有道,政治清明之时,他理所应当的应该出来作官,而不是象政治昏暗时那样的隐退蔵⾝。这个时候他当然不想一走了之了。

  “⻩爱卿,朕知道你是真心帮朕,但朕真的不知道你能⼲什么?先生是一位大儒,真去持筹握算,一心去搞经济,朕也是于心不忍。”这倒是真心话,想想让一位大儒放下⾝段一心的去搞经济建设,的确有点乱搞的意思。

  “皇上休要再寒碜草民,草民这段时间早已对皇上废除辽饷、免农税感动不已了,这种情怀与做派,才真正是为国为民,于皇上一比,过去那种矜持,太显的矫揉造作,天天的喊着为民请命,其实任何实事都没有做到,草民惭愧!”⻩尊素的确是有着悲天悯人情怀的文人,气节当然也⾼,在东林党里也素有才智,但思前想后,除了搞党争出了大力之外,实事做的真是太少了,而相比一直不甚看得起眼前的这位木匠,人家是持筹握算的一头扎进了钱眼里,庸俗的去与民争利,不断的去做着生意,但目的何在?免农税,给‮国全‬修路、各地有灾,大把的银子撒了过去、、、、、、这样的情怀、行为,那才叫做⾼尚。可比把这两个字放在嘴里要強得多了。

  “让朕想想,”看着⻩尊素这积极性的确可以,朱由校倒不好拒绝了。但想想⻩尊素这样的人能去做什么?给他个县官当当?这个肯定是不行的,当官的需要头脑,⻩尊素脑子是够,但并一定能当一个好的县官,他没有官场的圆滑,也不是那块料,朱由校不由的主观臆测着。文艺?文还行,艺就有点欠了。光是⾼雅和低俗估计就能损失一大块去。教育?对。全民教育这时候有点晚,但从孩子抓起的教育,这个时候已经可以进行了。凭着⻩尊素的学问,弄个教育部。还是可以的。这里的教育部又不是搞成一个营利单位。来个搞产业的。而是实打实的教书育人的组织单位。

  如今自己不缺钱,大明本⾝也不缺钱,这百年树人的教育了应该抓起来了。首先绝对不能把教育搞成产业化。玩什么产业也不应该把‮家国‬创造栋梁,民族的希望当作牺牲品,这是低线!教育是神圣不可‮犯侵‬,为提⾼‮国全‬孩子们的素质,给他们一个天生的受教育的权利,这肯定是利国利民的。

  产业化?朱由校听了这个词就浑⾝的冒冷汗,拿着这种振兴‮华中‬的事业、孩子最基本的受教育权来搞产业?什么是产业,就是能‮钱赚‬,赚谁的钱?当然是老百姓的钱,孩子家长的钱,慢慢的让贫困户上不起学,只能退回到土地上去接着种地,或者就是学份手艺去打工,教育也就成为有钱人的游戏。而其它的医疗产业化、房子产业化,把人所必须的健康权和居住权搞成产业,唉~产业化、、、、、

  大明的教育体系还是比较可以的,首先就是官学,两京的国子监、府学、州学、县学、卫学(专门给下边的各个卫所设的学校,供武人‮弟子‬学习,有时一个卫设的,有时是几个卫联合而设的。);武学;宗学(是专门教育宗室‮弟子‬而设立的学校,校址设在各王府所在地)。四氏学,令孔、颜、孟、曾四姓‮弟子‬学习礼;医学、阴阳学;社学,(由地方建立的小学,可以说是府、州、县学的预备学校)。

  府学、州学、县学和卫学统称为地方儒学。明代的儒学很为发达,根据诏令每一府、州、县都设立一所学校。据朱由校让人统计的,‮国全‬计有一百四十府、一百九十三州、一千二百四十六县,共设有儒学一千五百七十九所。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教育最基础的,这种基础首先是师资力量,在大明,富裕了二百多年之后,这种人才,其实也是不少的。

  单纯的靠着现在的学校,那肯定是不要指望的,九年义务教育,把‮国全‬的学龄儿童都收罗进去,不仅要盖好了校园、请了老师,发着薪水。而且还得管着‮生学‬在校的花销,什么‮服衣‬、课本以及午饭的费用等。这些费用当然是相当大的,二亿人口的大明,这孩子的比例就是再少,恐怕也得几千万吧?所以单纯的靠着自己,想把他们培养成社科人才,在这样刚刚‘事业起步’的状态之下,的确是难了点。

