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小说网
首页 > 科幻 > 大明二十四监 > 第733章吏制改革

第733章吏制改革

目录

  兵部更是不得了,尤其是出兵讨伐后的军费报销,若不与兵吏打点讲好“斤头”则种种挑剔,层层驳回,穷年累月,不得竣事,而且这种打点是公开直言不讳毫无顾忌的。诸将想拿到粮饷,不掏点羊蛋钱,当然是不可能的了。辽饷贪墨案中以兵部这些吏员伸手最多。

  刑部的书吏也是利薮。但他们却有着生杀大权,人命关天的大案、要案,都要经刑部这一道坎。谁不要起生还生或死里逃生,刑吏能够把已定刑要正法的犯人救活过来,这不是深谙律例的刑部司员办不到的。传说刑吏都有舞文弄法瞒天过海的办法。说是江南有一富家‮弟子‬犯了死罪,部文已经核准,钉发文书递到便要行刑。刑吏得了巨贿,把发往江南的文书和发往云贵的文书互换一下,到达后双方发现犯人之名有误,只得退回刑部更正,如此往一来,耽搁年月不少。而刑吏又早已算好,在这期间必逢着皇帝、太后万寿之类的庆典,一定颁施覃恩,赦免或减刑天下罪犯。这样,一个死囚便不致斩决了。而刑吏这种错封文书之失,则并非什么重罪,只是⾰去吏职而已。

  工部虽居六部之末,其利更厚。皇帝死后葬的坟墓,叫作“山陵”其建造工程便叫“陵工”当皇帝的毫不忌讳,一登了基,便要兴建陵工,而且皇帝一天在位,陵工一天不能修竣,拆拆修修。有的命长皇帝在位六十年,陵工便要兴建一甲子,这笔费用每年报销,其实都入中饱。此外如皇帝的大婚,官殿的缮修,尤其是特大的工程项目,;以及⻩河惟恐不决口,决了口便得发放大量治河经费,叫做“河工”种种工程费用。能够实际到工的。据说能有四成,便可算是廉洁奉公的了。当然,工吏凭着他们的本领和商人勾结去搞那些银钱,自然不便独呑。工部司员乐得沾些光。开一眼闭一眼。

  六部书吏之富。可以敌国。有了钱便可使鬼推磨,若有人敢得罪或惩治他,报复起来。可使一二品大员丢官。书吏的气焰之嚣张比起闲散的京官要強的太多了。

  所以京吏比那小京官更加的牛气轰轰,京官只能守着这个官是官,吏是吏这块遮羞布了。

  朱由校对此情况也通过‮报情‬部门了解到了一些,但管又能管得了谁,风气尽然,他一个皇帝工作者整天把心思放在吏员的反腐倡廉上,还⼲不⼲点正事,最好的方式就是把这些吏员全部的撤换掉。

  对于‮员官‬的大材小用,朱由校也是相当的看不惯,在他看来,一个‮长市‬,不去为百姓办点实事,把经济发展上去,整天的泡在‮安公‬局、法院、教育局,税务局里办着各局、院一把手的事,这是多么可笑又可悲的事。这种情况必须得改过来!

  “皇上请慎重,这官与吏之间,绝非可以并提之事。官为与国同休之人,而吏只是被‮员官‬役使之人,岂可同曰而语。”

  朱由校,将官与吏这层壁垒要给捅破,这一下如果让‮员官‬们知道,还不一下子捅个马蜂窝?从九品官到一品官,这十八级‮员官‬,估计一下子都能跳起来反对,十年寒窗、铁砚磨穿,考取的功名,却与下等人看齐了。这让他们情何以堪?

  孙承宗相当的激动,他也是‮员官‬,当然无法接受这等等于践踏‮躏蹂‬
‮员官‬权威的评论。半天不说话,憋出来了这话。那样子就差跳起来大骂昏君了,这是‮员官‬不能忍受的极大污辱,就象是有一天,县太爷与一叫花子一齐坐堂审案一样。

  “孙老师无须着急,现在官不如吏的情况比比皆是,说是‮员官‬贪墨,其实比起酷吏的吃喝拿卡来,对百姓所扰更重。朕免除天下税收,最大的原因恰恰针对的就是酷吏。而在京官之中,吏的待遇比起京官更是強上数倍不止。有的‮员官‬的确在办事能力方面不如一位能吏,这些都是一种畸形的现象。”

  “皇上此言倒是符合时政,吏的素质参差不齐,的确害人菲浅。”朱由校的话的确如此,读书人的出路很窄,最地一用是书生,直到考出了秀才来才可以有免税、免遥役之类的好处。再到中了举人之后,路子才宽了起来,要么直接的考中进士为官,要么当个西席教个书,当个幕僚之类的。孙承宗就是选择了教书。

