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小说网
首页 > 仙侠 > 道果 > 第九百二十八章 文治武功,留待封神

第九百二十八章 文治武功,留待封神

目录

  “…以粮而安沼心,以种制其传承,则沼可以息矣…”

  “…各沼所垦,其耕种器具和牛只皆给于官,凡屯种之处合用犁铧耙齿等农具,着令有司拨官铁炭,铸造发用…”

  “…凡屯田合用耕牛若有不足,即便移文索取…”

  “…沼人当渐习于牛耕,故牛为重,而沼地之风土,却不易养活,便受制于大瑞…”

  “…当以圣人教化辅之,循序渐进,如雨润物,无声无息,待得沼地初平,耕作之风遍行其间,择一人任沼地总管,迁中土大姓以实五沼,待得大姓定,世家生,自有中土来者纷纭踵至…”

  “…时过境迁,中土来者与沼人畛畔相入、盈亏相察,则移风易俗,自此再无沼人之患!”

  啪!“当真是妙计!妙策!开前人之所为开,成后世不世之功!”

  看着手中密折,李坤忍不住拍案称赞,这封密折是刚刚送来的,内里约莫三百多字,先是简单的介绍了三天前和沼人王子浮图的接触,跟着便谈起了平沼之策。

  “邱卿的这封密折,所言之事当真惊人,从前任官言及沼人之祸,都是安抚、镇,又或者是示之以恩,慑之以刀兵,又或者是迁徙沼人入剑南,化作藩属,以沼治沼,但按着邱卿的这封奏折,分明是要永绝沼患!和这个一比,几前派人轻描淡写的就说得沼人联军退兵,又算得了什么?”

  边上,白面老人魏公公见了皇帝笑颜,也很是开心,最近两年,李坤笑容越来越少,头上白发越来越多。那眉头越皱越紧,整个人的气神越发衰颓,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尤其是最近,朝中派系倾轧越发严重,也令李坤越来越耗费心力,更是鲜见笑容,现在邱言的一封奏折,就令李坤笑颜大开,他这位从小看着李坤长大的老人自然也是欣慰。对邱言的印象更是越发亲善。

  如今,听到李坤夸赞,他虽然没有看过奏折,却也从那话语中听出大概意思,就道:“老奴还记得官家几前,听到报捷的折子,说是邱学士不费吹灰之力,就说得沼人退兵,平息一场边患。那时群臣还都说邱学士兴许是暗自和沼人有了约定,要派人去查呢。”

  “这些事,还是有人想要打邱卿,朕心里清楚。都是老生常谈了,算不得什么。”李坤说着,微微点头“不过。邱卿确实给了寡人惊喜,别人都是用兵用权,给梁给钱。他倒好,不声不响的培养出了这种种子,小小一颗种子,却要成了我大瑞安定西南的关键。”说着说着,李坤忍不住哈哈大笑,畅快之极。

  “邱学士可谓学究天人,非寻常之人能够比拟,为国之栋梁,”魏公公又道:“这样的忠臣、能臣,能给官家分忧,若沼人之患永绝,官家又要成一不世之功!”

  之所以说是又,就因为李坤已经有了场“不世之功”对于皇帝而言,能称得上功劳的,无非就是文治武功,治世治出盛世,动武开疆拓土。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而今的大瑞正是烈火烹油、鲜花锦簇,虽说有着颓败气相,得不得不变法,但平心而论,比起前朝的治理,是强上太多了,但这个文治之功,不能全算在李坤头上。

  而论起武功,李坤确实足以青史留名了,先有徐进经营河湟,向西开边,这本是李坤之父、大瑞先皇时拍板的政策,但先皇驾崩,到了李坤登基后方才功成,便也能算在他的头上,这是其一。

  其二,则是刚刚消停的北疆之战,这一战,大瑞联合三水部,共击柔罗,前后连绵近四年,彻底击溃了柔罗人的主力,斩杀三王,得其残存部族携牙帐北迁,已然式微,草原因此群龙无首,在名义上,各部族都奉大瑞皇帝为正统,所以后世若是计较,这一时期的大瑞版图,必是包括了北疆草原的。

  开疆拓土,击败北疆强敌,这样的武功,可谓辉煌,若是经过史家润笔,后世或许会将这李坤看成是一代雄主!雄才大略!

  当然,史书上的皇帝,往往有着自己的标签,一般而言和他们的实际性格,是有着出入的,但功绩不可抹杀。

  所以,魏公公的这句恭维,并不是奉承,而是实情,他也真心希望邱言能将五沼之地并入大瑞半版图,再添李坤辉煌!