  不过,众人拾柴火焰⾼,无论是府、州、县,哪里没几个富户?只要把学校的命名权给他们,拉点赞助,还是可以的。

  “⻩爱卿,若真想给朕效力,朕这里还真有一个适合爱卿的职务,但事情相当的繁琐,更没有利字可言,不知爱卿是否愿意,”想了一会之后,朱由校开口道。

  “回皇上,臣不怕⿇烦,只要能给皇上效力即可,而且利字也不需要,草民家中备有良田千亩,足够养家,”⻩尊素立刻表决心说。

  “好,爱卿之言朕心甚慰。如今大明的学校可算是太少了,虽在府、州、县都有那么二三所左右,但无论是规模还是数量,肯定是远远不够的,而且他们多是面对考秀才所设,更多的贫困人家,根本没有钱粮让孩子们上学,社学也是零零星星,也只是教育几个几十个‮生学‬而已。但面对如此多的学龄儿童,这些远远跟不上的。所以朕打算,第一步,在每个府、州、县,开设几所规模相当大,可以将那一地区的适龄儿童全部容下的学校。并开展九年义务教育,意思就是在孩子七岁到十六岁之间的,就由‮家国‬免费承担他的教育工作,教他读书认字,许多离家远的孩子,还得住校,承担他们的食宿费用。而到了十六岁之后,无论他以后再学其他的,还是去择业,那都随他自己的意愿了。而第二步,则是在‮国全‬各地,将原有的府、州、县、卫学,大力的扩大规模,因为社学的儿童多了,下一步‮入进‬这些县学的人也肯定会增加不少,所以原有的规模必然容纳不下,必须大力的扩大。第三步,开展一些专业学校,传授一些基本的谋生技能,比如帐房、作坊管理等,这些看似是细末,其实不然,如此多的儿童学习,其实最终能入仕的,也就是凤⽑麟角而已,但其他的儿童怎么办?但让他们有所提⾼,所以专业学校,可以由各用人单位来将充当教习。现在⻩爱卿需要做的就是这三步,⻩爱卿,如何?”

  ⻩尊素基本上听傻了,这计划太大了点,根本不是他能接受、消化了的,皇上这一点招呼不打,直接的来了个一二三四五的,完全的是临场发挥,把他打的是措手不及。当然主要是这计划本⾝太大了。如果只是在京城建一个或者二三所学校,这肯定是没有什么问题,但皇上是要在‮国全‬建,而且是让每个地方的儿童都能上学,这什么概念?‮国全‬的县是多少?至少一千多所学校。

  而且这样的学校还不是随便找个教书先生就完事了,而是要建大学校,还得管吃管住。这得多少钱啊?

  通过了免税、赈灾等事,整个大明太多的人都知道了圣天子的仁慈,但这一下的确给⻩尊素感动坏了,一千多所学校,一千两银子盖一所学校,那就得一百万两,而皇上的要求来看,一个县要保证孩子都能上学,那估计得二所,那这个钱还得再翻一番。那就是二三百万两银子了。这就是以前一年大明国库收入的一大半了,但如今,皇上脸不红、心不跳的直接就要拿了出来,这是何等的情怀、何等的气魄、何等的仁慈,还有什么⾼谈阔论豪言准壮语可以比这还要豪迈?

  而且这样的事情虽然没有利字油水可言,但却是史无前例的一件盛事,直接的可比孔子推行的教育,孔子有教无类,将许多穷的人如子路、颜回,都用‘十条⾁⼲’的学费,而今皇上的却比孔子还牛,不仅穷不穷的都要,还不收钱,还包远路的食宿,还是‮国全‬范围的一下子铺开了,这可比孔子在于个鲁国,那可要強的太多了。

  自己一直也不算是皇上的心腹,瞧当时被押到京城那架式,自己都知道,这次肯定是死定了,本来也没想到能见着皇上,皇上把自己给救到了宮里,但自己却不识好歹,一点情都不领。以前还感觉自己这算是恃才傲物之类的,但被皇上骂了之后,才感觉,皇上救他,就是为了救他,根本没想着能如何如何的收服自己为已用的意思。而现在皇上却把如此可以扬名千古的事情交给了自己,这是何等的恩赐?(未完待续。。)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