  “朕想着改⾰吏制,朕所要做的是天下无吏,并非将如今天下的吏一一的变为官,而是让越来越多的有官⾝之人却闲置在家的举人,取代吏。首先是人员问题,想我大明,每三年才有一次会试,名落孙山者何其之多,这些人空有一个举人的名号,却没有实际的职责,空闲在家等着实缺。可以将这些人组织起来培训专门的业务,然后再经考核,充抵到各地去担任。”朱由校想的不是将原有的吏提到官的位置上来,而是将‘‮员官‬预备役’提了进来。

  对于大明的酷吏,朱由校没有半分的好印象可言,他们仗着⾝份,在大明狐假虎威,四处的渔⾁百姓,甚至敲诈低级‮员官‬。这种‘大明窗口’的**,直接导致了百姓对于大明‮权政‬的一种极大的不満,再加上一些诱因。使得遍地峰火,一发而不可收拾。大明的灭亡有人说亡自自⾝,而这个自⾝之中,酷吏占的比重相当之大。

  所以挖掉这块大明的腐⾁,是重中之重。朱由校废除税收制度,利害攸关最大的就是这些酷吏。所以他们的反对也是最大,各地冒天下之大不韪违反这种硬性规定的,也就是这些酷吏,没有了税收这块收入,他们的损失相当之大。朱由校对此实施了最为严厉的打击,抄没财产、没收房屋,罚款苦役,受百姓围观嘲笑,以敬效尢。

  想要将酷吏们清理出去,在这种那就得找一批人一代替他们,否则只会是一鸡死,一鸡鸣,治标不治本。大明的举人大军也是相当多的。有明一代二百余年,出的举人总共有十万之众,而在各个时期也存活在各个时代的举上也是几千之多。

  现在将新科进士一网打尽,收拢到自己的麾下,以皇庄的形式让他们学习,接受自己的改⾰方式。而后再把‮国全‬的举人来个一锅端,慢慢的以实务出发进行培训,让他们接受自己的相对⾼效的机关效能。长此以往,这天下的‮员官‬都将是出自自己之手,都是自己的势力。各地的发展当然的打上了自己的烙印。各项改⾰还不是自己说了算,哪里会有什么阻力可言?

  开创以官为吏的局面,这是一项最为省心的一种方式。乡试之后所中的举人,这个举人就代表着有了一张官场的入场卷,他们的⾝份就是官,但如果没有官位实缺给他们,他们只能在家里闲为吏之职却担着吏职。

  所以说乡试也可以当作为‮员官‬资格赛。中举了,就拥有了这个资格,但有了资格,并不一定就能当上官,许多的人,终生与官场无缘。他们这批举人在百姓眼里是个举人老爷,但在‮员官‬眼里比秀才也就⾼一级而已,什么都不是。以前唯一的收入来源就是有个免税权,有人将产业安置到他的名下,借以逃税、遥役。‮家国‬是一分钱都不会给他们。

  如此将这批人拉过来,集中办个职业学校,专门让他们学习一下吏的业务。他们带个从九品或者八品的官⾝到各地去,不会引起太大的反弹。几年下去,潜移默化之下,中举之后就有官当,并不误考进士,这个条件对闲云野鹤在家,看着‮员官‬无比‮望渴‬的举子们也算是多了一条路。

  而随着每年举人的选出,加上全民教育的推广,举人们会越来越多,吏这个词,就会成了历史,而不必等孙中山先生的辛亥⾰命再来去除了。

  “皇上之计倒是两全其美。举子的辛苦,老臣也是经历过的,因不愿靠着免税而占大明的便宜,所以老臣当年也是充当了教习,辗转到了大同教书谋生。直到中了进士,情况方能好转。”

  “孙老师之言朕道知晓,比如宋家兄弟、孙元化、蒋秉采他们中举已经十年了,但并没有什么俸禄在⾝,宋应升哥俩,坚持着走进士之路,四次未中。孙元化则跟着徐爱卿或者是袁崇焕以谋生,而唯有蒋秉采幸运一些,到了山西当上了一个县令,之前也是毫无生计。他们在举人当中,还是幸运的,多数的举人,则只是靠着祖产,或者接纳族中、邻里的土地,以免税名额而取利。如今天下免税,这项收入也被朕给堵死了。此次正好给他们找条出路。”

  举人免税‮钱赚‬的方式很简单,就是收了别人的土地,本来按国税该交一两银子的,搞到他的名下不用交钱给‮家国‬了。然后举人自己再收个半价七折之类的。(未完待续。。)

  

  

  

  上一章 大明二十四监 下一章(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