  不过,对于这些,李坤却看的很开,就见他笑道:“照邱卿之说,要绝沼患,不是一两年的功夫,想移风易俗,更需要漫长时间,朕未必就能看到,但只要能平息,终归是好的,也算是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安稳局面,朕可以瞑目!”

  “请官家不要说这些不吉利的话。”魏公公闻言,立时焦急起来,语中甚至忍不住带了一点责备。

  李坤也不以为意,笑了笑,转了话题:“先不说这些,而今剑南兵改初见成效,沼地局面也有了变化,再有一年半载,朕就可以调邱卿回京了,到时又是一番景象,大伴可都安排好了。”

  “官家放心,京中布局已然完善,众臣、世家大族的言论,都可知晓。”

  “这就好,朕不希望到时再被掣肘,对了,这封奏折让人收好。”说着,李坤将手中奏折放在桌上,话锋一转“祭天大典安排的如何了?”

  魏公公又道:“万事俱备,只等柔罗酋虏送到,就可进行。”

  李坤点点头,接着说起一事:“朕要册封灶公神人,这事已经通知道门了么?”

  魏公公就回道:“几位供奉都说要禀明师门,让师门之人过来观礼。”

  “这样就好,总不能太冷落了神人,那神人对朕有再造之恩,不可怠慢,”李坤说着,叹了口气“可惜,母后与宗正不同意在祭天大典的时候册封神人,不然就不必心这些事了。”

  这些话,于公乃是国祀之重,于私是皇帝的自家私事,魏公公虽与皇帝感情深厚,也不方便轻易置喙,便就低头不语。

  李坤说了两句,也就收口,回到桌边,重新看起奏折,但看着看着却皱起眉头。

  “岭南道的奏折越来越古怪了,所有人都众口一词,发动了那么多的力量,居然找不到白莲妖教的余孽,也算离奇,按理说,就算抓不住匪首,也该能够找到一二喽啰。”说话间,他抬头看向魏公公。

  “老奴也接到了那边的情报,同样没有提及妖道余孽的下落。”魏公公这般回应,对于这一点,他心里也很奇怪,正着手调查,在没有出结果前,肯定不能妄议,更不能轻易告知皇帝,因为皇帝的一念之差,就有可能引起一连串的后果。

  “其实,朕觉得整个岭南道的官场,最近颇为奇怪,他们的那些手段,朕心知肚明,时常会有要官要钱的事,不要说妖道余孽,就算没有余孽,也会找出一些余孽,可这几年却好似变了子,不仅不再向朝廷苦穷、跑官,反倒是一个个都似安坐生,踏踏实实的在那边为政。”

  说到这里,李坤自嘲的笑了笑:“这也是讽刺,官员安心做事,朕反倒要怀疑起来了。”

  魏公公赶紧解围道:“官家的担忧,也是人之常情,毕竟不可能人人都如邱学士一样。”

  主仆二人的对话持续了一会,李坤就再次投入批阅奏折中,与此同时,在朝廷内外,也传着有关南北的消息。

  北边的消息,乃是上次安置使反几部的后续,说是朝廷派了钦差过去,撤职拿办,然后安抚草原牧民之心,又宣布了朝廷的意思,转而要用邱言所呈奏疏之策,并且正安排人手。

  只是,这边消息一透,北地的三水部等部族居然主动有了回应,说是愿意配合,令一场有可能波及甚广的叛,靠着邱言的名字就消弭无形。

  南边的消息,同样和邱言有关,也同样和异族相关,更是关系着大瑞的边疆安危,真是沼人联军土崩瓦解的消息。

  “这邱言风头太盛,本以为他离开京城就会消停,结果却更不得了了,一南一北,草原人和沼人,都因这个名字而平息了祸。”

  “不简单呐,皇上也没有忌讳他的功劳的意思,这般看来,此人前途着实不可限量。”

  “不知此人回归京城,会是何等光景。”

  …

  在京中各界对邱言议论纷纷中,七天之后,他们来了献俘大典,那京城中人头攒动,无论官民军士,早就听说了国朝在北疆大胜,开疆拓土,也都是与有荣焉,很是扬眉吐气了一把。

  在万众期待中,柔罗人与几大部族的俘虏,过城门而入,场面热闹至极。

  紧随其后的,便是皇帝的祭天大典。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一连几天,京城都是纷纷扰扰,沉浸在欢乐与昂的情绪中,直到这股情绪接近尾声,又有一场皇帝参与的大典启动——

  封神大典!

  ps:感谢“助纣为啊”投出的月票!

目录
返回顶部